1、“十二五”期末涪陵区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十二五”时期,涪陵区委、区政府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强化落实惠农支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有效保持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一、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 5437 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11089 元,累计增加 5652 元,年均增加 1130 元,年均增长 15.3%,收入
2、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表一 “十二五”涪陵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年份 绝对值(元) 增幅(%)2011 6720 23.62012 7782 15.82013 8817 13.32014 9963 13.02015 11089 11.3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趋于合理“十二五”期间涪陵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鼓励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和二三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把握精准脱贫契机,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的经营净收入比重下降,转移净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收入构成更加优化。 (见图一)(内圈为 2010 年数据占比,
3、外圈为 2015 年数据占比) 29.6%46.0%2.6%21.8%30.1%39.6%3.1%27.2%工 资 性 收 入经 营 净 收 入财 产 净 收 入转 移 净 收 入图一 “十一五”期末与“十二五”期末涪陵农村居民收入占比(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重要来源“十二五”末人均工资性收入 3338 元,比“十一五”末增加 1726 元,累计增长 1.1 倍,年均增长 15.7%。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 29.6%提升到 30.1%。 “十二五”期间涪陵区四个工业园区各种重点投资项目的展开,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务工工价年年上涨,工资保持在较高水
4、平。各级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打工,随着农民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就近务工,同时进行技能培训后的新型农民工不断涌现,农民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带动农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二)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力“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呈现量价齐增的态势,带动了农民种养植的积极性,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较快增长。同时节假日消费市场和农村生态旅游市场生机勃勃,拉动了农村居民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业、景点短途运输业等方面的收入,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十二五”末人均经营净收入 4392 元,比“十一五”末增加 1893 元,年均增长 11.9%。随着城市
5、化建设进程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异军突起,以传统农业收入为主的经营性净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力。人均经营净收入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 46.0%下滑到 39.6%。其中:第一产业由“十一五”末的 94.5%下滑到 89.2%,二、三产业由“十一五”末的 5.5%上升到 10.8%。(三)财产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机补充“十二五”末人均财产性收入为 347 元,比“十一五”末增加 208 元,增长 1.5 倍,年均增长 20.1%。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 2.6%提升到 3.1%
6、。 “十二五”期间,农村土地流转日趋活跃,村集体股份分红水平继续提高,房屋出租收益,存款利息增加等推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四)惠农政策是转移净收入增长的有力保障“十二五”末人均转移净收入为 3012 元,比“十一五”末增加 1825 元,增长 1.5 倍,年均增长 20.5%。人均转移净收入占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十一五”末的 21.8%提升到 27.2%。 “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庆市、涪陵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力度落实惠农、强农政策,精准扶贫、 “三农”政策补贴及配套资金持续增加,中央财政安排的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各种补贴一一落实到位,仅涪陵区在整个精准脱贫摘帽工作中,区级
7、、部门、财政投入资金 2.53 亿元,干部个人专项捐赠大病救助基金 2000 万元;农村低保、新合疗、新农保、社保和基础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带动农民转移性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三、涪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十二五”期间,涪陵区收入分配格局出现向好势头,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十二五”期间,涪陵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从收入增幅来看, “十二五”以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城镇居民居可支配收入增速。2011
8、-2015 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较城镇居民分别高 7.0、1.3、3.7、2.6、2.5 个百分点;年均增速 15.3%,年均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快 3.8 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0 年的 2.98:1 逐年缩小至 2015 年的2.57:1。 (具体见图二) 。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向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口倾斜。 2.982.81 2.782.692.622.572.32.42.52.62.72.82.933.1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图二 “十二五”涪陵城乡可支配
9、收入比四、农村居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逐渐放缓“十二五”期间,涪陵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总体上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收入增速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在 2011 年实现 23.6%的高速增长后,增幅逐年开始回落,20122014 年,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7.8、2.5、0.3 个百分点,2015 年比上年回落 1.8 个百分点,增速回落从一定程序上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二)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加之劳动力就业信息畅通仍显薄弱,直接影响着农民家庭经营和外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收入水平。目前大多外出务工人员中,存
10、在着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就业渠道单一的问题。同时,通过多年来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拥有一定技能的年轻劳动力基本得到了转移,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大多年纪偏大,技能偏低,并且以传统的家庭经营和从事服务业为主,由于缺乏适应高层次技术和管理的能力,即使进入第二、第三产业,也只能从事低端苦力工种,无法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入的增长。(三)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当前,涪陵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涪陵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缓慢,抗风险能力较差,受自然灾害影响不可低估。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绝大多数农民积累不足
11、,加上农资价格、用工成本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空间不断减小,加之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二、三产业的发展,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五、 “十三五”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发力的建议(一)促就业增工资,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拓展就业增长空间,扩大服务性岗位就业容量,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努力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夯实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一是开展劳务输出,引导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二是以农民互惠为落脚点,着力挖掘农民增收新亮点。激发农民创新创业活力
12、,把更多的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培育成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创办者,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以往“一人打工,一家致富”向“回乡创业,带动一方”的转变,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三是落实小微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着力培植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比例,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村增收潜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鼓励和支持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构建
13、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民通过非农产业如街镇超市、农副产品运输等方式增收,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比重。(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确立收入增长突破口土地流转是破解农民增收难的希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不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的同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保障被流转土地农民利益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养老、乡村旅游等产业,继续强化集体资产经营、提高资产经营收益,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既能当土地上的主人翁,又能尝到土地流转增收的甜头。(四)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丰富居民投资渠道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继续实行良种补贴等长期补贴政策。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保障力度,继续增加社保财政投入,增强居民未来生活可保障预期,逐步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丰富居民家庭的金融财产形式,增强理财观念,改善以 “读书” 、 “购房” 、 “养老” 、 “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储蓄现状。(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完善劳务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稳定性,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内在动力。(国家统计局涪陵调查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