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9KB ,
资源ID:178278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827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达舒:旅美小札.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达舒:旅美小札.doc

1、达舒:旅美小札姐妹情缘 2013 年 3 月 15 日 自驾游在加州已跑了好多天,感触良多 “你是怎么看美国文化的?” 这几天住在加州的卡梅尔小镇,一接到洛杉矶妹妹来电,我就忍不住直问。 “美国的成功,靠移民。 ”她瞬刻回应,想了想又接着说, “美国文化,噢,是一种混血文化吧。 ” 和中国来的几位好友驾车离开洛杉矶已不少天,一路上,操心的妹妹每天要来几次电话。 “对,就是,这次回去我想以移民主题,写写对美国的感受。 ”我赞和着说。 “这个视角可以啊,你写写依薇吧,她很有代表性。 ”妹妹达丽很少夸人。 “哦,双胞胎姐妹依薇。 ”我边答,脑海边浮现两位美丽的混血女郎。5 年前,就认识收藏家依薇,她

2、和达丽一起来中国出版她的画册,她的双胞胎姐姐依芙,前几天在达丽家的 PARTY 上刚认识,是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 “噢,那晚 PARTY 中,开诊所的表妹小青、做画廊老板的保加利亚移民、中国画家左夫和你,你们各个都是成功的移民典型,都值得写啊。”电话中,我们娓娓漫侃。 “是啊,每个人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 ”妹妹回应,听着她熟悉的声音,我仿佛又回到洛杉矶的晚宴上 细思,那天相聚的 30 多个亲朋好友,竟全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 其实这不稀奇,在美国 99%的居民都是移民。当然,那晚 PARTY 人群中,妹夫布莱恩的家族,应该是最早的移民了,他祖辈是 100 年前从日本冲绳来美国的,如今,在美国已有

3、第六代人,混血加混血,日本留给他们的,只剩下比嘉家族的姓氏了。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啊。 ”想起前几天妹夫布莱恩回答我时,那个自然肯定的表情。 我问电话那头的妹妹。 “布莱恩还听得懂日语吗?” “他完全听不懂了。 ” 早在 19 世纪初,美国就羞羞答答地开启了移民潮大门,从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来的移民蜂拥而至。今天,当你问大部分美国人的根时,他会讲出多个来源,还要再加上他们配偶的族源。可让人神奇的是,世界大移民聚涌的这个大“熔炉” ,今天并没有伤风生病,熔炉经受住了考验。是因为保护公民宗教信仰、政治自由的宪法和资本主义制度吗? 我想,是民主、资本主义和每个人的上帝,这三者的不断磨合

4、,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社会契约吧。 美国,成为了一个人人向往的国家。 混血女儿 2013 年 3 月 16 日 “明天该回洛杉矶了,卡梅尔不错吧?”妹妹一接到我的电话就问。“是啊,这里真是个世外桃源,你当年定居时怎么没考虑?”这个海边小镇迷住了我,住了四个晚上还舍不得离开,它是个能让艺术家放肆呼吸的天堂。 “你不觉得我住的地方更好?”妹妹反问我。 “哦,也是,你家和你周边的环境,确实比卡梅尔更适宜人居住。 ” “我们是加州南北两个临海城市,我居住的洛杉矶冬天更暖和些,又离机场近,回国便捷,孩子就学也方便。 ”妹妹一直希望我也移民去美国,所以解释得很耐心。我想起,当年妹妹为了选择定居的地方,足足花了

5、一年时间考察,在卡梅尔也住过一段时间,冲着这点,就应该相信她的眼光。 “依薇回密西西比州了吗?”前几天达丽的加州美术馆开幕,依薇和她的双胞胎妹妹特意赶过来参加。 “噢,前天刚走,她代问你好,你还准备写她吗?”不自觉中,我们又聊起移民的话题,熟悉的移民中,让高傲且成功的妹妹欣赏的人实在不多。 “是,正在写呢,我也特别喜欢依薇。 ”我边回答妹妹,边在卡梅尔小镇酒店这望得到大海的窗前,打着字。 “依薇是移民中最优秀的,她来美国 50 多年,现已是大富翁。 ”依繁是我与妹妹十几年来在电话中赞及最多的。 依薇是个完美的几近无瑕的混血女郎,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南美洲人。她出生在南美,17 岁时,她与双胞胎

