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0KB ,
资源ID:3106077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060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渭河,孕育出绚丽的华夏文明.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渭河,孕育出绚丽的华夏文明.doc

1、1渭河,孕育出绚丽的华夏文明渭河,从渭源发端,流经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陇西、武山、甘谷、秦州、麦积,在陇山与秦岭的夹峙下,冲出宝鸡峡,行向一片坦荡的关中平原,最后在陕西潼关汇入黄河,蜿蜒奔流了 800 多公里。在中国的中部腹地形成了一条由西向东的生命线,滋润两岸,造福秦陇人民。 渭河,黄河最大支流。这条河不算长,也不算大,但却连接着整个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收藏着古老的文明和深邃的文化。有人这样说:“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很多大的文化的兴起,就是围绕着渭河这条文化中轴线来进行的。毫不夸张地说,古代华夏民族最鼎盛周秦汉唐的辉煌,就是渭河流域孕育出的绚丽华章。 ” 为实地探访渭河两岸久远的历史文化、多彩

2、的地理风貌、丰富的史前文物遗存,亲身体验一下渭河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网状分布情况。7月 18 日,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团从兰州出发,经临洮,前往渭源县,开启了此次渭河流域的田野考察之旅。 再识渭源 十几年前,我曾到过渭源县,那时刚参加工作,只是单纯的景点游览,没有深入的文化探究,更不知渭源与渭河的关联。 当日下午,抵达渭源。首先参观了渭源县博物馆,随后举行主题为“探寻华夏文明脉络,助力敦煌文博盛会”的文化考察活动启动仪式。以此来响应今年 9 月将在敦煌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2会” ,也是提前为文博会预热,营造良好节会氛围。同时,经过专家考证、梳理总结,为甘肃文化资源发掘

3、新的亮点。 近年来,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在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前九次玉帛之路考察,分别在河西走廊、草原道、关陇道进行了田野实地走访。每一次考察中,专家学者们大量手记与随行记者同步直播报道,形成了一个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丝绸之路上唯一品牌杂志和甘肃省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络媒体“三位一体”的优势组合,将采访成果快速呈现给广大网民,效果显著。 在启动仪式上,各位专家学者对此次考察充满了信心,各抒己见。著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叶舒宪说,正是顺着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的流向,夏、商、周、秦四大王朝中的三个,先后入主中原,见证了渭河流域孕育文

4、明的重要意义。在商代之前,中国的交通主要靠水运,如果存在一条中原和西域相连接的线路,主要是水路,就是渭河。可以说,一部渭河传,半部中国史。 虽然初到渭源,但对渭河有很深研究的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朱鸿说,渭河源于此,百回曲折,冲积了关中平原,周、秦、汉、唐在那里建都。渭河流域不仅仅是西玉东输的线路,不同文明在此传播,它是最密集的流通管道。齐家文化向中原的推进过程中,同时也增强了文明的提升。 渭源县当地学者也讲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县志办王枝正讲述了自己与玉有不解之缘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祖传留下个玉璧,经常拿到手中玩,爱不释手。上世纪 80 年代初,那时工资每月 70 元。到了成家立3业的年龄,因经济拮

5、据,在困难之际,就是这块玉卖了 600 多元,成就了好的姻缘,带来幸福与快乐。 在渭源,既有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之地的首阳山,也有九峰拱抱、状若莲花的莲峰山。为迎合旅游大景区建设,莲峰山现更名为首阳山。 也许早年来过,比较了解,有亲切感,我们还是习惯称之为“莲峰山” 。山上有棵“马武挂鞭”树,距今已有 1900 多年。相传,东汉扬虚侯马武征西羌时,被此山此景所迷,曾屯兵于此。离山顶不远,有棵四五人合围、数十米高的千年古松,据说就是他当年憩息挂鞭之处。有诗云:“莲峰时飘秦汉雨,劲松曾悬马武鞭。 ”我们登临山顶,看到这棵大树斜卧在半山腰。由于树龄太过久远,树枝已干,树心腐空,今年 6 月20

