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子使楚教案【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2、 了解晏子的语言技巧,有 积累词语、 积累经典的意识。3、 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教学重点】1、 了解晏子的语言技巧,有 积累词语、 积累经典的意识。2、 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教学难点】1、 用思辨的态度对待晏子的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晏子的头像,介绍晏子,介绍晏子春秋。2、 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1、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晏子 为什么要使楚?发生了什么? 结果怎样?)2、带着疑问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3、读词检查,正音。概括课文内容。三、了解课文1、楚王侮辱晏子哪
2、三件事情?(爬狗洞、说没人、说盗贼)2、问:结果怎样?文中找到句子。3、重点理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问:楚王佩服、敬重、尊重晏子的什么?(智慧、口才)5、找找、读读晏子的话,看看晏子的话给你怎样的印象?【预设 1】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 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 样 的国家?”师:将计就计。推理一下:(课件打出)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 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 ”楚王就是 狗王。【预设 2】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 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
3、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师:修辞方法夸张。读,让楚王一听,一惊:齐国的人真的很多!点人读、齐读。古语: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点人说,写在白 话文下相应的位置,一 边写一边牢牢记在心里。【预设 3】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 ,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师: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 “因为”重复使用,
4、 语言不罗嗦,理由 还充分。【预设 4】生: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 结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 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 吗?同样的道理, 齐国人在 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 贼吧!师:晏子这么说的意思是什么?生:是楚国的风气不好,从而使得 齐国人来到楚国后开始偷 窃了,是楚国的 错,齐国没问题。师:晏子没明着说,而是怎样?生:先说橘子,再说人,说国家。师: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 话当作典故。 “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 则为枳。 ”师小结:请总评晏子的语言。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
5、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 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思辨提升1、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 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 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2、请生表明自己观点(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并说明理由。3、 师: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
6、正智慧在哪?4、 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段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 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 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 的国家?”5、 师: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 师加上“ 晏子看了看,说”。 )6、 师:注意这个“看了看” ,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7、 生思考,生答。8、 师出示胯下受辱。当无 赖叉开双腿, 让韩信从他裤裆 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9、 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 10、师:那么,晏子的“ 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11、 生:晏子“看了看” 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是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不 过, 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 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 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