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32.03KB ,
资源ID:2168814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1688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入行论第181-182课学习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入行论第181-182课学习笔记.docx

1、181-182 课学习笔记科判关系科判与颂词子二、破由微尘所生 微尘万法因,于前已破讫。 181.01子三、破由主物而生丑一、安立观点 常主众生因,数论师所许。喜乐忧与暗,三德平衡状,说彼为主体,失衡变众生。181.02丑二、破彼观点一体有三性,非理故彼无。如是德非有,彼复各三故。 181.03寅一、破自性是一体若无此三德,杳然不闻声。 181.04衣等无心故,亦无苦乐受。谓此即因性,岂非已究讫? 181.05寅二、破乐等是境汝因具三德,从彼不生布。若布生乐等,无布则无乐。 181.06故乐等常性,毕竟不可得。乐等若恒存,苦时怎无乐? 182.01若谓乐衰减,彼岂有强弱?舍粗而变细,彼乐应非常

2、。 182.02寅三、破实法常有如是何不许,一切法非常,粗既不异乐,显然乐非常。 182.03寅四、破生前有者卯一、他宗之观点 因位须许有,无终不生故。显果虽不许,隐果仍许存。 182.04卯二、发太过 因时若有果,食成啖不净,复应以布值,购穿棉花种。 182.05谓愚不见此,然智所立言,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 183.01卯三、破彼之回答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 183.02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183.03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183.04卯四、遣除妨害自宗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183.05第 181 课

3、学习笔记法师辅导:不管执著人我也好,执著法我也好,都是一种错误的、颠倒的分别念。分别念有很多种:粗大的、中等的、微细的。最粗大的如执著轮回、执著世间八法、执著一切的世间快乐等等,这种分别念不打破的话,生不起想要解脱的心。中等的分别念就是执著自己想要解脱、想要成佛的这种心,如果不把这种分别念打破,我们的心态被局限在很狭隘的状态当中,所以必须要经由修持世俗菩提心的方式,来打破这种我爱执。修持世俗菩提心的重点主要就是利他,最细的分别念就是执著胜义当中存在显现、存在所得的佛果等等,这种执著戏论的心就和真正的法界的本性不相应、不相合,没办法现证空性、现证本性。第九品就是通过修持空性、学习空性的方式,来让

4、我们打破最微细的执著、最微细的分别念。子二、破由微尘所生:“破由微尘所生”这个科判也可以理解成无情的他生。微尘万法因,于前已破讫。【颂词分层与解释】胜论外道认为:器情万法应该由实有的微尘组成,没有它的话,器情世界无法产生。这种微尘不是有情法,故没有前面所讲的过失;也不是粗大的法,否则就会有生灭迁变;它是最细微的物质,常有不变,乃构成万物之根本。这种观点与唯物论的说法比较相似,现在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家都认为,若没有最细微的物质,整个世界的形成不可能凭意识的力量。物质决定意识,应该是先从物质中产生种种粗大的法,然后再形成人的感官意志等等。认为微尘不但能创造无情法,还能创造有情法,这不仅是唯物论的观

5、点,西方许多宗教也都这样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抉择法无我时也再三观察过,若许万法以微尘形成,那么“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微尘远离一切方分,其本体犹如虚空,根本不存在。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迁变或不迁变的观察方法,如云:“设若恒常变,岂非刹那法?设若无迁变,焉能转为他?” 或者通过教证来说明,诸法实相中也没有常有的微尘。圣天论师云:“不见有诸法,常而是有对,故极微是常,诸佛未曾说。 ”广释另外伺察派外道许常有成实的微尘为万法生因,这在前面观察方分微尘时已经破讫。辅导有些外道认为,常有的微尘作为一切有情界和器世界的生因,因为在前面破微尘的时候已经观察到微尘不存在,那微尘作为生因的观点

