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KB ,
资源ID:1721319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213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及其有限元分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及其有限元分析.doc

1、大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及其有限元分析摘要 介绍了某六车道大跨连拱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法,并结合应用有限元进行了动态施工力学分析,得出施工中初期支护和二衬的及时施作十分重要,同时中墙的设计施工是关键的控制工程。最后针对连拱隧道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连拱隧道;新奥法;中墙;应力分析;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连拱隧道跨度大,空间利用率高,在平面线形及洞口的选择上有较大的优越性,特别是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修建隧道的困难。因此,国内外在公路,铁路和地铁等处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我国的许多省市都修建了相当规模的连拱隧道,如白

2、云山隧道,万梁金竹林隧道,京珠五龙岭隧道等。由于连拱隧道跨度大,围岩和支护结构受力复杂。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受力情况、中隔墙的稳定性,以及不同的开挖方式和不同的结构形式对结构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今隧道研究的关注焦点2-3。 本文以数值模拟为主,以河南某隧道为例,在考虑洞身浅埋的条件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连拱隧道出口段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围岩位移和应力,以及中墙的受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同类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某六车道大跨连拱隧道全长 340m。V 级围岩为全强风化细砂岩夹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

3、微张状,局部泥质充填,呈碎石状松散结构块石状镶嵌结构。IV 级围岩为弱风化细砂岩夹泥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多呈微张状闭合状,节理面平直,岩体呈大块状砌体结构。 3 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确定 隧道进出口明洞均采用明挖,在确保洞口处边仰坡稳定的条件下,然后就地模筑全断面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IV、V 级围岩段隧道暗洞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施工工法4为:合理控制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中导洞先行,系隧道开挖的关键;再开挖地质条件较差或受力不利一侧的导洞,导洞滞后中导洞 810 米;再开挖另一侧导洞b,b 导洞滞后 810 米,采用台阶法施工。合理控制左、右主洞开挖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主洞开挖先进行导

4、洞 a 侧主洞,导洞 b 侧主洞滞后a 侧主洞 810 米,V 级围岩上台阶分部开挖留核心土,进尺控制同导洞开挖,然后进行初期支护,防排水施工。控制正洞开挖作业面与二次衬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二次衬砌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和衬砌模板台车的机械化配套施工。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施工过程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调整支护参数。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隧道最大埋深处按 IV 级围岩考虑,最大埋深为30m。为保证建模的准确性,在水平方向左右边界取大于 5 倍跨径的距离,两边施加水平约束。竖直方向向上取至地表,向下取至洞底 4 倍洞高(约为 40m) ,并施加竖

5、向位移约束,纵向亦取 40m。 假设锚杆是线弹性的,隧道围岩和混凝土按均质弹塑性材料,屈服准则采用 DP 屈服准则。围岩和二次衬砌采用三维实体单元,锚杆采用三维杆单元,初期支护采用空间壳单元。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除上部为垂直荷载外,侧面和底面为法向约束边界。因隧道埋深较浅,故计算时按自重应力场考虑。 隧道开挖采用有限元自身提供的“生死单元”模拟。通过分次“杀死”和“激活”单元来模拟开挖和初期支护及二衬的施作。 5 计算成果分析 5.1 位移分析 (1)隧道位移释放主要发生在隧道中导洞开挖和左、右洞上台阶开挖,其他施工步对位移影响较小。 (2)各控制点位移变化随掌子面的推进呈递增趋势。当右洞开挖

6、进行到所研究断面时,拱顶、拱腰、仰拱位移收敛比分别为35、25、54;右洞施工完毕时,拱顶、拱腰、仰拱收敛比分别为72、63、99,控制点位移已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后继施工,控制点位移变化幅度较小。同时,右洞的开挖对左洞的位移影响不大。 5.2 中墙受力分析 (1)中墙主要受压,且最大压力发生在中墙底部。随着开挖的进行,轴力和弯矩逐渐变大,后趋于稳定。 (2)中墙轴力呈现两端大中间小且控制点的受力始终为压力,这对混凝土施工有利。中墙弯矩呈现下端大上端小,变化为曲线形式,说明中墙有偏压现象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左右洞不是同时开挖造成的。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浅埋大跨连拱隧道的施工进行模拟,了解了

7、连拱隧道的施工力学响应行为,可得到以下有益的几点结论与建议:(1)拱顶沉降最大,水平位移以拱腰为大。 (2)仰拱和拱脚为应力集中处,应及时的施作。同时,顶部的及时支护和回填也十分重要。 (3)中墙底部轴力和弯矩较大,应布设足够的钢筋,并及时回填,以降低其变形,防止产生拉力破坏。 参 考 文 献 1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夏永旭,王文正,胡庆安.公路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的力学分析S 长安大学学报2005,25(6):4952 3 曹云钦,王小林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中墙优化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4):537540 4 佘健,何川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有限元模拟J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6):5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