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节 针灸治疗,针灸治病,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八纲”的辨证方法,对临床上的各种证侯进行分析、综合,以确定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然后选穴处方,进行施治。,一、 治疗原则,针灸治疗疾病是以内经-灵枢经脉所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者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为准则。,(一)补法 1.虚则补之 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时,用补法,补其不足,使正气充足。 2.寒者温之 指阳虚阴盛、形寒肢冷、寒湿痹等证,当施灸法,以温通经络,激发阳气,驱散寒邪。 3.寒者留之 指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针下甚难得气,当用留针法,以使阳气来复而驱除寒邪。 4.陷
2、下者灸之 指阳气不足而经气下陷时,则用灸法,以升阳举陷。,(二)泻法,1.满则泄之,盛则泻之 满、盛是指邪气盛的实证,当用泻法,以泻其邪。 2.热则疾之 凡属热邪者,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泻其热邪。 3.菀陈则除之 若气血瘀滞,闭阻经络时,用放血法以祛除其瘀。,(三)平补平泻法,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临床征象虚实不明的病证,只取相关的经穴施治,以调理经气,治疗疾病。,(四)治标与治本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如:感冒,水肿。(同病异治) 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异病同治)(六)局部与整体,二、选穴原则,1.局部取穴: 如:鼻病迎香。 耳病耳门、翳风。
3、口歪颊车、地仓。 头痛太阳。,二、选穴原则,2循经取穴(远部) 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在离病痛较远的部位(尤其在该经肘膝关节以下部位)取穴。 如: 胃脘痛-足三里; 腰背痛-委中; 面、口病-合谷; 头痛项强-列缺。,二、选穴原则,3对症取穴 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俞穴功能主治而提出来的。它与前两种有所不同,上述都是以病痛部位为依据,但是对于像发热、自汗、盗汗、虚脱、失眠多梦等全身证候,就应该用对症取穴法。 如:外感发热-大椎、合谷、曲池。 身体虚损-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配穴方法 前后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使用的方法 。 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肺俞。 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
4、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三、配穴方法,左右配穴法 左右对称取穴 :“左右同取” 如:胃肠病足三里双、内关双 左右交叉取穴: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 如:面瘫左侧取右合谷,右侧取左合谷。,三、配穴方法,表里配穴法: 根据脏腑经脉的表里关系配穴。 如:肝病取肝经的太冲、胆经的阳陵泉。远近配穴法: 病变局部和远端同时配穴。 如:头痛:太阳、百会、辨证远端取穴。,复习题,1.常用的骨度分寸定位有哪些?2.掌握十四经常用穴的定位、主治。3.行针有几种手法?针刺补泻有几种?4.针刺的角度有几种?5.常用灸法分几类?6.针灸取穴、配穴有哪些原则?7.八会穴有哪些
5、穴?,常见病证的治疗,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发病较多。根据病情的不同,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时行感冒”。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由皮毛、口鼻而入,而引起一系列的肺经的症状;由于外邪有偏寒偏热或人体反应的差异,因此,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之别。,一辨证1.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四肢酸痛、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汗出、恶风、咳嗽、痰粘、口干、鼻燥、咽痛、苔薄黄、脉浮数。,二.治 疗 取风池、大椎、合谷-祛邪解表 风寒型 + 风门、列缺-散
6、风寒解表; 风热型 + 外关、曲池、少商-宣散风热、清肃肺气。 一般用毫针浅刺,行泻法;风寒型可酌加用灸法。,歌 诀 感冒多因受寒凉,常灸风门能预防, 大椎合谷风池主,热刺外关曲池商, 寒加风门与列缺,鼻不通气针迎香,咳嗽,咳嗽为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外邪侵袭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 咳嗽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一辨证(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咳嗽:咳嗽咯痰色黄,咽痛,鼻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有汗,苔薄黄,