6、 日,被雷电击中而倒,树顶砸中几间房屋,所幸无人居住。 莲峰山顶有一座清朝建筑的八卦楼和大雄宝殿。大殿是由一位山上居住的宋姓尼姑通过化缘筹集资金修建而成的。早年见的时候她 60 多岁,如今问及已是八十有二了。 今日登临莲峰山,故地重游,想起了明末清初陇西诗人王了望的佳句: 一别此山便几秋,能期今日喜冈游。 最惭林外僧归路,踏剩松花总不收。 诗人对莲峰山的流连之情溢于言表,我亦有相同的心境。 在渭水源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感受到了远古文化的灿烂辉煌。在这里,可以吟唱着伯夷、叔齐隐逸的采薇歌 ,遥望山梁上逶迤雄浑的4秦长城,游走于渭水河上的灞陵桥,别有一番享受。 渭水源头 19 日上午 8 时,考察

7、团一行前往渭水源一探究竟。虽然渭河出在渭源,但具体的源头出自何处,却众说纷芸。目前广泛的有三源说:居中是发源于县南五竹山(豁豁山)的清源河,南源是发源于锹峪峡的锹峪河,北源是发源于鸟鼠山的禹河。不过,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却是五竹寺。昨日还是滂沱大雨,山川雾气缭绕。今日晨起却是碧空如洗,阳光明媚。在去五竹寺的路上,大家在车上议论着“鸟鼠同穴”的现象,谈笑风生。同行的县文化馆馆长杨斌告诉我们,要看清楚渭河源头山川地貌的走向,只有登临五竹山,才能一览无余。 出县城一路往西南行驶,大约 20 分钟,到五竹镇,向左拐入山中,沿山路盘旋而上,缓缓驶向五竹山。在曲曲折折中,我们抵达山顶,装修一新的五竹寺山门,出

8、现在我们面前,朱红色大门,在翠绿色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传说此寺是因明朝建文帝遗臣郭节西逃隐居于此,并将南山的五色竹子移植于禅院,自号五竹僧而得名,现无从考证。 进入五竹寺,向南望去,群峰列翠,清流潺潺,远处西秦岭余脉露骨山高耸立于群山之上。向西俯视,五竹镇临水依山,屋舍俨然,鸟鼠山紧靠其西。波光澄碧的水库,梯田、溪水和村舍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就像串串珍珠点缀在这青山绿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浓浓的山水画卷中,颇具江南水乡景色。 在三清殿前,专家们指着远处海拔 4000 多米的西秦岭余脉露骨山、5三危山等给我们解说了当地地理,露骨山的支脉豁豁山,就是渭河与洮河的分水岭,山南是洮河,山北则是渭河源头之一。

9、不过,叶舒宪先生还说,在渭河源头,还有一条名叫涧河(音)的小河,向东南注入西汉水。这样一来,这里就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界限了。 随后,我们前往渭河源景区,这里是渭河的南源清源河。在当地,人们对渭河的源头提出了“大三源”和“小三源”之说。北源禹河,出自鸟鼠山,是传统意义上渭河源头。 尚书?禹贡载:“禹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 ”水经注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鸟鼠同穴之山来脉于昆仑西顷,是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 “鸟鼠同穴”即鼠在内、鸟在外同居一穴,和平共处,寓意和谐。 能到南源的渭河源景区也算不虚此行了。进入渭河源景区,远远地看见一座大殿掩映在群山绿荫中,巍然屹立,金黄

