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KB ,
资源ID:1668649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68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之我见.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之我见.DOC

1、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之我见台盘中学 李兴义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如何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选择教法科学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下面就以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为例谈谈我的作法,与同行交流。一、引导阅读,归纳知识初中化学教材,大都属于说明文,特别是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材内容,一般是由物质组成或实验现象说明物质的性质,由物质阐明起用途及其鉴别,加之新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因此便于学生阅读。在一氧化碳一节中,CO 的物理性质、毒性以及CO 对气的污染等内容均可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观察,联系实际

2、找到答案。另外,通过经常化的阅读训练,学生还能自己归纳出学习某知识的规律。如: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学生就会按照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知识。二、重视实验,培养能力化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是实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尤其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地引入一些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去激励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则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掌握,就会更快更好。同时,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等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根据新教材重视实验之一特点,我在教学一氧化碳时设计了两个学生并进行实验:实验准备:预先用排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每组收集两锥形瓶

3、CO(瓶内留有少量的石灰水),塞上橡皮塞。将铜箔卷成直径为 15 毫米、长为 30 毫米左右的圆柱形筒状(简称筒状铜箔)固定在铜丝螺旋状一端,铜丝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备用。CO 可燃性实验:让学生振荡已集满 CO 的锥形瓶,同时观察瓶内石灰水有无变化,然后先划燃火柴,再迅速打开锥形瓶点燃 CO(即“火等气”发) ,观察火焰颜色,燃烧完毕,用手感觉瓶壁温度是否变化,振荡锥形瓶,继续观察瓶内石灰水的变化。CO 还原性实验:将筒状铜箔放在酒精灯上灼烧,使其光亮红色的表面生成黑色的 CuO,过一会,打开锥形瓶,将表面变黑的铜箔放凉后插入锥形瓶中,塞紧瓶盖,振荡石灰水无变化,筒箔仍显黑色,是 CuO 与

4、CO 不反应吗?另取大小一样的铜箔在酒精灯上灼烧后,趁热插入推形瓶中,塞紧瓶口振荡,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及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待铜箔冷却后,点燃瓶内剩下的 CO。利用这两个实验,经过观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分析,不仅使学生认识了 CO 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而且使学生亲眼目睹 CO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 CO 不与 Ca( OH)2 反应)这一实验事实,为深化知识打下基础。另外,CO 还原性实验总用简状铜箔代替氧化铜粉末,实验时可观察到光亮红色的铜一黑色氧化铜一光亮红色的铜,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实

5、验过程中,变黑的铜箔,一个放凉、一个趁热插入瓶中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反应条件的认识,使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到反应条件的正确书写。由于 CO 有毒,所以在 CO 的收集、点燃、还原等实验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O 的逸散,让学生亲身感觉到 CO 的污染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总结对比,加强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往往被学生看做“易懂难记”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教学中注意揭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起本质区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作难各界,列表进行对比,加强记忆。在一氧化碳一节中,我在学生阅读贯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表比较 CO 和 CO2 的

6、物理性质(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在实验基础上列表比较 CO 和 H2的化学性质(从可燃性、还原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及CO、 C、H 2 分别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反应条件、原理等,都适时地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从这找寻异同,一满足初三学生求同求异的心理要求,使记忆在比较中得到加强。四、运用讨论,发展能力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证据,开展争辩,互相启发、补充、完善,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CO 和 CO2 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联系炉内煤的燃烧过程进行讨论;火炉内煤燃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7、 4 个。即:火炉的上层:2CO+ O2= 2CO2 火炉的中层:CO 2 +C =2CO 2C +O2 =2CO(不充分)火炉的底层:C +O2= CO2(充分燃烧)经过讨论,同学们不仅揭示了火炉内的燃烧过程,而且通过反应方程式说明了课本中有关 CO 和 CO2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本节第二个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对课本有关 CO 还原 CuO 实验装置的改进。通过本节安排的两个并进实验,学生对改进此实验已有了一定基础,经过课后讨论,结果有一名学生的设想别出心裁(见装置图) ,他将 CO 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加以证明 CO 不与石灰水反应,补充了课本该实验的不足;又大胆将尾气用加热氧化铜的火焰进行处理。这样既控制了 CO 的污染,又提高火焰温度,可谓一举两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