7、脉浮数。,一辨证(二)内伤咳嗽: 1.痰湿犯肺:咳嗽痰多色白,胸脘 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濡滑。 2.肝火犯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苔黄,脉弦数。,二.治 疗 1.外感: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毫针浅刺。 风热咳嗽-疾刺。 风寒咳嗽-留针或针后拔罐。 取穴-肺俞、中府、尺泽、合谷。,2.内伤:(1)痰湿犯肺: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肺俞、太渊、脾俞、太白、丰隆穴(取肺之原穴太渊,与脾之原穴太白,配合肺、脾俞,健运脾土而利肺气)。(2)肝火犯肺: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 取穴-肺俞、尺泽、期门、太冲(调肺气、
8、清肺热、泻肝经之火)。,歌 诀咳嗽外感与内伤,肺俞尺泽取同样;外感中府与合谷,随症可加曲池商;肝火太冲期门穴,痰湿太渊丰隆章。,头 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病因病机复杂。本节所讨论的内容,是内科范围内的头痛,且以头痛为主症的(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若属于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兼症,不在此类。,一.辨证,1风袭经络: 痛势阵作,痛势较剧,痛在前头部或头顶部或头一侧或在后部,多无其他兼症。2肝阳上扰: 头痛目眩,尤以头之颞侧巅顶为重,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3 气血不足: 头痛头晕,痛势不重,但缠绵日久,过劳则甚,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
9、、脉细弱。,二.治 疗1.风袭经络:按头痛的部位分经取穴,毫针用泻法。前头部痛(上星、头维、合谷) 头顶部痛(百会、通天、行间) 侧头部痛(头维、太阳、外关、悬钟)后头部痛(风池、天柱、昆仑),2.肝阳上扰:取肝经、少阳胆经穴为 主,针刺用泻法。 取穴百会、风池、行间或太冲。3.气血不足:取任脉、督脉穴合背俞穴 为主,毫针用补法并灸。 取穴百会、气海、合谷、足三里、脾俞、肝俞。,歌诀,头痛原因不一般,针刺可分前后偏;前痛上星要取准,头维合谷列缺添;顶痛百会与列缺,加取后溪泻行间;后痛昆仑与天柱,风池横透风府连;偏痛太阳和外关,头维悬钟功效显;阳亢风池与百会,再泻太冲与行间;虚取百会和三里,气海
10、补法用灸痊。,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 本病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或仅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中医文献有“卒中”、“厥证”、“偏枯”等名称。 临床按病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二大类。,中风,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 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常遗留后遗症,而本病从年龄上看,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一.辨证,1中经络 中风的轻证。半身不遂或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舌苔薄白,脉弦滑或浮数。2. 中脏腑 中风的重证。可分为闭证和脱证。(1)闭证 猝然昏倒,不醒人事,
11、牙关紧闭,两手握拳,无二便失禁,肢体瘫痪,脉弦滑有力。(2)脱证 突然昏仆,不醒人事,目合口张,两手撒开,二便失禁,肢体瘫痪,脉微欲绝。,二.治疗,1. 中经络(1)半身麻木或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用补法单刺患侧;也可用“泻健侧,补患侧”之法。(这是因为风病多犯阳经,故以阳经俞穴为主;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上下肢体经脉循行路线的不同,分别取手足阳经的穴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取穴,肩髃 曲池 手三里 上肢 外关 合谷 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下肢 解溪 昆仑,(2)口角歪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初
12、期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 地仓 近取 颊车 合谷 近取、远取相结合,疏通经络。 内庭 远取 太冲(3)语言不利:哑门、廉泉、通里穴。,2. 中脏腑,(1)闭证: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毫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救急之法。水沟 开闭泄热,醒脑开窍 十二井 太冲-降肝经逆气,平熄肝阳丰隆-(胃经之别络)宣通脾胃之气机,化浊除痰。劳宫-清心泻热。(2)脱证: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关元、神阙(隔盐灸)。,歌诀,中风偏瘫语出难,哑门通里并廉泉;肩髃曲池外关合,环跳三里阳陵安;闭证井关水丰隆,脱证神阙与关元。,失眠,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 凡是经常不易入睡,入睡时间短,或不能熟睡,或连续梦
