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爱琴,中医给药的方法及护理,骨二科,一.概述:,中药的给药途径及剂中药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皮肤给药、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中药的剂型:传统口服剂型-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膏滋剂、露剂;皮肤外用剂型-软膏剂、硬膏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体腔使用剂型-栓剂、药条、钉剂;新剂型-注射剂、胶囊剂、冲剂、气雾剂、膜剂等。,一、给药要求,1、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2、明确给药方法:
2、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4、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二、 给药时间与护理,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活动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为提高药物的效果,护理人员应掌
3、握给药时间护理知识。1、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如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治则或方药时,应选定在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时阳旺,人体阳气随之充盛之势扶阳抑阴,而祛除病邪。同理,凡需借助阴气祛邪的病证,在选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治则或方药时宜在傍晚或午后阴长之时服用;在天之阳气旺的白昼治疗三阳经病,以借阳经主时的天之阳旺,使正胜邪退而使病愈。在天之阴气旺盛的黑夜治疗三阴经病,也是借阴经主时的天之阴旺,使正复邪去而达病愈。2、根据疾病的部位确定
4、给药时间:疾病部位不同,服药时间也应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3、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利药物尽快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三、服药方法与护理,1、汤剂服法(1)分服法:即是将一日一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2)顿服:将一剂汤药一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常用于急危症的抢救治疗。(3)频服:是将一天的药量,少量多次服用。多用于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或呕吐病人。(4)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
5、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如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败血症等,多用此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三、服药方法与护理,2、中成药服法 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1)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2)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3)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4)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5)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6、。,三、服药方法与护理,3、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也是服药方法中应注意的内容。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1)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或真热假寒证用寒药时,属“寒者热之”和“治热以寒”之法,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2)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3)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用寒药或真寒假热证用热药。属“热者寒之”、“热药冷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大法。此外,服药剂量在服药方法中也需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用药的剂量一般由医生确定,但护理人员也应掌握和
7、了解,以便在有误时给以及时指出。,四、服药后护理,1、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2、观察药物效果和反应,如服解表药后,应给病人喝些热粥或热饮,以助药力。冬令感冒还需稍盖衣被,让其周身微汗出。服涌吐药后要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次数,服泻下药后应观察泻下次数,大便性质、量等。服排石汤要观察二便情况,检查有无结石排出等。对服用逐水药或剧毒药时,应事先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服药后要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4、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
8、。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和“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的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椹、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如热证病人用寒药治疗的同时,食物应选用寒凉之品,以顺应病、和药物的药性;同样,寒证病人使用热。如热证病人用寒药治疗的同时,食物应选用寒凉之品,以顺应病、和药物的药性;同样,寒证病人使用热药治疗时也应给以温热性食物。这样治疗效果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就会降低药物的效果。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真掌握,正确执行。 此外,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护理人员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2、中成药服法 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人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