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一、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指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通过粘膜传播 通过皮肤传播 医源性传播,传播途径粘膜传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生 殖道粘膜等。 皮肤传播:其他:注射、输血、动物咬伤、节肢动物叮咬、 机械性损伤。 医源性传播: 注射、输血、拔牙、手术等,2、 垂直传播(vertical ): 指病毒通过生殖细胞、胎盘、产道、 哺 乳及密切接触由亲代直接传给子 代。 如风疹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等。,二、病毒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inapparent viral inf
2、ection):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二)显性感染(apparent ): 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感染。可表现为局部感染 或全身感染。 1、急性病毒感染(acute ): 一般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 恢复后机体内不在存在病毒。,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 还可能与一些免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有关。 1、机体免疫力低下 2、病毒抗原性弱 3、病毒存在于受保护部位或发生突变逃避免疫 4、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 5、DIP的出现,原因,分类: 1)、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显
3、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 全清除, 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 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程长达数 月至数十年。 特点:病程长,2)、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的组 织或细胞内,不产生病毒颗粒不表现临床症 状,以后由于生理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使 潜伏病毒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 才出现临床症状。 特点:反复发作。,带状疱疹,VZV,单纯疱疹,HSV-1,3)、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又称迟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有的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并往
4、往造成死亡。特点:潜伏期特别长 如SSPE(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 phalitis,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三、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效应: 多见于无包膜病毒,其机制主要有: 阻断细胞大分子的合成 病毒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 破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 细胞器的改变,2、细胞膜改变:多见于包膜病毒。一般不破坏细胞,但可引起细胞膜组分的改变,使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成分,或细胞融合。,3、细胞调亡 (apoptosis)4、包涵体的形成(inclusion body)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 转化细胞的主要变化:生长快、分裂失控
5、, 失去接触抑制,细胞表面出现新Ag等 * 细胞转化与病毒的致肿瘤性关系密切,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 * 病毒诱发细胞产生新Ag,Ag-Ab,在补体 参与下引起细胞破坏,属II型超敏反应; * 病毒Ag-Ab复合物:引起 III型超敏反应。,2、细胞免疫病理作用: CTL可杀伤病毒感染并带新抗原的靶细胞,可引 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如HBV感染的肝细胞损 伤。 3、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HCMV、HIV。 4、病毒蛋白与宿主组织蛋白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4%): 如SSPE,一、病毒感染的检查,(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标本采集2.标本处理3.标本送检与保存(二)病毒的形态学检查1.光学显微镜检查2.电子显微镜检查(三)病毒的分离培养1.动物接种2.鸡胚接种3.细胞培养,第二节 检查方法,(四)其他检查方法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 3.聚合酶链反应,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预防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二)病毒感染的治疗1.干扰素(1)种类:、(2)作用机理: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的正常细胞,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影响病毒的组装和释放。(3)生物学活性:广谱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2.化学药物3.中草药,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