13、境,均作失眠论治。 根据病因的不同,临床上常将失眠分为心脾亏虚、心肾不交、心胆虚怯、肝阳上扰四个证型。 失眠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一.辨证,1.心脾亏虚: 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易汗出,纳少便溏,脉多细弱。2.心肾不交: 不易入睡,心烦,头晕耳鸣,遗精,腰酸,舌红,脉细数。3.心胆虚怯: 失眠心悸多梦,善惊易恐,时时惊醒,舌淡,脉弦细。4.肝阳上扰: 失眠兼有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头晕,脉弦。,二.治疗,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心脾亏虚加心俞、脾俞,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太溪,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心胆虚怯加用心俞、胆俞、丘墟,针用补法,可加灸。肝阳上扰加肝俞、太冲,
14、针用泻法。,歌诀,失眠原因真不少,神门百会三阴交; 心脾亏虚心脾俞,心肾太溪心肾交; 心胆虚怯心胆丘,肝俞太冲肝阳扰。,腰痛,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二侧。因发病原因的不同,临床上常见寒湿腰痛、肾虚腰痛、劳损腰痛三个证型。 腰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脊柱以及内脏疾病等。,一.辨证,1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舌苔白腻,脉沉迟。2肾虚腰痛: 腰痛隐隐,腰膝酸软,常伴有头晕、神疲,舌淡,脉沉细。3劳损腰痛: 腰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劳累时加重,痛处固定,舌淡、脉弦。,二.治疗,取 肾俞、委中、阿是穴。
15、寒湿-腰阳关,针用补法,加灸。 肾虚-命门、太溪,针用补法,重灸。 劳损-次髎、志室,针用平补平泻法。,歌诀,腰痛肾虚委中主,寒湿再加阳关施; 肾虚命门与太溪,劳损次髎与志室。,痹证,痹是指闭塞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凡外邪侵入肢体经络、肌肉、关节,气血闭阻不畅,引起疼痛、酸胀、重着或麻木等症,甚至影响运动功能者,称为痹证。 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肌纤维炎等可参考本证施治。,一. 辩证,临床根据病邪的偏盛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1.行痹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兼恶风发热等表证。 2.痛痹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加重。,3.着痹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下肢
16、为甚。4.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发热, 汗出恶风。,二、治疗,1.行痹 取穴风池、肩髃、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针用泻法。 2.痛痹 取穴肾俞、关元,局部取穴。针用补法加灸。,3.着痹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脾俞、 阳陵泉,局部取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4.热痹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局部取穴。针用泻法。,落枕,落枕,又称“颈部伤筋”,是指颈项酸痛,转动不利的一种病症。 落枕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颈项纤维组织炎、颈肌风湿、枕后神经痛、颈椎肥大等引起的斜颈等疾病。,一.辨证,多在早晨起床后,颈项部一侧肌肉酸痛强硬,头向一侧歪斜,颈项活动受限,尤以向患侧旋转更为困难,严重者酸痛牵
17、引到肩背部及上臂,并有明显压痛。,二.治疗,取大椎、肩外俞、后溪、落枕穴。不能前后俯仰者配昆仑、列缺;不能左右回顾者加支正,针用泻法。,痛经,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 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 伴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 本病证为妇女常见病症之一,尤其青年妇女多见。痛经根据发病原因之不同,可分为虚实两大类。,一.辨证,1.实证: 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其痛拒按,经血紫黑而夹有血块,经行不畅,血块排出则腹痛减轻,或有胸胁或乳房胀痛,脉沉涩或脉弦。2.虚证: 经后或经期腹痛,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月经量少色淡,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或腰膝酸软,脉沉细。,二.治疗取
18、中极、次髎、三阴交、合谷。实证加太冲,针用泻法;虚证加肾俞、足三里、关元,针用补 法,可灸。,.,遗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不能控制排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尚未完善,未养成正常排尿的习惯,或贪玩少睡,精神过劳所致的暂时的遗尿,不属于病态,临床上常见于肾阳不足和肺脾气虚两个证型。,一.辨证,1.肾阳不足: 睡中遗尿,醒后方觉,一夜可发生一二次或更多,兼见面色白.智力迟钝,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甚则肢冷畏寒,脉沉迟无力。2.肺脾气虚: 多发生于病后或身体虚弱者,睡中遗尿,兼见面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饮食不振.大便稀溏,舌质淡,脉
