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52.50KB ,
资源ID:162936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293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史诗.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史诗.doc

1、一个农村老太太的史诗71 岁的任俊娥现在每天都要特别练习一阵子普通话,因为出版了自传咱女人这辈子 ,家中时不时会有专程来拜访她的客人。她的京味儿普通话已经讲得很好了,不过只要聊得高兴了,就会情不自禁地调回“山西频道”家乡话让她的表达更为自如流畅。 10 年时间,这位仅上过三年小学的山西农村老太太,用摸了一辈子农具的手将自己的一生经历,写成了一本 30 万字的回忆录,并入选“全国农民百部作品” 。 这些已经变成铅字的文章,与市面上流行的任何出版物都不同,没有华丽的词藻、精巧的结构和深刻的感叹,语言就像脚下的泥土一样质朴,它们记载着一个普通农村妇女 70 年的人生经历,也是同时代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2、看似琐碎的生活往事、农村风土人情和习俗,不但展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风风雨雨,更展现了大陆农村的历史变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这样评价:“我们感受到她心中的人生滋味,感受到日子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一颗纯朴、向善、热爱和劳动的心。这一切都令人心存敬意。 ” 写作源于孤单 10 年前,大儿子和老伴突然相继过世,任俊娥遭受重大精神打击。在北京工作的二儿子儿媳以照顾孙女为由,把她从山西永济县农村接到身边,希望给她换个生活环境好让她能调剂心情。 由于老伴常年在外地工作,任俊娥曾一个人拉扯 5 个孩子长大,伺候年迈的公婆,是村里有名的女强人。但彼时,她如同被抽去筋骨,失去了生活动力。来到北京生活,她立刻承担起了照顾

3、第三代、料理家务的角色。虽然表面上平静,但每天儿子媳妇离家上班,孙女去学校上学,家务活都做完家里只剩下她自己时,心里的伤痛就常常让她泪流满面。她无法接受失去至亲的现实,却也不愿让孩子们看出自己的伤心,更不愿出门下楼,认识小区里任何邻居。 干惯了重体力活儿,日常家务对任俊娥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她开始想方设法找事情打发时间:手工缝制的十二生肖、小布头拼接的门帘,源源不断地从她手里“变”出来,成为儿媳单位同事、孙女同学喜爱的“抢手货” 。那段时间,光门帘她就做了 30 多幅,不过依然觉着闲得慌。 儿子又给她订阅了几份老年报刊,上面一些记载老人回忆的文章激起了她的兴趣。何不动手将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呢?

4、任俊娥开始收集家里孩子不用的纸片儿,快用完的圆珠笔,每天下午试着写,有时几句话,有时一小段,几天记录完一件小事。 对于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农村妇女来说,这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有时一个字就要查半天字典,查完了,又忘了自己要写什么。她索性就用连个圆圈划一竖的符号代替不会写的字,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完了再查。当然,这是一个秘密。写完的纸片,任俊娥偷偷藏在孙女的一大堆作业本和书底下。直到她已经“创作了”好几篇故事后,孙女在整理书桌时,偶然翻出这些纸片,才发现奶奶的“地下活动” 。 “什么什么?奶奶你 7 岁就订亲啦!比我还小的时候, ”当时还是个小学生的胡筱丹拿着字迹工整可爱的纸片惊叫, “妈,你给我奶买些

5、好纸啊,奶要写文章啦!” 在出版社工作的媳妇宋晓兰连忙给婆婆拿来几沓正规稿纸,可勤俭一辈子的任俊娥依然舍不得用,还是找各种纸片写。不过,除了一开始的惊奇和鼓励,家人并没有太在意任俊娥的创作。看着婆婆戴上老花镜伏案查字典的样子,媳妇宋晓兰觉得煞是有趣。写作毕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一位农村老太太,能坚持多久呢?只要老人高兴就好。 尽管有些不好意思,但一旦开了头,就却无法收手,任俊娥一直写了下去,这和她干农活时认的是同一个道理“要做一件事,就要想办法好好做完。 ” 慢慢地,从几个月写一篇,到有时一个下午就能写上一篇了。有时候她边写边哭,四五天写不下去一件事。有时写得心里美滋滋的:是自己的勤劳和胆识让日

6、子越过越好,几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成为村里的佼佼者,甚至城里人中的佼佼者。这些纸片越积越厚,她细心保管,压在自己的褥子下面,回老家时也随身携带。 农村强重的体力劳动,让任俊娥养成了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习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晚上只睡到夜里 12 点就起床干活,蒸馒头、煮猪食、织布、缝衣服,天亮时吃一片去痛片,保持白天的精力,继续下地劳动。婆婆在世时,也陪着她这样一起干。家里最艰苦的日子,每个月两三元买去痛片的钱是固定开支。如今,不需要她再这样劳动了,但生物钟已经很难改变,每天夜里躺在床上,听着孙女均匀的呼吸声,脑海里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觉得可以写下来,但白天通常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于是她就