6、当然更不会存在。【重点难点与分析】1. 认为万法通过微尘产生,或者通过造物主产生,这些说法都不能成立。胜论外道承许胜义谛当中有一个常有的微尘,首先这个微尘是最小的微尘,然后它的本体(自性)是常有的。小乘也承许微尘,但是小乘宗所承许的微尘虽然是实有的,但是无常的。基本上所有承许解脱道或者有解脱道的佛教宗派,没有一个真正承许分别念面前的法有恒常不变的自性。外道把微尘承许为恒常的,而且这个常有的微尘是一切有情世界、一切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的生因。但是这一切承许不合理,因为微尘常有的观点,在分析身念住的时候, “尘析为方分,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把粗大的微尘组成的粗大色法逐渐剖析,到了微尘,微尘再

7、分析到极微(最小的微尘) ,真正分析这个无方分的极微,其实它的本性也是绝对不存在。除了六尘绕中尘的观察方式,在中观庄严论释当中,全知麦彭仁波切也讲了离一多因的观察方式,以离一多因来抉择所谓唯一的微尘(或唯一的刹那) ,它的具有一体法的本性其实是不存在的。子三(破由主物而生)分二:一、安立观点;二、破彼观点。数论外道主要的观点,胜义谛当中恒常不变的一个是神我,一个是主物。神我部份前面已经破完了。从下面开始,主要是针对主物进行破斥。就是对方他所承许的观点。丑一、安立观点:常主众生因,数论师所许。喜乐忧与暗,三德平衡状,说彼为主体,失衡变众生。【颂词分层与解释】分三层:1-2 第一层:“常主” ,

8、“常”就是恒常,恒常的主物。主物有时也叫自性。恒常的主物是显现一切众生的因,这是数论师所承许的。3-5 第二层:所谓的主物(自性)是什么呢?“喜乐忧与暗,三德平衡状,说彼为主体” ,这三句是讲主物是什么状态。 “喜乐” ,这个叫喜,然后“忧”和“暗” ,平常讲喜忧暗,喜忧暗对方承许为三德,喜忧暗三德平衡的状态就叫做主物(自性) 。6 第三层:失衡变众生 ”,当主物不平衡的时候,就显现众生了。广释常恒的“主” (或自性)是众生之因,那是数论外道师所许的观点。喜忧暗三德平衡之状,就是所谓的主物,而三德失去平衡时,即会变化出众生与万物。辅导【重点难点与分析】对数论外道的分析数论外道的观点承许由主物产

9、生万法。数论外道承许说,所知万法均可归属在二十五谛当中。二十五谛法中,有两个法是胜义谛的法,一个叫神我,一个叫自性(即这里所讲的主物) 。神我是具有心识的,它是享受者、不是创造者等等,第二个就是主物,主物其实是一切万法、一切众生真正的生因,所以这里叫“常主众生因” ,它是恒常的,它是一切众生的生因。主物具有唯一、无情法、恒常、一切之作者、谁也见不到五种特点。神我要享受万法,起心动念的时候,主物(自性)就了知,了知之后,就开始从自性当中幻变出其他的二十三谛法让神我享受。刚开始神我在享受这些万法的时候,它没有觉得自己的心在外散。按照数论外道的观点,当它轮回了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它的种性苏醒、善根成

10、熟,有一天它就发现很累,它一观察的时候,就是因为自己耽著于外境(色声香味触) ,它就生起了厌离心,就想修道。修道之后,通过师父传授的修道方法或者它自己去寻找修道的方法,就开始禅修,禅修之后得到一点能力,得到一定的禅定,然后获得了某种神通、某种智慧,所以它一观察,自己所耽著的这二十三谛法其实都是假的、都是自性的幻变。当它这样了知之后,自性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就收摄了,就把二十三谛法收回到自性当中。这个时候我们面前的大地、身体等这些法都消失不见了,神我就独自安住,这个时候它就没有执著的法了,没有这些显现的外境了,这个时候就获得了解脱。所以他们也承许有修道、有解脱、有轮回等。全知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中

