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KB ,
资源ID:188091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809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象牙塔里的心魔.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象牙塔里的心魔.doc

1、象牙塔里的心魔菁菁象牙塔,即使不是神性的摇篮,至少也要闪耀些人性的光华。然而,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特别是高校领导层的职务犯罪、学术腐败现象却让人深感群魔乱舞、妖风肆虐。而高校所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痼疾,以及少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另类心理,也让高校腐败这艘鬼船渐行渐远。 是贪欲作祟还是信仰缺失 一些教科书式的文章,一提腐败就说是贪欲横行,对此笔者并不认同。高校与其他行业不同,除了经济腐败、行业腐败,还有学术腐败。一些人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审稿时拉关系、托人情,出版时买卖或盗用书号;在职称申报、科研立项以及科研成果鉴定评奖中,材料“注水” 、骗取课题、虚假炒作;在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科研基金发放、各种奖项

2、的评比等过程中,徇私照顾、内幕交易、程序草率。应该说,知识分子的操守在一部分人身上呈现整体性塌方,并不是“贪欲”二字就能囊括的,更确切地说,它是源自信仰的缺失。 信仰的英语为 faith,其包含有 believe 和 belief 的含义,诗意化的中文意思则是仰望。无论是政治信仰、宗教信仰还是纯道德信仰,有信仰的人有所畏惧,反社会行为便会少很多。当然,前提是不能信邪教,或是走火入魔,歪曲教义。知识分子的信仰又是什么呢?除了具有普遍性的政治信仰外,高校这个社会精英云集的地方,更应当漫溢着对精神自由和民主法治的信仰。 回到“贪欲”二字。对高校而言,其主要使命理应是教学、研究等社会职能,清汤寡水安之

3、若素,较之民营企业家、私人业主或是高端金融、法律、管理人士,高校领导和教师的收入确实不高,由此产生的不平衡亦属情有可原。毕竟“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 ,落到谁身上也难免有些愤愤不平。实际上,对物质的追求本身就是人类的本性。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如果运用得当,是对人性的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信仰沦丧后的物质追求,就一定会嬗变为贪欲。所以知识分子犯罪,贪欲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失去精神信仰。 从组织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少数高校知识分子的信仰缺失,往往源自对较高层公务员腐败现象的失望和模仿,以及对干部任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等方面不公现象的不满。有的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路走来,对党在历史上

4、的一些决策失误和重大挫折也并未做到科学、历史地看待,由此失去对真理发自内心的信仰,沦为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现实范例,这才是导致高校腐败现象的根本心理动因。 高校信仰缺失后的腐败情形和一般腐败没什么区别,但落在知识分子阶层上则更显突兀,笔者称之为“返祖现象” 。具体表现为:像动物一样攫取食物(表现为金钱,如贪污索贿) ;像动物一样无限制占有雌性(接受色贿、嫖娼、通奸、包养二奶等) ;像动物一样争夺领地(钩心斗角、任用亲信、重金买官等) ,真可谓斯文扫地、衣冠禽兽。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但依然是动物。有句俗话说:猴子变成人,需要千万年;人变成猴子,只需要一瓶酒。人能在历史长河中将自己从动物

5、的群体中分化出来,靠的就是智力劳动和语言表达,而对此发展到极致的正是知识分子。较之一般人,知识分子理应更守礼,更文明,更具有道德信仰。缺少信仰,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信仰空洞,动物性的一面必然占据上风,贪欲肆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代偿机制到失衡心理 心理学上有个代偿机制,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对此有过专门论述,认为成年后的异常行为往往是其童年期缺失的一种代偿,笔者暂且将其称为历史性代偿。 陈昭方教授出任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消息传到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家乡人民奔走相告,为这位山区农民出身、通过多年奋斗成为中国名牌大学常务副校长的老乡,感到由衷的自豪。然而在 2009 年,这个曾经荣获过湖北省“新长征

6、突击手” 、 “高等学校优秀政工干部”等殊荣的经济学博士后却因受贿 205 万元应声落马。陈昭方姐妹兄弟共七个,他排行老二,父母是普通农民,当时家大口阔,生活异常困难。为求学,他吃苦耐劳,成绩优秀,但时运所致,仅读了半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陈昭方只能回家务农。东窗事发后,他自己也坦言,在武汉大学总会计师的位置上之所以中饱私囊,一定程度上也有其早年对贫困生活和机遇缺失的刻骨记忆,这就叫历史性代偿。 还有一种则是现实性代偿。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陈志中受贿 500 余万元,但办案人员了解到,陈志中个人生活很节俭,甚至连矿泉水瓶都要攒下来拿去卖。但其儿子在 2007 年还是一名学生时,名下却有一辆价值

