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601.35KB ,
资源ID:2213629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213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验室制氧气知识点与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验室制氧气知识点与练习.docx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点 1:气体制取装置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能否形成一段水柱。1. 气体发生装置(1)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 1/3 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

2、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2)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

3、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优点: 简单,易操作; 不用加热,较安全; 节约药品(可根据需要随时补充) 分液漏斗可控制反应速率;2. 气体收集装置(1)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

4、: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注意事项: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优缺点 优点:(1)易于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缺点:(1)收集的气体较潮湿(2)不如排空气法方便(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

5、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3)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排空气法优缺点: 优点:(1)收集的气体较干燥(2)操作较为方便 缺点(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2 )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纯净一、 实验

6、室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2KMnO 4 K2MnO4+MnO2+O2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 热(2)制取装置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收集装置: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3)实验步骤:按要求连接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

7、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4)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6)注意事项: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

8、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原因: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停 止 反 应 时 , 应 先 把 导 管 从 水 槽 中 移 出 , 再 熄 灭 酒 精 灯 , 防 止 水 槽 中 的 水 被 倒 吸入 热 的 试 管 中 , 使 试 管 炸 裂 。 等 有 连 续 的 气 泡 产 生 时 再 收 集 。 原 因 : 刚 加 热 时 产 生 的 气 泡 中 混 有 空 气 ,这 时 的气 体 不 纯 。 排水法收集时,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玻璃片磨沙面靠瓶口(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9、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 反应原理:2H 2O2 2H2O+O2(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收集装置: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不能用加热

10、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 3 2KCl+3O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知识点 2: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H 2O2)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 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

11、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带 木现象 有少量气泡冒出, 木条不能复燃结论 说明 H2O2溶液在常温下放出氧气少实验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过二 带 木现象 有大量气泡冒出 ,木条复燃。结论 说明在常温下 H2O2溶液遇到二氧化锰(MnO 2)时, 迅速产生氧气。 【思考 1】在第 2 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实验 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带 木过现象 木条复燃结论 说明二氧化锰(MnO 2)仍然起作用, 产生氧气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

12、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思考 2】二氧化锰好像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催化剂 (1)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2) 简称:一变二不变“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注意: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3)概念理解、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反应 条件。、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质量增加。、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不

13、是对所有反应都起作用。(4)催化剂的作用: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在汽车尾气处理中促进有害气体的化;用于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 知识点 3:氧气的工业制法原理: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知识点 4:分解反应: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水+氧气二氧化锰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以上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共同点: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的物质,即“一变多”。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分解反应: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

14、X = B + C + 二、同步题型分析题型 1: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1一氧化氮(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 2)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排水法 B、用向上排空气法 C、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用向下排空气法【解析】实验中对气体收集方法的选用,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决定的。该题给出了一氧化氮气体性质中的某些信息,考查了学生对收集一般气体方法的确定,从而增强了实验能力。解题要基于初中化学收集气体方法与气体性质相对应的原则,再联系题中的信息去扩展。收集气体的基本方法:排水法:收

15、集的气体应有的性质:该气体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并无毒(若有毒,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外泄气体进行处理) 。由此可知,NO 应用排水法收集。【答案】A2. 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答案:C F题型 2:实验室制氧气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仪器 a 的名称是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16、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序号) 。【答案】 (1)铁架台( 2)2H 2O2 2H2O + O2 ; B 2Mn 2.下图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装置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3)若将 A 与 C 相连,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涉及到的主要实验操作有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c.固定试管,用集气瓶集满水,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d.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e.加热,收集氧气;f.停止加热。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解析】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结束后要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答案】abcedf3.下图是

17、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答案:A题型 3:物质的分类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茶饮料 B矿泉水 C纯牛奶 D蒸馏水 答案:D2.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 B. 汽水 C. 液态氧气 D. 液态空气答案:C题型 4:催化剂的性质1.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减少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学科网C. 任意一个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D.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答案:B2.加热某固体粉末与氯酸钾的混合物,发现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增大。由此得出粉末在该反应中(填“一定是”、“可能是”或“不是”)_催化剂。答案:可能题型 5:反应类型1.“绿色化学”要求工业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实现“废物零排放” 。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零排放”的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