11、观庄严论释当中提到,数论外道的神我相当于平时内道当中所讲到的意识,因为它可以分别、它可以观修;显现一切万法的主物,相当于佛法当中的阿赖耶识。数论外道承许,二十三谛法(外在的所有的世俗谛)都是在自性当中本来存在,从自性中显现。内道当中讲,其实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切山河大地,都是阿赖耶识上面的种子、习气,然后从这个种子习气变现,显于外面。像这样,这两点就比较相似。而且它也承许修习善法、修禅修、生起解脱道,这方面和唯识宗有点相似的地方。所以麦彭仁波切说,相对而言,数论外道在外道中,从教义的角度来讲还是比较善妙的。当然这是相对来讲,当然它不能和佛教比,是同外道比较的时候相对来讲比较贤善。数论外道的观点,在

12、如意宝藏论 、 中观庄严论中有一部分,许多高僧大德也都详详细细宣说过。宣说的原因,就像麦彭仁波切所言,众生原本有很多俱生烦恼和遍计烦恼,遍计烦恼的来源就是受外道影响,若不斩断它的种子,今生很可能变成外道,留着头发对佛法攻击。即便今生不能变成外道,来世也容易转生到外道家庭中。所以我们要常常发愿,生生世世不离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这不是一世两世就了事的,而是乃至佛果之间,遇到殊胜的对境时,如朝神山、见高僧大德、在僧众的聚会中,有机会就发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佛陀,不离佛法,不离僧众!”丑二(破彼观点)分四:一、破自性是一体;二、破乐等是境;三、破实法常有;四、破生前有者。寅一、破自性是一体:一体有三性,

13、非理故彼无。如是德非有,彼复各三故。【颂词分层与解释】中观师通过推理来破斥对方观点:你们讲主物的特点时说,它是唯一、常有的无情法,讲主物的状态时又说,它具有喜忧暗三德,若真是一个本体,就不可分割,怎么会变成三种功德的本体呢?有些人可能想:“主物的本体虽是一个,但显现上是三个功德。 ”这种说法只适合于无常法,并不适合你们所谓的自性实有。一条河名言中可分为不同的反体,但它若是恒常、唯一、实有的法,怎么可能分为三体呢?因此,这种说法实在没有道理,你们宗派所许的主物,跟石女的儿子、空中的花园没有差别,即便在名言中,它也不可能存在。 中观庄严论中还有一种分析方法:“若许事体三,识现唯一相,与彼不同现,岂

14、许彼取彼?”假如承许主物有三个功德、神我有一个意识,那么,对境是三个、有境是一个,由一个来缘取三个,这是绝不可能的。当然,若不许自性实有,一个眼识取三种颜色的对境可以成立,但若认为是唯一、常有的法,这样的对境和有境皆无法安立。同样,喜忧暗三德也不可能真实存在。因为我们可观察每一德是否有三种自性,如果不具足三种自性,它就远离了主物的本体;如果具足三种自性,喜必然具足喜喜、喜忧、喜暗三者,忧具足忧喜、忧忧、忧暗三者,暗具足暗喜、暗忧、暗暗三者,再分析下来,喜喜又具足喜喜喜、喜喜忧、喜喜暗最后变成无穷无尽,如此无穷的法怎会是实有唯一的本体呢?既然主物的本体尚未成立,还要讲它的这三种功德,实在是毫无道

15、理。广释独一主物有三种不同性质,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主物无有真实存在;同样三德也不可能真实有,因为它们一一也应同样具有三种性质。【重点难点与分析】其实,喜忧暗作为果、主物作为因,这样的因果法最好不要承认,否则,这二者无论是相似还是不相似,都不可能成立实有。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因和果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为苗芽和种子不会一模一样;因和果完全不同也不合理,因为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关系,麦种不可能生出稻子,否则就有一切生一切的过失。通过这样的观察可以了知,实有的因果法绝对不成立,数论外道的观点无有立足之地,若把这样的宗派作为自己崇拜的对境,的确不是明智

16、之举。若无此三德,杳然不闻声。【颂词分层与解释】主物的本体不可分割,就不可能具有三种功德,没有这三德的话,三德不平衡所产生的二十三种现象,便不可能存在了。涅槃经云:“有因则有果,无因则无果。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云:“无因则无果也。 ”有了因,果自然产生,但如果没有因,果又如何产生呢?既然三德一点也不成立,那它所生的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色法等显现都没有了,这样一来,你们所谓神我享受外境的说法也根本不合理。广释如果没有三德存在,则亦无有它们所生的声等诸法。寅二、破乐等是境:对方认为苦乐是外境,佛教则认为这是内在的感受,下面对这种说法进行观察。衣等无心故,亦无苦乐受。谓此即因性,岂非已究讫?

