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孜别克乡社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实施与推广,新疆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也促进了该群体向上的社会流动。本文以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 新疆木垒县大南沟乡为例,探讨在强烈社会变迁背景下,当地居民(尤其是乌孜别克族)出现的职业分化、社会流动现象。从实地调查来看,该乡居民的职业分化呈现出 “ 单一向多元,简单向复杂 ” 的变化趋势,这引发了居民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性质和居民社会资本成为了居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下载 关键词:乌孜别克族;社会变迁 ;结构;社会流动 一、乌孜别克乡概况 “ 南有青松,北有胡杨
2、,中间有乌乡 ” ,简单优美的语句介绍了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乌乡现有家庭 1082 户( 3454 人),由乌孜别克、哈萨克、塔塔尔、维吾尔、汉、回等 6个民族构成,其中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占据主体。然而地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各民族受当地主流文化的强烈影响。目前来看,除民族身份外,其他民族在语言、文字、饮食、生活和生产方式上早已融入哈萨克族,多民族杂居、通婚等现象较为常见。 乌乡依托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形成了畜牧为主、农牧结合, 刺绣与劳务创收,旅游服务为辅的现代农牧社区。( 1)暖圈养殖已取代传统的游牧方式;( 2)牧民开始尝试农业生产;( 3)苏丹草种植推动了饲草业;( 4)民族刺绣
3、 “ 企业 +刺绣户 +市场 ” 的生产销售模式逐渐发展;( 5)政府派遣和自发的劳动力转移正在稳步推进;( 5)以农家乐为主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开始兴起。 二、乌孜别克乡职业分化概述 乌乡曾是牧业社区,居民职业较为单一,即大量牧民,兼以极少的商人、医生、宗教人士和乡村教师。其他职业是牧民副业,由家族传承、师傅教授习得。根据当时的职业分化,居民以财富、社 会声望和专业技能等因素形成社会分层。 2001 年以来,乌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曾经的牧业社区已然成为现代化农牧社区。从社会结构来看,居民职业开始由 “ 单一向多元,简单向复杂 ” 变化发展。 第一,公职人员。随着乌乡政府体系的建立,居民中出
4、现了政府公职人员,其中乌孜别克族占据一定比例。 第二,教师。乌乡拥有一所中心小学,其在职教师 46名,其中哈萨克族占据多数。乌孜别克族知识分子较少,且因非母语教学,其教师人数较少。 第三,文化产业家。乌乡经济、社会之发展,带动了本土文化的复兴,于是出现了 从事刺绣、餐饮、旅游、服饰等行业的文化产业家。 第四,个体经营户。目前乌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居民居住格局,于是社区内出现了满足居民生活、生产需要的个体店经营户。 第五,农牧民。乌乡是 “ 以牧为主,农牧结合 ” 的综合社区,居民从事牧业、农业生产,因而出现了牧民向农牧民的转型。 第六,外出务工人员。乌乡居民夏季放牧、务农,农闲时期在家休养。如今
5、,随着对外界更多地接触与了解,开始出现外出务工人员。 三、乌孜别克乡社会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流动指个人或群体从一种地位或社会 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宏观社会,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微观生活,它则是个体职业的变化。如今乌乡经济、社会有所发展,居民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这促进了个体的社会流动,然而其社会流动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发达社会,社会开放程度较高,新的契机也易出现,社会流动较为频繁;不发达社会,社会生活比较封闭,社会流动缓慢或停滞,会导致社会结构固化。乌乡处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可选职业仍然较少,社会流动存在限制或障碍。 (二
6、)社会结构的性质。社 会的制度安排若不鼓励,甚至是限制成员流动,那么社会流动的频率和多样性就会受到限制,反之,社会流动就会活跃。目前,乌乡社会处在 “ 半开放、半封闭 ” 状态,即社会结构固化。首先,产业经济发展缓慢,不能及时创造就业岗位;其次,居民社会资本薄弱,很难向外谋求发展;最后,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专属岗位、晋升渠道较为有限,很难实现进一步的个人发展。因此乌乡居民的职业分化存在局限,社会流动缓慢或受到限制。 (三)社会资本。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指个人对金钱 、财务等经济资源的占有;社会资本是相互熟知的人组成的某种持久的关系
7、网络,其中包含实际或潜在的资源;文化资本则表示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教育等可以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资源。乌乡居民社会资本薄弱,缺乏社会竞争力,因而社会流动存在诸多障碍。 1、经济资本。今日乌乡,社会发展带动了居民经济资本的积累,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如圈养畜牧业带来了较大的饲料费用。此外,乌乡水资源匮乏,居民缺乏耕作工具、耕作技术,农业存在欠收现象。在这一情形下,当地居民出现了借贷行为,这造成了部分家庭的债务压力。可 见,乌乡居民经济资本薄弱,其社会流动存在障碍。 2、社会资本。乌乡经济发展迟缓,大部分居民局限于村内的自然分工,此外教育、技能水平低也成为了外出谋生的限制因素。因
8、而乌乡居民出现了 “ 村内交往频繁,村外交往稀疏 ” 的现实特征,他们的外部网络资源十分匮乏,社会流动受到限制。 3、文化资本。乌乡居民教育、技能水平低,医学、文学等民族知识、技能出现了传承危机,此外世俗化加剧了宗教知识的传承,因此当地局面文化资本薄弱,社会地位较难提升,这也限制了社会流动。 四、反思 大南沟乌孜别克 乡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引发了社会结构、居民职业在不断变化。目前来看,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结构固化、个体社会资本薄弱等原因造成了乌乡居民社会流动的诸多限制。为改变这一局势,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经济发展。首先,应继续加强资金投入,重点从农业、畜牧业抓起,解决当地民众的
9、生计问题;其次,以政府为导向,招商引资,发展当地优势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就业岗位;最后,通过劳务派遣,为农牧民提供就业帮助。 (二)教育及技能培训。教育、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的社会流动都具 有重要影响。因此,为改变乌乡居民教育水平、技能水平低的局面,需以政府为主导,大力组织集体或个人形式的技能培训。 (三)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目前乌乡具有优势的正是文化产业,如刺绣、旅游等。政府应该继续重视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促进文化向外传播、发扬的同时,吸收外界优秀文化,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效结合,这势必会让乌乡居民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带动当地
10、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个体的社会流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参考文献: 安东尼 ?吉登斯 著,赵旭东 等 译,社会学(第 4 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 戴维 ?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 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王思斌 .社会学教程(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 杨善华主编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月; 张文政,甘青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文化后果分析 J.西北民族研究, 2009 年第 4 期(总第 63 期); 于珍 .教育要满足农民社会流动的需求 J,教育教 学论坛, 2012 年 18期; 吴晓萍、史梦薇 .民族旅游开发地的社会分层结构分析 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2 期; 解志伟 .乌孜别克族的嵌入式发展过程 J.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 年第A08 版; 谭莉莉、王晓珠 .大南沟的乌孜别克族 J.今日民族, 2005 年第 9 期; 李玉芳 .跨境民族之乌孜别克族 J.魅力中国, 2011 年第 17 期间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