7、把纸和笔放在枕头边,晚上想起来时就趴在床上记。怕影响孙女休息,她从不开灯,可很多次,天亮时看自己的“杰作”时,却发现全都是墨水点子,什么都看不清,只好无奈地偷偷笑话自己一番。 2007 年,胡冰决定把母亲的文章打印出来,作为家庭内部收藏。这下让任俊娥更认真起来,一改过去随手写写的习惯,每天固定写作至少3 小时,一年内写下了差不多 10 万字。 留给后辈的礼物 书写成为任俊娥抒发情感的窗口,解开内心疙瘩的方式。她从记事起,就一直跟着母亲干活, “穷人家好像活越干越多,母亲也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也搞不清她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的活,咋还是让家人吃不饱,穿不暖呢?” “很小我就发誓,要靠自己的

8、双手改变生活。我一辈子都在想着怎么改善生活,但在那年月里很艰难。 ” 她从未想过能像现在这样静坐下来每天写字,记录陈年往事让她得以好好审视总结自己已经过完的大半辈子。许多故事和语言,读来竟如格言警句,甚至“心灵鸡汤” 。 “母亲常给我们讲,是艺不是艺,学到手里是自己的。教育我们世上所有的工作不要挑拣,再难再苦只要胆大心细去努力,不要轻易放弃,你都会从中有收获。 ” “一辈子可能就是一场戏。当我们经过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事后,静心一想,好像那些发生过的事都有因缘。年轻时不知道想这些个长远的事,每天就知道不停地去干活,图个温饱,得个好名,有几间房子一家人热热乎乎地过日 70 这辈子就是带着这么个念

9、想走过来的,碰到过磕磕绊绊的事和生生死死的事多了,也就不知道发愁和伤心了,总想着人活一世就要活出点志气,要有不服输的劲头,要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干一件事算一件事,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才行。 ” 看到孙女浪费食物,任俊娥心疼不已,特意写了段勤是搂钱的耙,俭是存钱的匣 ,她用“穷到街头无人问,富到深山有人追”等俗话,来教育孩子勤俭节约。 1958 年和 1960 年,村里两次共产食堂的经历让任俊娥记忆深刻。“大家想的都简单,认为一人一碗一个箱子,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洋面喝牛奶的好日子快来了。那时候全村只有一个老头,每天把扔在地上的馍馍块用竹篮捡回家,在院内晒干,积少成多装了两大

10、柜子。当时社员笑他小气鬼,可好梦不长,后来食堂散了,很多人家没饭吃,老头晒的馍馍块供他家 7 口人吃了半年多。 ”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村都有派性,当时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夏天巷道里再也没有乘凉的人了,各家紧关大门,个个都在躲避,每天很早就熄灯睡觉,只怕惹是生非。 ” 她也记得曾经有个下乡的干部,在她家吃了顿馒头,回去后竟然托人捎来粮票,让她十分感叹。尽管也遭受过很多被不公平对待的事,但她始终相信,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 到后来,写作就像下地劳动一样成了她的习惯。来北京生活发生的趣事,她也详细记录下来。 2008 年秋天,准备打印母亲自传的胡冰偶然听说民政部等六部门在全国各地征集

11、农民作品要出版,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送去了书稿。没想到这些质朴的文字,一下子感动了评委会。他兴冲冲地告诉母亲书稿被选上即将出版的消息时,任俊娥根本不相信,心里觉得怪怪的,甚至“逃”回农村老家去了。儿子一遍遍催她来北京领奖,她还借故一拖再拖直到把打印好的书拿在手里,她才相信儿子并非逗她高兴开玩笑。 领奖座谈会那天,她穿了一件大红毛衣藏在兜里自己写好的讲话稿被捏出汗来,谁料主持人给她一张已经写好的稿子让她照着读就是,她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准备了,打印稿的字体很小,第一个发言的任俊娥紧张地几乎看不清字。 “哎,丢人丢人,你看咱一个农民,还坐在那里发言呢。 ”她乐呵呵地回忆说。 获奖作者中,她是年纪最大的一

12、位,其实,在城市里,像她这样从农村来到城市,与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很多,近年来也有一些“博客老人” , “画家老人”被媒体关注。他们背后其实是孤单的晚年。往往他们有太多唠叨,晚辈不愿听也没有时间听,他们有太多的孤单,晚辈无从体会也不想体会。 并非人人都可以著书立说表达自己从这一点说,任俊娥无疑是幸运的,她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让更多人看到她那琐碎的万语千言。 “如果不看我妈妈写的文章,真不知道她曾经经历过那么多内心煎熬。 ”胡冰说。虽然儿女们都是读书人,甚至有的在出版社工作,说起著书,任俊娥可是第一个。小区里平日和她结伴锻炼身体的老人,也纷纷说要回家开始写自己的故事。 “我的目的不为别的,只想如何更好地提醒后代,不要忘了农村和我们家的根,不要忘了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要好好做人,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跌跤打滑的时候,都能舒心畅快地好好活着。 ” 编辑 晓渡 美编 黄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