17、【颂词分层与解释】对方认为,苦乐等三德在外境上成立,因为衣服、氆氇、房屋、轿车等诸法可以带来快乐,让我们舒心悦意。但这种说法不合理,衣服等无情法并没有能感受苦乐的心,所以不可能具有乐等本体。外境上有苦乐的说法,不仅是数论外道的观点,世间上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如果永恒的快乐在金钱或名声、地位上存在,现在的有钱人为什么精神那么空虚、内心那么痛苦呢?外道若又认为:“外境上虽无有苦乐感受,但它却可引生苦乐,所以外境是苦乐之因。 ”这种说法也不合理。前面讲受念处时已经破析过,不论接触还是不接触,外境的实体都不存在,就像芭蕉树一样。既然外境无有实体,苦乐又如何依靠它而产生呢?广释衣等外境诸法无有心

18、识,故亦不可能有苦乐等感受。如果说衣等诸法是苦乐之因,而在胜义之中,衣等诸法的存在,这难道不是在分析身等无实有之时已经破斥完了吗?【重点难点与分析】汝因具三德,从彼不生布。若布生乐等,无布则无乐。【颂词分层与解释】再说,你们数论外道承认由喜忧暗三德产生布匹等万法,同时又认为从布匹等中产生快乐,如此一来,布匹等法既是乐 的所生果,又是乐的能生因,是非常可笑的说法!通过离一多因,是三的缘故不成立一,是一的缘故不成立三,这样观察以后,三德并非真实存在。如果三德不存在,布匹等就没有产生之因。如果布匹等没有产生之因,你们承认布匹等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无法安立。而且若按汝宗所许,会导致要么世间上的快乐永远不消

19、失,因为它的生因(主物)实有存在;要么世间上永远没有快乐,要么世间上的快乐永远不消失,但是现量可见三界众生时而痛苦、时而快乐,有些获得了暂时的快乐,有些获得了圣者永恒无漏的快乐,每个众生的感受千差万别,以此说明万法并不是主物所创造的,也不是大自在天或微尘所产生的,而是像佛陀所说的那样,依众生的业、烦恼、无明、萨迦耶见等因缘聚合所形成的,这个道理没有任何过失。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无误的自宗,驳斥有垢染的他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大家遇到了如意宝般的佛法后,从内心中对佛教纯洁的智慧生起坚定的信心,修行中不再有任何犹豫。如果你见解不定,行为上也会犹豫不定。广释汝宗所许的诸法生因具有乐等三德,然而从

20、三德不可能见有布等生出。如果你们认为布等外境法可以生出乐等,然而布匹等尚无法成立,那么乐等又从何而出呢?【重点难点与分析】第 181 课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1.很多科学家认为,万法应该由最小的单位组成,否则不可能凭空产生。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实相中常有的微尘不存在,抉择法无我时也再三观察过,若许万法以微尘形成,那么“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微尘远离一切方分,其本体犹如虚空,根本不存在。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有迁变或不迁变的观察方法,如云:“设若恒常变,岂非刹那法?设若无迁变,焉能转为他?”如果说微尘是迁变性的,那就是无常刹那之法,如同世间上的男女老少、万事万物,

21、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着面貌,一刹那都不会停止,不可能有亘古不变的实性;如果说微尘永远没有迁变,那又怎么能转变为他法呢?所以,通过理证来抉择,这种最小的单位绝对不成立。2、数论外道认为,由主物产生器情世界的一切法,他们的主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对这种观点,应当怎么样破斥?答:对方观点:喜、忧、暗三德处于平衡状态时,就是所谓的主物;当这三者失去平衡时,比如说快乐比较多或者痛苦比较多或者痴心比较多,就会从中产生种种现象,形成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这是对方的观点。破斥:你们讲主物的特点时说,它是唯一、常有的无情法,讲主物的状态时又说,它具有喜忧暗三德,若真是一个本体,就不可分割,怎么会变成三种功德的本体呢?

