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4.50KB ,
资源ID:186354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63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湄潭茶场二三事.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湄潭茶场二三事.doc

1、1湄潭茶场二三事三吨“湄江”渡难关 “湄江茶” ,是 1954 年由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周林为其命名,在此之前叫“湄潭龙井茶” 。解放后,虽然每年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多才达到500 公斤。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出其他普通绿茶 10 倍以上,能花高价买湄江茶喝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不足,抑制了湄江茶的发展。 1960 年正值我国困难时期,湄潭茶场工人大量下放回家务农,茶园大面积荒芜,湄潭茶场永兴分场职工从 600 人减少到 200 人,其中包括100 个孤儿。由于劳动力减少,茶园管理和制茶工作都不能正常进行,茶场入不敷出,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正在无计可施时,省外贸传来好消息,场里 1959 年送到广交

2、展会上展销的湄江茶被一外商看中,1960 年要订货 3 吨。省外贸因此和场里签订了合同,每公斤售价 60 元人民币,3 吨总价 18 万元,比生产普通红、绿茶高出 10 倍。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解决永兴分场 200 人全年的工资和生产费用,一举渡过难关。 场领导把这个任务主要交给永兴分场来完成,我当时任分场场长,下决心同全体职工一道,克服困难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克服两个困难:一是在春茶采摘前期的半个月内,完成 12 吨合格鲜叶的采摘任务;第二是有了原料还要按时保质保量加工成商品茶。关键是必须有大量的劳动力可供使用。在困难面前,全场职工团结一心,全力以赴,白天在

3、山上采茶,晚上投入制茶,既是采茶工,2又是制茶工。没有技术,由熟练师傅带学徒,边教边生产。当时连搭建炒茶灶都来不及,采用的是土法上马,通过在土坎边挖灶坑,搭起 100个炒茶灶,规定每口灶一天要完成 2 公斤干茶任务。在学徒工多,熟练师傅少的情况下,全用手工炒制要完成这个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畏缩,大家开动脑筋,大搞技术革新,通过短期反复试验,采用炒烘炒的工艺,制出了有一定质量的湄江茶。经省外贸验收合格后,我们大胆投入生产,一下子把炒茶工效提高了一倍多,还减轻了炒茶工人的劳动强度。最终我们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3 吨湄江茶的加工任务。这是湄江茶的首次出口创汇。既为黔茶争

4、取了荣誉,也使全场 200 位职工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采茶剪逞威解困 湄潭茶场大面积茶园建立起来后,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增加农村劳动力支持粮食生产,国家决定下放工矿企业的工人回乡务农。湄潭茶场也不例外,我所在的永兴茶场原有 600 多职工,上级决定下放 500名,到 1959 年底,只剩下 100 多人及接收从各乡镇送来茶场救助的 100个孤儿。茶场因此劳动力奇缺,茶园生产管理和茶叶加工都不能正常进行。茶叶采摘是用工量大、季节性强的作业。茶谚说:“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似草” 。为了不让宝变成草,我们不是等待观望,而是积极寻求出路。除了采茶季节充分调动全场职工加班加点采茶外,还借鉴日本手

5、工剪和采茶机采茶的经验,从杭州购进日本采茶剪样品,试制采茶剪进行剪采。制茶厂机务组接到试制任务后,凭打铁工具,一个星期就做出了样剪。虽然粗糙,但几经改进接近日本采茶剪的工作效率和采茶质量,3试制基本成功。1960 年的春茶采摘期间,已为全场职工每人配备采茶剪一把。 春茶开采后,除少数名茶原料用人工采摘外,制大宗红绿茶的原料采摘大部分用采茶剪完成。在推广采茶剪工作中,场里开展了技术练兵比武,总结出采茶剪采茶的基本经验:茶蓬面必须修剪整齐,才能嫩芽叶生长整齐,这是使用机采的基础;剪茶手使用采茶剪时,双手要把采茶剪端平衡,使剪刀同茶蓬保持水平;在采摘面留一叶的基础上剪下一芽二三叶,可大大减少老梗老叶

