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歌的情绪 诗歌的内容:情感,或哲理、生命体验(古代偏情感,现在偏哲理、生命体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奈年光似水声,迢迢去不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题西林壁 要含蓄不要说明(诗歌偶尔也有说明句,但要以意境为基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近体诗 一忌语意重复, 二忌合掌, 三忌两联对仗方式相同, 四忌字的重出(双拟对和强调对比除外), 五忌两联角度没有变化, 六忌拼凑(整首诗不是一个整体)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虞炎 玉阶怨 ) 第三节 近体诗的语言特点 (一)近体诗的句法特点 在诗歌还没有完全
2、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言还是散文语言是相似的:意脉清晰流贯,让人一读之下便理解了诗人的思路;语序正常平直,使人读来毫不感到别扭难过,诗与文之间的句法区别只在于文无韵而诗有韵,文句不齐而诗句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汉乐府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 谢榛 四溟诗话 : 平平道去,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 由于古诗语言和散文语言的难分难舍造成了自身的窘境,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人们的 “约定俗成 ”而使意脉过分清晰,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完整正常而使意义过分明确。 从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
3、形成让人想起俄国形式主义诗论家 V什克洛夫斯基的 “陌生化 ”理论。 陌生化理论:艺术就是要使那些已变得惯常或无意识的东西重新成为陌生化,从而产生新鲜感,吸引读者的注意。文学语言就是把实用语言经过艺术加工后变得陌生新鲜了的话语。文学(尤其是诗歌)其实就是对语言常规的 “有组织的违反 ”,即依据一定的创作意图使话语脱离实用语言的常规变得新奇。 近体诗对语言的变形,在语音方面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的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自序 )省略:经常省略主语、连词、介词。如古诗中常见的 “我 ”、 “汝 ”等主语代词, “于 ”等时空位置介
4、词, “乃 ”等判断系词, “乎 ”、 “也 ”、 “焉 ”等句尾虚词。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 词序,省略使诗句结构松散,许多关联词消失,词汇与词汇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 这种变形引起了意象的密集和语言容量的增加。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果一一都交代明白,主宾完整,就应该写成: 我在松下问童子, 他言其师采药去。 采药只在此山中, 因为云深不知处。 名词句: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省略动词句: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钟声。(杜甫 滕王亭子 )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变换语序句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魏庆之的 诗人玉屑 : 王仲至召试馆,试罢,作一绝题云: “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日斜奏罢 长杨赋 ,闲拂尘埃看画墙。 ”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之:日斜奏赋长杨罢。且云 “诗家语,如此乃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