22、是一就不可能是三,是三就不可能是一,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三个人就是三个人,一会儿说他是一个人,一会儿说他有三个人的本体,这是非常荒唐的!如果对方说,主物的本体虽是一个,但显现上有三个功德。这种说法只适用于无常法,不适合你们承许的自性实有。同样,喜忧暗三德也不可能真实存在。因为我们可观察每一德是否有三种自性,如果不具足三种自性,它就远离了主物的本体;如果具足三种自性,喜必然具足喜喜、喜忧、喜暗三者,忧具足忧喜、忧忧、忧暗三者,暗具足暗喜、暗忧、暗暗三者,再分析下来,喜喜又具足喜喜喜、喜喜忧、喜喜暗最后变成无穷无尽,如此无穷的法怎会是实有唯一的本体呢?既然主物的本体尚未成立,还要讲它的这三种功德,实

23、在是毫无道理。就像石女的儿子是否存在还不知道,就声称它有无数的眼睛一样,显然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其实,喜忧暗作为果、主物作为因,这样的因果法最好不要承认,否则,这二者无论是相似还是不相似,都不可能成立实有。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说:“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因和果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为苗芽和种子不会一模一样;因和果完全不同也不合理,因为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关系,麦种不可能生出稻子,否则就有一切生一切的过失。再加上,如果主物的本体不可分割,就不可能具有三种功德,没有这三德的话,三德不平衡所产生的二十三种现象,便不可能存在了。因此,数论外道认为由主物产生器情世界的一切法,这种观点

24、没有丝毫可取之处。3、在日常生活中,佛教徒应该如何与其他宗教相处?为什么?答:我们的见解不能改变,但行为上可以学习他们的长处,彼此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不能自赞毁他,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来,一定要互相团结、取长补短。他们虽然没有佛教这样的真理,但有些行为也许会超过我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因为随顺别人,就被别人束缚住了,最终与他们的见修行果同流合污,这是不合理的!4、许多世间人认为,快乐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故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择手段。这种想法合理吗?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后,对你有哪些帮助?答:不合理。前面讲受念处时已经破析过,不论接触还是不接触,外境的实体都不存在,就像芭蕉树一样。既然外境无

25、有实体,苦乐又如何依靠它而产生呢?而且,外在物质上如果有快乐,那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日子应该过得无忧无虑、幸福无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富可敌国的商业大王,有了财富以后,精神反而更加空虚,尽管身边有美女香车,但照样非常苦闷无聊,他们为了寻找快乐,千方百计地找刺激,甚至不惜做各种非法事。所以,外境上并没有真正的快乐,若把自己的希望始终寄托在物质上面,快乐只会离自己越来越远。第 182 课学习笔记上师开示:1. 讲经说法、听经闻法以后,有机会就应该长期思维,通过闭关等方式经常串习,这是非常重要的!广闻博学确实很好,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但如果没有用好,虽然口头上讲得很好听,但对正法和圣者生起邪见,

26、反而容易堕入恶趣,自己得不到真实利益。 大圆满心性休息引用华严经的教证说:“譬如聋乐师,能令他众乐,然自不得闻,未修法亦然。 ” 前世的殊胜因缘吧,即生中凡是遇到的法,就经常在心里串习,最终也能品尝到佛法的妙味。相反,有些人从来没有串习过,听了二十几年的法,自相续还是与法很遥远。因此,刚开始闻思的人,心态一定要转移到修行上面。2. 修法方面的习气和因缘,有些在家人认为自己的功德、福德、智慧远远胜过出家人,十分傲慢,看不起出家人。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所以,在家人就算福报极大,能做很多佛事,有钱、有势力、有智慧,但由于没有看