7、约 50 万元的进口汉兰达轿车。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实际就是对现实生活刻意低调的一种现实代偿。当然,这与某些犹太富豪坐拥千亿,却连一张打印纸也要正反使用的性质明显是不同的。 说到心理代偿机制,检察系统还真做过些研究。由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与鼓楼区纪委、检察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根据实证研究所揭示的职务犯罪心理特征、演变规律以及公职人员的堕落历程,研制推出职务犯罪风险自评手册 。这份手册里包括了 34 道“测腐题” ,从动力因素、调节因素、特征因素、心态因素、潜意识等五个方面自测腐败心理倾向和风险评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围绕的核心就是被测人是否具有强烈的代偿意识和代偿能力。

8、必须声明,代偿机制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看用在什么方面,用之不妥就会变成心理失衡。高校党政领导、专家教授,都属于社会高位人群,大多数是能人和精英。其中有些人更是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有素质、有学问、有能力,无论干什么行当都会是成功者。因而,当他们看到社会上有许多人获得了金钱、地位和荣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无所作为”是一种被剥夺、被损害,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于是便试图在经济上找代偿,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平衡自己失衡的心态。 比如,当有的高校领导或行政管理人员仕途受阻,升迁无望时,便会感到“失意” ,而将原来争取晋升的努力转化为“捞一把”的动力,逐步将心思放到以权谋私上;当有的高校

9、人员攀比失当,物质欲望增强时,便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并产生不满情绪,形成权钱交易的动机;当有的高校人员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家庭不和时,首先在生活上“越轨” ,随之而来便是入不敷出或欲罢不能;有的专家学者各种荣誉加身,自感功成名就,唯缺利益,或者产生应该乐享生活的心态,便逐步走上歧途,最终失去了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财富人格。 法律人格和心理人格的逐步趋同 心理学上有一门二级学科叫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不同人之间的不同性格取向,譬如 A 型人格、B 型人格。知识分子人格更接近于民法上的人格权概念,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尊严。这两个概念本不是一回事,但这里必须要揉在一起说,因为对高校贪腐分子这

10、个群体而言,其法律人格和心理人格已慢慢趋同,而趋同的桥梁便是行政化。 近二十年来,以权力为中心的大学行政等级制度愈演愈烈。从科级机构、处级部门、厅级学校、省部级大学,到科长、处长、厅级校长、副部级院士、省部级校长等等,一个部门,就是一个权力;一个带“长”字的行政干部,就是一级权威。层层级级,大权小权交错,形成一个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资源支配系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腐败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孤立的,与负面环境紧密相关。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如果“一把手”首先不能把持住,那么下面的管理层、教授层乃至普通的行政人员、教师员工,则一定处处唯领导马首是瞻。学校招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招

11、收关系生、人情生;有的利用学生求学心切,以帮助学生入学、选系、改专业等为名索贿受贿;在教学考试中,有的教师收受学生钱物私自修改学生考试分数,帮助学生蒙混过关;在学生管理中,有的教师利用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放等工作便利谋财,或收受学生钱物,或直接贪污挪用保管的经费。凡此种种,虽非普遍现象,但有哪一样是和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人格相称的! 在这样一个行政化强烈而又缺乏有效监管的环境中,一些知识分子的法律人格慢慢从独立民主演变为阿谀奉承。老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现在坐几分钟冷板凳就屁股发痒的所谓学者,只剩下对权力和金钱的膜拜。黄梵所著第十一诫的主人公齐教授是个声名显赫的

12、学术权威,可他利欲熏心,投机钻营,生活腐化,不仅榨取学生的科研成果,而且为了捞到科研经费,获取当权者的认可,甚至不惜修改数据,拿人命关天的炮弹轨道数据当儿戏。在齐教授身上,我们看到少数走向堕落的知识分子“象征性的背影” ,权力正在通过金钱和地位来诱惑知识分子放弃道义与良知,这就是高校腐败的法律人格。 随着法律人格的坍塌,心理人格也正慢慢嬗变。一般而言,无论是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还是胆汁质的知识分子,都会在其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和特点,然而,在行政异化和外界诱惑下,这种缤纷多彩的心理人格在一部分知识分子身上逐渐褪色,演变为新的颇有讽刺意味的心理变体。有人把知识分子分为三类:一是被包养的“二奶

13、” ,如战国时食有鱼、出有车的士;二是被抛弃或嫁不出去的“怨妇” ;三是持独身主义的“尼姑” ,但出家前大多受过刺激。有人更是重口:知识分子算什么东西呢?他们不过是些沙石泥料,既能用来筑造辉煌的圣殿,自然也能用来砌做污秽的粪池。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真谛,在于彰显光明、完美的德性,在于使民众自我布新,在于使人们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而一个缺了“德”的教育,哪有能担负“育人定国”之责的道理呢? “一个人不可能既时髦又出类拔萃” ,这是俄国人的观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但对知识分子而言,既要做社会良心,又要锦衣玉食,恐怕是有难度的。总不能如鲁迅在阿 Q 正传中所描述的那样,剪掉了辫子,就以为很革命了,不仅要玩革命党的威风,还要和吴妈困觉,这是不可以的。 编辑:成韵 郑宾 (更正:本刊 2016 年第 3 期第 11 页中的“观察标签”一栏作者署名应为“郝春禄”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