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雾化吸入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雾化吸入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54 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抽取 7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 77 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术前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术前护理,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与主动性;行常规检查与术前准备,主要包括辅助检查、备皮、配
2、血、禁饮食、留置尿管与胃管等。 术后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及病情变化等,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于及时、有效处理;体位护理,术后,去枕平卧 6 h,血压正常后取半卧位,术后 1 d,协助患者翻身,2 h/次,保证体位舒适,避免压疮的出现;吸氧护理,术后 2 d 左右,行常规吸氧 23 L/min,结合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气流量;引流管护理,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如:尿管、胃管与吸氧管等,定时检查引流管,防止其弯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呼吸道护理,术后患者由于疼痛,不愿意咳嗽,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术后 1 d
3、拍背,4 次/d;疼痛护理,术后患者普遍伴有较重的疼痛,活动、咳嗽等加重的疼痛,在此情况下,患者对活动、咳嗽、呼吸等均存在恐惧心理,使得分泌物滞留于气管、支气管,进而极易造成肺不张、肺部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医嘱,使用静脉微量泵持续镇痛;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预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康复的知识及成功案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研究组行术前雾化吸入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术前雾化吸入,沐舒坦 30 mg 溶入 5 ml 的生理盐水中,2 次/d,15 min/次。在护理过程中,要向患者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4、等,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严格遵循雾化吸入的操作流程,利用一次性氧气雾化器,连接吸氧装置,调节氧流量,7 L/min;指导患者用嘴唇包禁喷嘴,保持平稳呼吸,吸气后摒弃 2 s 左右;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及有无胸闷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停止雾化吸入。 1.3 观察指标 术后患者的咳嗽批捕率、排痰效果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咳嗽频率:无咳嗽,偶尔咳嗽:2 次/d、2 声/次,频繁咳嗽:每天咳嗽次数较多、间隔时间约 1 h,7 声/次,影响患者睡眠2。排痰效果:显效:排痰效果良好,患者自行咳出痰液,经检查,肺部呼吸音正常;有效:患者较为容易咳出痰液,经检查,肺部无明显湿?音;较差:
5、患者不易咳出痰液,经检查,肺部湿?音有所减弱3。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咳嗽情况 研究组术后 54 例无咳嗽、21 例偶尔咳嗽、2 例频繁咳嗽,对照组术后 28 例无咳嗽、41 例偶尔咳嗽、8 例频繁咳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术后痰液情况 研究组术后排痰总有效率为 96.10%(74/77) ,显效 52 例,有效 22 例,较差 3 例,对照组为 85.71%(66/77) ,显效 45 例
6、,有效 21 例,较差 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3 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3 讨论 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麻醉、侵入性操作技术、镇痛药等,术后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疾病、疼痛、排痰功能障碍等,极易引发肺部并发症,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身心负担。 雾化吸入具有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有效祛痰及抗感染等作用,沐舒坦属于新型呼吸道润滑祛痰药,术前雾化吸入沐舒坦,能够减少患者咳嗽、提高排痰效果、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出现。 本组探讨了术前雾化吸入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表明,肺癌手术患者行术前雾化吸入,降低了咳嗽频率、保证了排痰效果、防止了肺部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菅卫中,张艳峰.沐舒坦术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预防开胸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5):151-152. 2余艳艳.术前雾化吸入对吸烟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0):4686-4687. 3华芳,黄国金,余勇.术前雾化吸入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2013,41(10):766-767.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