27、破世间,对名利和感情割舍不下,故在某种功德上,根本比不上出家人。因此,在家人应追循释迦牟尼佛的传统,恭敬每一位剃光头、披袈裟的出家人,即使他的戒律不清净也要如此。寅三、破实法常有:故乐等常性,毕竟不可得。乐等若恒存,苦时怎无乐?【颂词分层与解释】2 层。1-2 第一层:对方所许与自性同一本体、恒常不变的安乐,在世间上绝对找不到。所谓的安乐,是能感受到的东西,如果是常有的安乐,那它永远不会退失,始终保持一种状态,不可能今天笑逐颜开,明天愁眉苦脸,后天闷闷不乐。3-4 第二层:是前一层次的推理。 “乐等若恒存,苦时怎无乐?”如果快乐与自性以无二无别的方式存在,恒常不变,那么当我们痛苦时,为什么感受

28、不到快乐呢?这二句也可解释为辩析与自性总体无别之乐等不存在。 广释所以乐等常恒性完全是不存在的。如果乐等三德恒常存在,那么痛苦时为何感受不到乐呢?【重点难点与分析】快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1)我们心里的快乐,其实是依分别念产生的,愚者却往往认为它在外境上存在。麦彭仁波切说:“愚者认为诸苦乐,皆从他缘而产生,恒时散于取舍境,贪嗔波涛杂念中。 ” 2)实际上,快乐和痛苦来源于自己,麦彭仁波切紧接着说:“智者了知诸苦乐,悉皆来源于自身,恒时向内观自心。 ”有智慧的人明白痛苦和快乐只源于自身,于是始终观自己的内心,根本不会到外面寻求。3)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完全了解痛苦的来源,遇到怨敌遭受痛苦时,知道是分

29、别念所造成的,从来不会怨天尤人。而且他清楚,亲怨不定,很多事物皆依心而安立,外境上并非实有存在。若谓乐衰减,彼岂有强弱?舍粗而变细,彼乐应非常。【颂词分层与解释】2 层。1-2 第一层:假如对方说:“生起痛苦时,快乐还是存在的,但因为快乐逐渐微弱,被粗大的痛苦障蔽了,因此感受不到。譬如,你亲人死了或者公司垮了,痛苦肯定会强烈地涌现,此时快乐就像糖水中的盐粒一样微细,虽然本体常有,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这种说法不合理。既然承认快乐是常有,怎么会时而粗大、时而细微呢?常有的东西永恒不变,不可能有强弱两个阶段。粗大的快乐,永远都是粗大的快乐,不能变成细微的快乐。如果它变成细微的快乐,那么细微的快乐

30、是否等于粗大的快乐?如果不等于,而是大于或小于它,则说明快乐的本体不是常有一体,对方的观点无法成立。这两句,外道转而说乐等常恒以别法而存,而中观师以乐等有能见与不能见的变化,否认了乐等的常恒一性,如是别法不是常恒,而总体自性为常恒,这样的别法与总体也就不可能无别,以此而破坏外道的立论。3-4 第二层:如果说:“快乐的本体确实不变,但它舍弃了粗相而变成细相,所以无法感受到。 ”这种说法也不成立,因为这样一来,快乐显然成了无常法。 (广释: 常恒一性之法,即不应有强弱粗细二相,外道见中观师以此而破斥他们,马上又解释:乐等已舍前时之粗相变成了细相,因此既不违其常恒一性,又可圆满解释其不能恒常被感受的

31、原因。答曰:如果乐等舍粗相而成细相,这样的法不是无常,那又有何法称为无常呢?因乐等已舍去了能见之性,而变为不能被明见之性,这二者完全不同,理应成立无常。同等道理,你们所许包括一切法的二十五谛,为什么不承认是无常呢?因为你们所许的二十五种所知法,没有一种可以有恒时不变的唯一现相,没有一种是恒时不变的所缘法。二十五谛法既有能现或不能现、能缘或不能缘的变化,则定可成立为无常。 )广释如果说,受苦之时乐受减弱了,所以感受不到,然而真实恒存的事物怎会有强弱变化呢?如果乐等舍去了前时之粗相,而变成细微所以不能见,那么这种乐等法应成立为无常。【重点难点与分析】名言中也不存在常法1)没有学过宗派的人,尤其是没