19、缓或沉细。,二.治疗,取关元、大敦、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三焦俞。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针用补法,可灸。肺脾气虚加气海、足三里,针用补法,可灸。,耳鸣耳聋,是听觉异常的症状。耳鸣-是耳内鸣响,妨碍听觉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二者往往同时存在。,一.辨证,1.实证 暴病耳聋,或耳中闷胀,鸣声不断,声响如蝉鸣或海潮声,按之不减。肝胆火旺-面赤,口干,烦躁易怒,脉弦。痰热郁结-胸闷痰多,脉滑数。2.虚证 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声细调低,操劳加剧,按之则减弱,头晕,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二.治疗,取 翳风、听宫、听会、中渚、侠溪。肝胆火旺加 太冲、丘墟,针用泻法。痰火郁结加
20、丰隆、内关、合谷,针用泻法。 虚证加 肾俞、关元、太溪,针用补法。,牙痛,多种牙齿和牙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常见胃火、风火、虚火和龋齿牙痛四个证型。 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牙髓炎、牙周炎、龋齿等各种牙病。,胃火牙痛: 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遇冷痛减,口臭,口渴而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而干,脉洪数。风火牙痛: 牙痛难忍,龈颊肿起,发热恶寒,脉浮而数。龋齿牙痛: 牙有蛀孔,齿冠剥蚀,咬硬物而痛剧,时发时止,重者痛不可忍,泪涕俱出,夜不能眠。虚火牙痛: 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龈微红肿,无口臭口渴,牙齿松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苔薄,脉细数。,一.辨证,二.治疗,取 合谷、内庭、下关、颊
21、车。实火加风池、外关,针用泻法,不灸。虚火加太溪、行间,补泻兼施或平补平泻。循经远道穴可左右交叉刺法。,急症,晕厥虚脱高热抽搐,晕厥,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几分钟后恢复清醒。 本病常因精神刺激、惊恐、体位变动而诱发。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一.辨证,虚证: 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晕厥,多有汗出,舌淡,脉细缓无力。 实证: 素体健壮,多因外伤、恼怒等致晕厥,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脉沉弦。,二.治疗,取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虚证加气海、关元、百会、宜灸。实证加合谷、太冲。操作:毫针刺,虚证补,可灸;实证用泻法。,虚脱,虚脱
22、多由大量失血,大吐大泻,或因六淫邪毒,情志内伤,药物过敏或中毒,久病虚衰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能供养全身所致,重者导致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之危候。 症见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休克。,一.辨证,面色苍白或紫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压下降,脉微细或芤大无力。1.亡阳 : 兼见呼吸微弱,唇舌紫绀,舌质胖,脉细无力。2.亡阴: 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无力。,二.治疗,取 素髎、水沟、内关。随证配穴: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俱灸。操作:毫针刺,用补法,
23、并灸。,高热,体温超过39度, 中医文献有称“壮热” “实热”。 本节讨论外感发 热。,一.辨证,1.风热表证: 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2.肺热证: 伴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等症。3.热在气分: 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大。4.热入营分: 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舌绛心烦,甚则 神昏谵语,抽搐。,二.治疗,取 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少商、尺泽。热在气分加内庭、历兑。热入营血加中冲、内关。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大椎、十二井、十宣,可点刺出血。,抽 搐,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或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 发热性和无热性抽搐常见于小儿惊厥,破伤风,癫痫,颅脑外伤和癔病等。,一.辨证,本证以四肢抽搐为特征,或兼见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两目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或口吐白沫,二便 失禁,严重者伴有昏迷.1.热极生风: 多有表证,头痛神昏。2.痰热化风:多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牙关紧闭。3.血虚生风:多无发热,脉细无力。,二.治疗,取 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随证配穴:发热配大椎、曲池;神昏配十宣、涌泉;痰盛配内关、丰隆;血虚配血海、足三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