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7KB ,
资源ID:174141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41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doc

1、1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摘 要:“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法结构“把+O+V+C”中, “C”具有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主要包括动作施加影响(VO)和对象发生变化(OO ) 。 “把”字句处置对象的受限条件是指处置对象必须是已存在和有定的。 关键词:处置 结构 语义 受限条件 一、 “把”字句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句子: (1)*我把饺子吃在中国。 (2)*他把房子盖了。 为找到原因,大部分教师会试图从高校所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寻找答案,可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因为大部分教材对“把”字句仅限于一般解

2、释,对一些特殊的“把”字句没作进一步探讨。胡裕树现代汉语对“把”字句的解释为:有强调动词的结果的作用,一般地说,“把”字句中的动词是能带受事宾语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对“把”字句的定义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如: (3)你收拾一下房间吧!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 “房间”是“收拾”的受事宾语。上述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注重“把”字句谓语动词与受事宾语的关系。可是,仅关注受动关系并不能2解决上述错句问题。由此可见,要准确完整地定义“把”字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我们尝试从“把”字句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及受限条件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以期为对外汉语“

3、把”字句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 “把”字句的语法结构 薛凤生(1987)用“(A)把 B-VR”将“把”字句的语法结构形式化,“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就是通过这个语法形式来表示的,即“由于A的原因,致使B发生了某种变化。 ”李英、邓小宁(2005)将留学生的“把”字偏误句式细分为 10类: S+把+N1+V+在/到+N S+把+N+V+结果补语 S+把+N+V+趋向补语 S+把+N1+V+N2 S+把+N1+V 成(作)+N S+把+N+V+状态补语 S+把+N+V+程度补语 S+把+N+V(一/了)V S+把+N+V+动量补语 S+把+N+V 了 先不论李英、邓小宁的分类是否清晰,是否

4、存在重复交叉,单就其对“把”字句的细分来说,是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留学生的错误现象的。可是,要使他们更有效地把握“把”字句的结构,有必要简化为: 3把+O+V+C “O”是名词性成分,作介词“把”的宾语;“V”为动词性成分,在“把”字句的述谓结构中起核心作用;“C”位于“把”字句述谓结构的后部,是述谓结构的补充性成分。比较简化前后的“把”字句结构,我们发现,差异其实在于李英等对“V”后面的补充性成分作了一个旨在面面俱到的呈现,换言之,在对外汉语“把”字句的结构教学中, “V”后面的“C” (补充性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C”是“把”字句结构教学的重点。 三、 “把”字句的语法意义 前文中的“把”字

5、句概括起来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语法意义处置。所谓处置,就是通过某个动作对某个对象施加影响,即:VO,从而使该对象发生某种变化,即:OO 。我们来看“把粉笔折断了”这个例子,通过动作“折”对粉笔施加影响,于是粉笔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断了,粉笔断了” 。也就是说, “处置”包括两层含义:1.动作施加影响(VO) ;2.对象发生变化(OO ) 。如: (3)把饭吃完了 先看“动作施加影响” , “吃”对“饭”施加了影响;再看“对象发生变化” , “饭”发生的变化就是“饭完了,饭没有了” 。这个句子既有动作施加影响,又有对象发生变化,处置语义十分完整,因此是个合格的“把”字句。再举一个反例,如: (

6、4)*把饭吃饱了 我们用处置义的两个含义来考量。首先“动作施加影响” , “吃”对4“饭”施加影响;然后“对象发生变化” ,这个句子中的“饭”没有发生变化。 “饱”不是“饭”发生的变化,而是“人”吃了饭之后, “人”的感觉发生的变化。这个句子中只有“动作施加影响” ,并没有“对象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表达处置义,所以这个句子不可接受。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弄清“处置”这一概念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在面对留学生进行错误的类推时,快速准确地发现错误的原因。比如,外国学生在学完“老师把字写在黑板上” “我把书放进书包里”这样的句子后,他们会类推出“我把饺子吃在中国”之类的错句。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懂“处置”义所

7、包括的“动作施加影响、对象发生变化”两层含义。 “吃”对“饺子”施加了影响,但“饺子”没有发生变化, “在中国”是“人在中国” ,不是“饺子”发生的变化。在这个句子中,处置义的第二层意义是缺失的。这个句子结构上用的是“把”字句的语法结构,可是意义上却没有“把”字句的处置义,形式与意义的错位、不协调,是产生偏误的原因。 四、 “把”字句处置对象的受限条件 “把”字句处置对象(O)的受限条件指的是,介词“把”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成为处置对象是有条件限制的。限制一,对象必须是已存在的。语言结构是比照客观现实的,客观现实中,只有已经存在的东西,才能对其施加影响、进行处置;还没出现的、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对

8、其进行处置的。例如: (5)把房子拆了 “房子”是在动作“拆”发生之前就已存在的,所以能对其实施处5置。如: (6)*把房子盖了 “房子”是“盖”这个动作完成之后才有的,也就是说, “房子”在“盖”发生之前并不存在,我们不可能对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进行处置,所以这个句子不合语法。 成为处置对象的第二个限制条件是有定。有定是相对于无定而言的,在有些语言中,有定和无定可以通过有定标记无定标记判断出来。例如:This is a book, the book is new. “a book”是无定, “the book”是有定。 “这是书,书是新的” ,汉语无论有定还是无定,都是同一种形式,没有标记。在

9、“把”字句中,处置对象通常是没有标记的,虽然没有有定的标记,但我们也要理解成“有定” 。道理很简单,无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是无法实施处置的。比如上文的几个“把”字句,处置对象前尽管都没带有定标记,但它们仍是一种内隐和默认的有定。 上文主要讨论了“把”字句的语法结构、语法意义以及处置对象的受限条件等三方面内容。但就“把”字句的研究现状来看,至多算管中窥豹,正如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所说的, “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研究得最多的一种句式,但对“把”字句做到合理观察、合理分析、合理解释,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本文为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教育的本体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ZD31的阶段性成果。 )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61981、1985、199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002、2003. 3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 (3). 4李英,邓小宁.“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与排序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 (3). 5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 (1). (王小穹 重庆理工大学语言学院 40005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