32、有学过因明、中观的人,认为很多法是常有,柱子刹那刹那地变化、人一天一天地衰老,肉眼看不出来,就认为它恒常不变。2)现代物理学家说万法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全部都是在运动。这样以后,我们应该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无常,常有的快乐并不成立,正因为无常,快乐也可以变成痛苦。 四百论云:“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3) 不要说常有的快乐,就连暂时的快乐,有时候也不容易得到。禅师对三个信徒说:“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才有快乐,名声要服务于众生才会快乐。 ”这与世间人认为的有了金钱爱情和地位以后就有了快乐,截然不同。如是何不许,一切法非常,粗既不异乐,显然乐非常。【颂词分层与解

33、释】2 层。1-2 第一层: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承认万法是无常呢?3-4 第二层:如果对方说粗大的快乐变成细微的快乐,那我们可以观察:这二者到底是一体还是他体?若是他体,粗大的快乐毁灭后,并不影响细微的快乐,这样一来,你非常痛苦的时候,快乐仍会不折不扣地存在;若是一体,那快乐就是无常的,因为它有从粗到细的变动,前后两个状态截然不同。而且,是一体的说法在世间中也说不过去,刚建成的建筑物和它接近毁灭的时候,新旧阶段是不是一样的呢?绝对不是。 (广释:外道争辩说:乐等虽变粗细,然而乐性无有变动,因此并不会因粗细变化而坏其恒常之性。中观师以一异理破:既然你们如是承认,那么此乐等之粗细与乐性是一体还是

34、异体?如果是异体,那么粗者灭去而显现细者之时,乐性也应不灭并恒时被感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而粗者既然不异乐性,那么当它变灭时,乐性又为何不许变化呢?这显然能成立乐等非常有。 )【重点难点与分析】就算只是承认无常,也能降低执着。1) 一般的凡夫人,观无常确实有一定困难。妇女求佛陀救活自己孩子,走遍很多家,都找不到一户没有死过人的家庭, 里里外外的一切法,通达了无常以后,没有一个常有存在。 佛说无常经中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 ”内外任何一个法,最后都要归入衰败、毁灭。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就是无常的规律,任何人均无法超越它,因此,外道为什么不承认无常呢?寅四(

35、破生前有者)分四:一、他宗之观点;二、发太过;三、破彼之回答;四、遣除妨害自宗。卯一、他宗之观点:因位须许有,无终不生故。显果虽不许,隐果仍许存。【颂词分层与解释】2 层。1-2 第一层:对方认为:“万法不是自在天、微尘、主物等他法产生,而是自己产生自己。一切法因位上必须存在果,如果因位上不存在,就像石头无法产生鲜花一样,最终也不可能生果。所以,果法在因位时,就像孩子躲在母胎中一样,以不明显的方式隐藏着。 ”3-4 第二层:“显果虽不许,隐果仍许存。 ”对方虽不承认明显的果在因位上存在,比如枝、叶、花、果不可能在种子上全部具足,但却说果的所有特点以隐藏的方式原原本本在种子上存在,就如同暗室中的

36、瓶子一样,通过灯火发现后,只是一个使之明显的过程。其实这种比喻不合理,因为瓶子在暗室里显现,是从能显、所显的角度讲的,而不是能生、所生。退一步说,即便是能生、所生的关系,那果在因位上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说是一体,一个实体上不可能有显与不显两部分,因为是一体之故,果在因法上一定能照见,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法上不可能有果的所有特征,不要说我们大乘佛教徒,连田野里的农夫也不会这样承认,否则,他们用不着耕耘,一袋种子就可以变成庄稼;如果说是他体,这也不合理,因为这与你们承许因中有果的观点相违。所以,通过此种方法观察,因生果绝对不成立。广释:凡生果,必须要承认在前因中果就存在,如因中无果,

