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研究(上篇 对教育的研究:重建科学的学校德育实践形态) 谢 诒 范一、 “学校教育实践形态 ”释义: 1、系统性:( 1)操作层面: 实践形态表现为 “ 工作状态 ”( 2)元素(内容)层面: 实践形态表现为 “ 诸育状态 ”( 3)主体层面: 实践形态表现为 “ 教师群体状态 ”2、结构性( 1)内容的结构: 实践形态主要表现为 “ 课程状态 ”要素一:组合 要素二:序列( 2)运行的结构: 实践形态主要表现为 “ 管理状态 ” 要素一:机构 要素二:层级 一、 “学校教育实践形态 ”释义: 3、技术性( 1)教育技术: 实践形态主要表现为 “ 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能力
2、状态 ”要素一:目标指向 要素二:师生关系 要素三:教育方法( 2)教学技术: 实践形态主要表现为 “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状态 ”要素一:目标指向 要素二:学科功底 要素三:教学素养二、 “学校教育实践形态 ”现存弊端1、工作状态: 各自为政,单独强化2、诸育状态: 分割肢解,舍本求末 3、教师群体状态: 要求单独化,素质片面化 4、课程状态: 重此轻彼,重表轻里,重形轻实,重近轻远5、管理状态: 职能窄化,运行分化,壁垒森严,千线一针6、教育教学状态: 重分轻人,重少轻多,重经验轻研究三、原因剖析1、三十年以来的历史反思( 1)十年动乱后的无奈选择: 单独强化课堂教学 单独强化德育(
3、2) “单独强化 ”历史阶段的结束标志:素质教育大讨论困难:认识上 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上 整体重建上基础:学校的成功经验 教育新观念的吸收三、原因剖析2、近十年来的现实原因 ( 1)教育体制的不适应( 2)功利性的社会思潮观念的泛滥( 3)家庭婚姻的变化( 4)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5)道德体系的重构四、历史赋予的使命:向科学的学校德育实践形态回归1、学校教育的实践形态制约德育的实践形态2、科学的学校教育实践形态的特征3、向科学的学校德育实践形态回归的两大任务( 1)任务一: 变 “单独强化 ”为实现整合( 2)任务二: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教育规律( 3)两大任务的关系:一
4、是 “头脑 ”的整合二是 “身体 ”的整合三是 “营养 ”的整合四是 “落脚点 ”的整合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正面 相辅相成 负面 恶性循环四、历史赋予的使命:向科学的学校德育实践形态回归4、 “两纲 ”的意义与宗旨( 1)尝试描述德育内容体系的蓝图( 2)增强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含金量( 3)实现课外实践活动的有序性、系统化,加强课内外衔接( 4)探索市区校三级管理上的协调整合( 5)促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文化的建设,环境氛围的营造五、 攻克学校德育改革的堡垒: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1、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指标( 1) 课 堂教学的效率 增 强 有效 时 空,增 强 思 维负 荷 ( 2) 课 堂教学的效益 提高投入与 产 出比 值 ,覆盖面与达成度( 3) 课堂教学的效能 各育的含量,长效的影响2、 提高学科德育含量的三个条件( 1)学科教学功底的基 础 ( 2)教学的科学性与 艺术 性 ( 3) 教 师 自身人格修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五、 攻克学校德育改革的堡垒: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3、提升学科德育能力的三个阶段( 1) 临 帖 ( 2)默 贴 ( 3)出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