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5942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本文(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接受特点与传播模式(定稿).doc)为本站会员(晟***)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接受特点与传播模式葛刚岩(武汉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文学接受是读者的审美体验创造作品的过程,接受美学就是从受众出发,去研究文本升华为作品的过程、途径及其效果。现代意义的接受学概念,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八十年代才传入中国。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思想史中无法找到接受美学思想。但这并不否认中国文学自身的传播模式和接受特点,也不否认此类思想火花的存在。比如,尚书舜典中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1页。,即体现着阅读者对作品审美意义的接受和运用;文心雕龙知音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89页。,则蕴涵着接受反应的思想认识;王夫之薑斋诗话云:“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3页。,即是对读者阅读主观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