37、则始终不应出生。在因中,虽不能许有明显的果,然而不明显的果仍然应承认存在。 【重点难点与分析】因中的果到底以什么形式存在?1)数论外道认为,凡能见的一切法皆于常有主体上恒常存在,如果因位上不存在,那一切法就会如同空中鲜花,始终不可能显现。既然因位时存在一切法,又为何不能恒时现见呢?数论外道说,这是因为在因位中,诸果法以较为隐密或说不明显的方式存在,而后来所谓的生起,只不过是犹如灯火照见暗室中的宝瓶一样,是一个使之明显的过程。2)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说:若许因位不明显,则成诸法皆为新生;若许因位明显,则安立明不明之差别极不应理。一法从本不明显到明显,世人虽许为同一法,然而这只是名言假立,

38、真实中不可能成立。名言中稍加观察,也不能许前后刹那之宝瓶为同一法。卯二、发太过:因时若有果,食成啖不净,复应以布值,购穿棉花种。【颂词分层与解释】2 层。1-2 第一层:假如在因位时果以隐藏的方式完好无损地存在,那么果的特点在因上就应该具足,每碗饭应该有厕所里不净粪的味道、形状、颜色、功能等,这样一来,吃食物(因)就成了吃不净粪(果) ,你们不用辛辛苦苦花钱买米了,因为不净粪与食物无二无别,因法的特点果法也有。3-4 第二层:而且,也不必用钱买布做衣服(果)了,只要买几粒棉花种子(因)挂在身上,就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广释因位时若真实有果存在,那么吃食物时应成食不净粪,而且应该以买布的钱去买棉花

39、种子来穿。【重点难点与分析】因中是否有果?因中有果之观点,直接与世俗相违,在名言中也不能成立。 四百论的推理方式如颂云:“果若能违因,先无不应理,果立因无用,先有亦不成。 ”果若能违害因法 ,也就是说因位时无有果,那果怎么能产生呢?果若先于因法成立,则因就没有用处了。因此,果先有不成,先无也不成。第 182 课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果说众生的快乐是恒存的,只不过有时候因痛苦过大而障蔽了,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既然承认快乐是常有,怎么会时而粗大、时而细微呢?常有的东西永恒不变,不可能有强弱两个阶段。粗大的快乐,永远都是粗大的快乐,不能变成细微的快乐。如果它变成细微的快乐,

40、那么细微的快乐是否等于粗大的快乐?如果不等于,而是大于或小于它,则说明快乐的本体不是常有一体,对方的观点无法成立。2、了解诸法无常对你有哪些帮助?请以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答:请自己发挥。3、外道怎样安立万法自生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驳斥?为什么说若承许万法自生,吃食物就成了吃不净粪?答:对方认为:“万法不是自在天、微尘、主物等他法产生,而是自己产生自己。一切法因位上必须存在果,如果因位上不存在,就像石头无法产生鲜花一样,最终也不可能生果。所以,果法在因位时,就像孩子躲在母胎中一样,以不明显的方式隐藏着。 ”破曰:他们果的所有特点以隐藏的方式原原本本在种子上存在,就如同暗室中的瓶子一样,通过灯火发

41、现后,只是一个使之明显的过程。其实这种比喻不合理,因为瓶子在暗室里显现,是从能显、所显的角度讲的,而不是能生、所生。退一步说,即便是能生、所生的关系,那果在因位上以什么方式存在,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说是一体,一个实体上不可能有显与不显两部分,因为是一体之故,果在因法上一定能照见,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法上不可能有果的所有特征,不要说我们大乘佛教徒,连田野里的农夫也不会这样承认,否则,他们用不着耕耘,一袋种子就可以变成庄稼;如果说是他体,这也不合理,因为这与你们承许因中有果的观点相违。所以,通过此种方法观察,因生果绝对不成立。而且,假如在因位时果以隐藏的方式完好无损地存在,那么果的特点在因上就应该具足,每碗饭应该有厕所里不净粪的味道、形状、颜色、功能等,这样一来,吃食物(因)就成了吃不净粪(果) ,你们不用辛辛苦苦花钱买米了,因为不净粪与食物无二无别,因法的特点果法也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