6、姐姐,一起来美国上大学,后都嫁给了医生。她们不仅自己美丽智慧,丈夫也同样优秀,并一起努力打拼到今天,现都儿孙成群。依薇住在密西西比州一座由著名设计师设计的非常典雅的庄园里。无论你以“貌”取人,以“财”看人,或是以“才”赏人,依薇的惠心纨质,才气秀达,都会让你折服。她的油画作品和她的各种收藏,我都爱之甚矣,曾以品味 、 智慧的印迹歌而咏之。 “嗳,讲到混血儿的聪明,我们的小朱莉太典型了,刚才接电话的是她吧?”我特别喜欢妹妹那快乐乖巧的小女儿。 “是她,朱莉,和阿姨问好了吗?” 隐约听电话的那头,妹妹在提醒女儿。 “阿姨好,阿姨好!”朱莉悦耳的声音像铃铛般,由远而近。 “好啊,你中文讲得真好。 ”

7、我开心地回应着。 “今年暑期还去中国学中文吗?” “嗯,想”朱莉吞吞吐吐的,似乎不知如何表达。 “要考高中,恐怕又去不了,她听得懂中文,就是不敢讲。 ”是妹妹在那头回应了。 朱莉刚 15 岁,父母的美丽和智慧,全优化遗传在她身上。她父亲布莱恩虽然是日本裔的美国人,但除了黑头发外,他高鼻梁、高 个子、白皮肤的特质,都已没有亚裔人的痕迹了。朱莉也不能与我顺利对讲中文。如今,妹妹一家子在家都讲英文。 前几天我住在朱莉隔壁房间时,总是想办法引诱她讲中文,她基本也能听懂,偶尔,会爆出一二句完全不掺杂一点外国人口音的中文。朱莉刚出生时,因为妹夫布莱恩讲英文,她的保姆是墨西哥人,妹妹达丽又希望孩子先开口讲的

8、第一句话是中文;朱莉左右为难,到两岁了还不能开口说话。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问她话,意思全懂,却不知用什么语言作答,每每问话,只能闪着一对会说话的长睫毛大眼睛来回答。 最终,还是妹妹放弃了让女儿讲中文的愿望。 混血,改变了移民们的传统文化。 “美国统计显示,在家里说外语的人占 17.6%。而我们加州说外语的比例更大,差不多 40%。 ”妹妹告诉了我一些数据。 今天,移民们仍努力保持在家里说母语的习惯。但是,混血后的移民,已无法坚持在家里说自己的国语了。 移民 移民 2013 年 3 月 17 日 晚餐后,坐在妹妹家泳池边的椅子上,我们相对小酌红酒,遥望别墅前一片苍茫无际的太平洋,想到明天又要离别

9、,心竟也苍茫起来与我 12 年前来美国一样的景未变,一样的人却双鬓渐白,此生,不知能否再现此景,一阵微痛的惆怅,隐隐碎心。 沉默了一会儿。 “20 多年了喔。 ”我有点哽咽。 “嗯,是啊,我们都离家这么多年了。 ”妹妹轻轻地感叹。 “遗憾爸爸妈妈没有来过这里,就走了” “有人把美国形容成熔炉,也有人把美国比喻为一盘色拉,你赞同哪个?”为了避开伤情,我和妹妹又聊起移民的话题。这几天开着吉普车,转了一圈美国西部,今天刚回到洛杉矶,对这片土地上各种各样的事和人,又有了更深的感触。 “都有道理吧,说熔炉,进去的是不同的原料,经由美国制度和社会,炼出来的是同一产品;讲沙拉,各种的原料混拌,出来的仍是合在