6、,提高鲜叶的下树质量;剪采方法是以茶树蓬心为准分成两半采摘,先剪采一边后再剪采另一边,这样可提高剪采下树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剪采比赛中,出现了 8 小时剪采鲜叶 500 市斤的高产剪采能手。平均剪采工效达到 300 市斤以上,比手采工效提高 4 倍以上,对于克服采茶劳力不足,提高工效,降低采茶成本,完成茶叶生产任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湄潭茶场使用采茶剪延续多年,省内各大型茶场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并广泛应用,为我省在用工困难时期解决采茶难问题做出了贡献。 “绿”改“红”为创外汇 长期以来,贵州茶叶生产分散。全省各地无处不种茶,但茶叶经营规模小。农村不少地方把茶叶作为副业,为了自己需要,在

7、田边地角或房前屋后分散种植,用作商品的茶很少,出口茶就更少。解放后,随着我国茶叶的恢复和发展,对外经贸交往的增加,作为我国传统饮品的茶叶出口也逐渐增加。解放初期以生产边销工夫红茶为主,也有少量绿茶销往亚非国家。随着我国与西欧和亚、非、拉各国外交关系的逐渐建立,4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而西欧人以饮用红茶为主,特别是对红碎茶的需求量较大。从国际茶叶贸易看,红茶要占国际茶叶贸易量的 70%至 80%。发展红茶生产无疑是我国增加茶叶出口换取外汇的主要选择。解放初期,我国工业非常薄弱,出口商品以农副土特产品为主,茶叶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份额。国家因此要求各产茶省要大力发展出口红茶,特别要大力发展红碎茶

8、出口。 20 世纪 60 年代,湄潭茶场是贵州最大的国营茶场,以生产炒青绿茶和工夫红茶为主。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发生了大逆转,工夫红茶销苏受阻。为了给出口茶叶找销路,借我国同西欧各国逐渐建立外交关系之机,外贸部门开辟了西欧茶叶市场。而西欧的茶叶消费虽然同为红茶,但是以消费红碎茶为主。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必须对茶叶加工的机具进行调整改造。湄潭茶场的两个制茶厂从 1961 年秋季开始,陆续引进红碎茶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更新,自己设计加工了部分成套机具,到 1962 年春茶采摘前,基本上完成了红碎茶生产线的调整改造任务,于1962 年春天开始投入生产。 开始阶段,由于对红碎茶的加工技术掌握不好

9、,机具不完全成套,生产的产品中低档茶多。随着茶机设备的配套,加工技术的提高,红碎茶的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20 世纪 60 年代,湄潭茶场出口红碎茶万担以上,占到全省红碎茶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出口需要,为国家出口换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湄潭茶场是贵州省率先转产红碎茶的厂家,在茶机和工艺技术的更新上积累了经验,促进了贵州红碎茶的发展。特别是改进了茶叶揉切机,将传统的盘式打条机和5盘式切碎机组合成转子式揉切机一次性完成揉切作业,提高了碎茶率,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使出口红碎茶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得到了外商好评。湄潭红碎茶一、二号多次被评为部优产品,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多次得到外贸部和上级的表彰。 1962 年以前,我省大中型国营茶场都以生产绿茶为主,出口亚洲和非洲。1962 年开始,由于国家需要红碎茶出口,逐渐转产红碎茶。到了1980 年以后,由于贵州红碎茶都是用中小叶茶树品种加工而成,内质的浓度没有大叶茶加工的好,在市场上竞争力减弱,以致出现靠国家补贴出口的局面。1985 年国家放开茶叶出口,由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取消了补贴,我省各大中型茶场因出口亏损而退出了红碎茶的出口市场,红碎茶出口创汇也成了历史。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