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4KB ,
资源ID:168103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6810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长3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分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长3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分析.doc

1、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长 3 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分析摘 要:本文主要就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的控制,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和盖层的遮挡条件等因素对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长 3 油层组油藏的富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 3 油层组油气的分布受到长 4+5油层组泥岩和长 3 顶部泥岩和长 2 油层组泥岩的双重控制。当长 4+5 油层组泥岩发育较差,同时长 3 油层组顶部泥岩和长 2 油层组泥岩发育的时候,长 3 上部砂岩储层才能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 关键词:沉积微相 鼻状隆起 盖层 富集分布规律 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石油主要分布在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长 6 和长 3 油层组,且在个别井也有长

2、 4+5 裂缝型油藏发现。根据石油地质理论,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到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运移、保存等六个条件的综合制约。但是在具体的某一个地区,这六个条件所起到的作用却不是一样的,总是有一个或几个条件对油气的富集起到主要作用,成为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清泉-柴窑区块长 3 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工区的东北角,其他地区只有个别井点发现工业性油气流。通过研究发现,长 3 油层组主要的油藏圈闭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其次为岩性上倾尖灭油藏。油藏的富集分布规律主要受到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的控制,其次还受到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和盖层的遮挡条件的控制。下面我们对以上三个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油气分布主要受

3、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的控制 陕北斜坡三叠系延长组长 3 油藏大多属于低孔低渗透率油层,因此油藏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储层物性的控制。而储层的物性又与储层的沉积微相密切相关的。长 3 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是分流河道和河道间,且分流河道相对更发育。由第三章的研究我们得知,长 3 油层组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 10%16%之间,最小值为 2.0%,最大值为 16.5%,平均为 12.4%。渗透率主要分布在 310-3m22010-3m2 之间,渗透率最小为 0.210-3m2,最大为24.910-3m2,平均为 5.010-3m2 如图 1 所示,本区长 3 油层组油气主要分布

4、在水下分流主河道的沉积环境中,而在分流河道的侧翼和分流间湾则很少有油气分布,这说明沉积相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图 1 清泉-柴窑区块长 3 油层组沉积相与油层显示厚度及产量叠合图 沉积环境对储层的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储层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沉积的储层其物性也不尽相同。储层的物性和沉积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长 3 油层组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储层孔隙度大于 12%,且渗透率大于310-3m2 的范围内。而在孔隙度小于 12%,或渗透率小于 310-3m2 的大部分范围内,则很少有油气显示。这说明,孔隙度和渗透率两者共同对油气的分

5、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二、油气的分布受到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的控制 陕北斜坡为一个倾角小于 1的西倾单斜,以往研究认为其上构造极不发育,主要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气藏,油气的聚集基本不受构造的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精细构造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这个巨大的西倾单斜之上,并不是一点构造也不发育的,在局部地区也发育了一些低幅度的鼻状隆起。而这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对油气藏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区延长组总体上为一西倾的单斜,但是在工区的东北角等局部地区,也发育了一些低幅度的鼻状隆起,且长 3 油层组的油气主要集中在这些鼻状隆起发育的地区,说明其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非

6、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三、油气的分布受盖层遮挡条件的控制 1.长 4+5 油层组区域性盖层的薄弱点是长 3 油层组成藏的重要条件 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我们确定,本区长 3 油层组的油气主要来源于其下部的长 7 油层组烃源岩,而长 6 油层组暗色泥岩对其也具有一定的贡献。而对于长 3 油层组来讲,其与下部的烃源岩被长 4+5 油层组阻隔,而长 4+5 又是本区较好的区域性盖层。因此长 3 储层要想得到油气,并聚集成藏,首先油气要突破长 4+5 油层组泥岩的遮挡,运移至长 3 油层组储层中。这就要求长 4+5 油层组的泥岩发育存在相对薄弱的地方,油气可以突破其泥岩的遮挡而进入上部地层,也就是砂体

7、相对发育的地区。油气在这些泥岩相对不发育的地区,得不到有效的遮挡,在连通孔隙、砂岩叠置点以及裂缝组成的通道体系中继续向上运移,进入长 3 油层组,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2.长 3 油层组顶部泥岩和长 2 油层组的泥岩是长 3 油层组油藏的直接盖层。 油气仅仅能够突破长 4+5 区域盖层的遮挡进入长 3 油层组是不够的,还必须存在良好的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长 3 油层组顶部和长 2 油层组底部发育有一套厚层的泥岩,厚度在 2040m,为一套良好的盖层,而其下部又刚好发育有一套砂岩段,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长 3 油层组的油气就主要分布在这套储盖组合中。而长 3 油层组的中部和底部的砂岩虽然发

8、育较好,但很少有油气显示,大多为水层。说明长 3 油层组顶部和长 2 油层组底部的这套厚层泥岩对长 3 油层组的油气分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而长 3 油层组顶部和长 2 油层组底部厚层泥岩不发育的地区,即使砂岩发育,也很少有油气显示。 在长 2 油层组内部,特别是长 2 油层组的底部,发育了大段的泥岩,且分布稳定,直接覆盖在长 3 油层组储层之上,成为长 3 油层组的直接盖层,对油气具有很好的封闭作用。长 3 油层组的油气显示,大多集中在其顶部的砂岩中,而在底部的砂岩中,即使储层的厚度及物性都很好,也较少有油气显示,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长 2 油层组底部的泥岩段对长3 油层组的油气富集的重要的控制作用。 四、结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长 3 油层组油气的分布受到长 4+5 油层组泥岩和长 3 顶部泥岩和长 2 油层组泥岩的双重控制。长 3 油层组顶部的泥岩和长 2 油层组的泥岩是长 3 油层组的直接盖层,只有当长 4+5 油层组泥岩发育较差,同时长 3 油层组顶部泥岩和长 2 油层组泥岩发育的时候,长 3 上部砂岩储层才能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