10、一起的鲜明个体。 ”妹妹是个思维非常清晰的睿智女子。 “我觉得美国像一个混血女郎,像依薇、像你的布莱恩、朱莉般,就是因为注入了不同的血液,却保持着各自的成分与个性的优点才特别聪明啊。 ” “是啊,他们有继承,又有文化交融后自己独特的魅力。 ”妹妹对此深有感触。 今天,新移民仍不断涌入美国。 也许,就是“混血”的独特风情,使美国的文化令人向往。在这里,大家都认为有自己的文化,包容自己,这里就是自己的家园,这里没有本地人排斥新外地人的可能。几百年来,众多移民如沙石般,背井离乡闯入美国似熔炉的搅拌机中,随着节奏,高速搅拌,在泪与血的痛苦混合下 他们甘之如饴。这里,造就了“美式英语” ,这里产出了“美

11、国文化” ,这里移民的混血,成就了一个雄踞世界的经济大国。 “你看,深圳移民文化的实质,和美国一样吗?”我问妹妹。 “很接近,你我不都是移民大军中的一员吗?应深有体会吧。 ” 是啊,深圳也是一部天南海北“淘金客”的创业史。30 年来,移民们背井离乡,像飞蛾扑火,似凤凰涅槃,义无反顾地跃入高温的熔炉,淬火成钢,砺炼青芒。浴火重生的移民,垒实了这片土地,各地文化又像沙拉,汇聚在深圳,但却忠诚地固守着各自斑斓的色彩,互相辉映,“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 浴火后,是人类一种新的血统文化形成了吗? 飘荡的乡愁 2013 年 3 月 19 日 “噢,到了?” “到了,到家了,一路都平安。 ”

12、 提着行李,脚还未迈进家门,就听见家里的电话铃声在响,妹妹越洋的问候比我更先到家,儿子告诉我, “阿姨已打了 N 次电话问你到了没”。 现在是深圳清晨 8 点,地球那头的洛杉矶是下午 5 点,时差 15 个小时,这个时间也是 20 多年来,移民美国妹妹每天固定来电话的时间。感谢电波为漂泊异乡的亲人们架起鹊桥,它这么轻盈盈地划过太平洋,却牵起我这么沉甸甸的思念 飘零感,我作为 20 多年的深圳移民,仅仅是背井“离乡” ,远未“离国” ,但随着年龄增长,在异乡的飘零感,却拂之不去,越来越强烈;这对每一个漂洋过海的移民,美国公民身份的获得不妨碍他们对本源的记忆,他们需忍痛将乡愁埋藏得更深。 是移民的

13、坚韧,改变了 300 年前只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美国;也是移民的心血,造就了仅 30 年历史的深圳辉煌! 今天,我们这一代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在深圳,还是在美国,像黄河边那些黄土高原的沙砾,被改革之风吹离本土,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 20 年,还是 50 年,仍然只是浮在表面,大风一吹,随时都会高高扬起,随时都会飞洋越海,回老家去嗅嗅黄土地的味儿,永远摆脱不了那份不踏实的感觉。当然,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将会漠然些,但口音、姓氏、黄皮肤,这些烙印很难消失。 “这种飘零感,是否就是移民们背井离乡,在异地生存的动力?”我仍在越洋电话中,与妹妹达丽探讨。 “是,这种动力,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明

14、显弱许多。 ”妹妹回答。 “就是俗话中富不过三代的隐喻吧。 ”我喃喃自解。 可我无法自解的是:移民拼搏得来安逸生活和富裕的物质享受,这就是一切需求吗?能抹去心底那份浓重的乡愁吗?地球村,是否就是移民们将要面临的大同世界;那么“乡愁”这个词会消失吗?可为什么,每个越洋电话今天仍是移民们孤独无依的安抚?漂泊的魂灵就是靠每天的越洋电波得以解“愁” 。 不能落叶归根,不知是我们这辈子移民的幸运,还是悲哀? “你可好?” “好,你好吗?” “我也好” “奇怪了,每天不打个电话,心就不定,像飘着。 ”妹妹在大洋彼岸的那头倾诉。 “是,你不来电话,我也不踏实” 乡愁,缠着铃声,日复一日,回荡在太平洋上空,此起彼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