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教会学生发问【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向老师发问,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教会学生发问做一些体验和探讨。 【关键词】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19-0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从未向老师发问过,即使问过的也往往说不出不懂在哪里,显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这主要的原因是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土壤里,习惯于老师填鸭式灌,学生容器武装。这样学生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疲于学习,陷于题海,不想问,不敢
2、问,也不会发问。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教育“为“主动发展教育“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和学生主体性的生成条件,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学会发问,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不断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 一、教会学生发问的前提是教师的关爱引导 教学和谐情为桥。我觉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严肃有余,人的动辄谩骂学生,惩罚学生,使有的孩子见到老师就害怕,怎么敢向老师发问呢?因此我们教师要切记“为师爱生是天职2“,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
3、的主体,激发他们提问质疑的主动性。比如:教学中老师要多创造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不管提得正确与否,老师都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及时地说:“你很会动脑筋“、“你真聪明!“、“你太棒了“。即使学生的质疑很难,教师一时答不上来,也不能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尊严而打断学生的问话,应该谦和地说“让我再想想,一定会给你满意的回答“。或者引导孩子们课后想想,看谁先解出来。对后进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更应看到这是他们萌生求知欲望的流露,要抓住这个契机,亲近他们,关爱他们,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他们的转化创造条件。 二、教会学生发问的关键是学生的主动参与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4、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可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内在的因素是教会学生发问的关键。我们要宣传新的世纪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懂得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进步,自己的生存,必须发奋学习,要宣传古今中外创新人物的事迹,尤其是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青少年时期刻苦求学的精神,攀高贵在少年时,仿效他们把自主探究的潜能发挥也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接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孔了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能发问质疑,是学生动脑思考的结果,是学生创造的起点。如果学生能带着问号去看书,去写作业,去面对老师,他就会兴奋起来,铭记在心;
5、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这也是人们熟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道理。教学中风们要改变学生没有问题可提的现状,形成“会发问的孩子是聪明的,聪明的孩子会发问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而且主支地问老师,问同学,更重要的是问自己,逐步具备追根究底的精神。 三、教会学生发问的策略是师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发问,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发问方法,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善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做到无疑生疑,有疑必问,问必弄懂。 逆向探求想一想。多数学生在问题面前,往往习惯于常规的思维,以为老车熟路好走。例如,解答“以多求少“、“以
6、少求多“的应用题时,有的学生却见多就加,见少就减。遇此情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反面去思考问题,启迪逆向思维。“妈妈 38 岁,比女儿大 25 岁,女儿多少岁?“启发学生想一想题目的意思是女儿的年龄比妈妈小 25 岁,应该用妈妈的岁数减去相差数得到女儿的岁数。 转换角度想一想。学生解答问题往往局限于一种方法,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不少数学题目有多种解法,只要转换角度想一想,也就是要多向思维,寻求新的解法。如绿叶服装四月计划生产服装 4000 件,结果上半月完成了计划,下半月生产的和上半月同样多,实际超产多少件?教师提出“看谁的解法多“。很多学生自我发问还有别解法吗?有的做了一种,有的能用四、五种方法解
7、,算式的意义均能成立,通过比较还找出了最佳方法。 4追求独特想一想。学生往往存在着从众心理,看到多数人的答案是多少,急忙把自己的答案改过来,其实正确的是自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品质,增强自信心,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甲乙两数的和是 88,甲数是乙数的 53 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大多数学生除法解除,而有一位学生把“甲数是乙数的53 倍“理解为“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5 比 3“,然后用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确有思路独特之处。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多想多问多查,有个学生计算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只有七八岁时
8、,老师就启发他,这符合实际吗?有个学生在人身高 160 后面填写单位“米“时,老师就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行比较,启发他量一量,找出错因。 结合操作想一想,教学几何形体和测量等单元时,教师要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参与操作,促使学生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并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正确地理解概念公式,法则的由来。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准备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直角三角形)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搞清它们底和高之间的关系,在操作过程中,大家边拼边想边问很快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观念,积极创造高度自觉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发问,解决疑问,获得成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