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2.21 星期 二 节次 二 年级 一 班级 授课教师 蓝仁生科目 数学 课题 拼一拼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
2、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三、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
3、3 页的“做一做” 。2第 6 页的第 4 题。 3第 6 页的第 5 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评议评语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2 -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2.28 星期 二 节次 三 年级 二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科目 数学 课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 8 个小圆片。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 19 页的例题 5。(1)教师:每 4
4、 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 4 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4)指导算式的写法。板书,2045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4 5被除数 除数 商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2题。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 2021 页练习四的第 46 题。评议评语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3
5、-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3.6 星期 一 节次 三 年级 三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科目 数学 课题 基本的笔算除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一、学前准备1、口答。42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 如果去掉 4 个十,还剩下几个一?2、板演。8175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3、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1)理解图意。(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 15 页例 1。(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
6、2 除以 2 等于多少。(2)明确 422 表示什么意思。(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5)试一试,写出竖式。(6)交流笔算方法。(7)图式结合。从图上看,每份是 21 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 21。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三、课堂作业1、计算教材第 19 页练习四的第 1 题中的 、26932、计算教材第 19 页练习四的第 1 题中的 、84四、思维训练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评议评语 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7、4 -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3.16 星期 四 节次 二 年级 四 班级 授课教师 林 崇科目 数学 课题 小数的性质(2)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复习导入】1.复习:小数的性质是怎样的?2.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那如何利用这一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呢?3.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2)【新课讲授】知识点 1 化简小数1.出示教材第 39 页例 3。化简下面的小数。0.70= 105.0900=让学生讨论,口答化简结果。0.70=0.7 105.0900=105.09提问:在 105.0900 中 9 左边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小结:105.0900 中 9 左边的“0”不能去掉
8、,小数的性质指的是小数末尾的“0” 。2.练习强化。不改变大小,将下面各数化简。3.00900 10.8000 107.010知识点 2 改写小数1.教学教材第 39 页例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2 4.08 3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口答:0.20.200 4.084.080 33.000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商店里为什么将商品的单价标作:辣椒:2.50 元/千克充电器:18.00 元电视机:3680.00 元这是因为我国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商品标签上的标价是精确到分。所以,有时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两个“0” ,或在整元的右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9、” ,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 39 页“做一做”第 1、2 题。2.化简下列各数。0.300 1.80000 0.00004 12.002【课堂小结】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评议评语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5 -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3.22 星期 三 节次 三 年级 五 班级 授课教师 蓝仁生科目 数学 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1.认识体积的概念。2.体积单位的认识。(1)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 cm3,
10、dm3和 m3。(2)认识体积单位。老师:请你猜一猜 1cm3,1dm3,1m 3是多大的正方体。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 1cm 的正方体,体积是 1cm3;棱长是1dm 的正方体,体积是 1dm3;棱长是 1m 的正方体,体积是 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3)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一粒蚕豆的大小是 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 1cm3的物体。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 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 1dm3大小的物体。用 3 根 1m 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 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4)练习:完成课本第 28 页
11、“做一做”第 1、2 题。【课堂作业】教材第 32 页练习七 15 题。【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6 -评议评语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3.27 星期 一 节次 三 年级 六 班级 授课教师 蓝瑞年科目 数学 课题 比例尺(1)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情景导入】【新课讲授】1.比例尺的意义。(1)教师讲解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1 的最简整数比。(2)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1100000000。(3)组织学生议一议: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100000000”表示什么?教师说明:1100000000 是数值比例尺。(4)引导学生观察线段比例尺 1。(5)教师用投影出示图纸。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 21 表示什么? 指名汇报:21 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2 倍。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
13、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1 的比。2.教学例 1。(1)教师出示教材第 53 页例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什么是比例尺?教师指名汇报,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4cm120km=2.4cm12000000cm=15000000(2)巩固应用。教师出示教材第 53 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检查。【课堂作业】教材第 56 页练习十第 1 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7 -评议评语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4.5 星期 三 节次 二 年级 一 班
14、级 授课教师 蓝仁生科目 数学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136 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25 个十和 7 个一是( )。365 里由( )个十和( )十一组成的。42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1教学例 8(1)课件演示: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提问:30+2 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3 个十和 2 十一合起来是 32。(2)从 32 瓶中拿走 2 瓶(课件演示)。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3)提问:2 个
15、一加 3 个十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2练习:第 48 页“做一做” 。第 1 题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第 2 题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三、巩固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2做练习十一的第 1 题。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 8 -28-8= 65-5= 3+
16、20= 90+9=评议评语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4.10 星期 一 节次 二 年级 二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科目 数学 课题 混合运算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9 -一、激趣引入二、新授(一)乘加问题。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乘减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 (出
17、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找 2 个同学说)(3)除加、除减问题。教师:通过 3、4 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 (找 2 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板书)三、练习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64+4= 2537= 7284= 20639=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6+93
18、=5 55+5=6 932=12 4884=2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评议评语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4.19 星期 三 节次 一 年级 三 班级 授课教师 蓝广平科目 数学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10 -一、 学前准备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 66 页例 4
19、.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 (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
20、么求吗?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3、学习教材第 67 页例 5.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三、课堂作业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 45 米,宽 30 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四、思维训练1、把表格补充完整。2、从一个长 8 分米、宽 5 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评议评语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听课记录表日期 2017.5.2 星期 二 节次 一 年级 四 班级 授课教师 林 崇科目 数学 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及过程 随堂点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