10、色的旗子迎风飘扬,听说三天前这里举办了民间祭祀活动,慕名而来的游人还真不少。 穿过大殿,顺着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群峰含黛,清流涓涓,绮丽的山水使人陶醉。大约 10 分钟,看到崖壁上清代陕甘总督左宗堂所书的“大禹导渭”四个字,遒劲潇洒。左宗棠题字下,此悬崖中有一线天,悬崖裂缝里涌出一股清泉,尤如刀劈斧削般,形成一个高二三十米、宽几米的石洞,爬上半山腰,踩着不规则的石头,脚下溪流急速,艰难行走,穿过山峰石洞,豁然开朗,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一条小溪从山间流出,听人说,3 公里外有一处泉眼,大约这便是一个源头了。 榜沙河畔 21 日上午,考察团一行离开陇西县城,沿榜沙河前往漳县。 6漳县虽地处偏僻一偶,

11、却是齐家文化遗存比较丰富的地方。因渭水的两大支流榜沙河和漳河都从境内发源和流过,而且水量很大。 从陇西到漳县,昔日要翻越的几座大山已被隧道所贯通,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9 点多,我们就抵达漳县武阳镇,相继在学田坪遗址、徐家坪岳家坪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 这两处遗址相距很近,暴露有灰坑和窑址遗迹。据说这两处遗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修梯田时发现的,从现场散落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片、网格纹和纹绳饰碎彩陶片,还有马路下面断面暴露的白灰面来看,专家们判断这是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遗址保存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徐家坪岳家坪遗址斜下方约百米的河边台地上,就是“三王十国公”汪氏元墓群,系元朝开国

12、功臣汪世显及其子孙的墓葬群。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最集中的一处元代(包括明代小部分)墓葬群,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随后,考察团驱车 40 多公里,前往新寺镇的晋家坪遗址考察,这是此次考察重点。新寺镇在漳县县城的南面,过了贵清山风景区的三岔路口,大多是乡间村道。路过新寺镇,恰逢赶集,感受到宁远县志记载陇南三镇之一的新寺镇“川马成龙 ”之盛况。路窄、人多、车多,速度如蜗牛,当我们赶到遗址时,已 11 点多了。 晋家坪遗址地处龙川河、榜沙河交汇处三角洲二级台地坪上,古代应该是一个相对封闭而独立的福地,恰似一座安全舒适的摇篮。齐家先民们多选类似之处为聚落之地。因为那时期属于多雨期,河水经常泛滥,暴

13、雨随时来袭,所以先民们选择距离河边稍高的、视野开阔、背风向阳7的二级台地,既可防范洪水,又便于取水和耕作。远古居民就在这些台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 漫步于遗址,田间随处可见陶片,也有少量彩陶碎片,据说文化层厚达 3 米。这里真实地反映了先民们的生活情况,也许专家们多年来练就了火眼金睛,沿地头走走,就发现石凿器、残石斧、石纺轮等。由此,专家们判断这个遗址规模应该非常大,其延续年代可上溯到距今 6000 年前,这在史前文明发展中很可能是一个有过独特影响和特殊贡献的地方。然而,这样一块非常有价值的、连专家看了都大呼了不起的遗址,却鲜为人知,或许是路途遥远的缘故,或许是信息不畅所致。 从坪上远眺,新

14、寺镇尽收眼底,一派繁荣景象。昔日的晋家坪遗址也许就是今天新寺镇最原始的前身,不过古人生活在台坪上,而现代人沿川道而居。 晋家坪遗址台地下面有条河,叫榜沙河,是渭河的支流。一河为界,河对岸便是武山县马力镇。榜沙河发源于岷县闾井乡,途经马力镇,在武山县丁家门村和漳河交汇,最后榜沙河又在鸳鸯镇汇入渭河。而就在这里出土了著名的“武山人”头盖骨,现陈列在武山县博物馆,经过考古专家科学测定,认为至迟在 3.8 万年前。 渭河,渭河文化,就是由这些河流滋养长大的。自古至今,古老的渭河两岸,孕育了无比璀璨的历史文化,浇灌着川道的沃野肥田,滋润着勤劳智慧的人民。但当我们目睹了这些河流的真正面目后,却不能不令人叹

15、息。 当我们从漳县离开后,车子驶入天定高速,专家们在车上四处张望,8寻找心目中的“大”渭河,最后却发现像一条小溪一样的河流便是渭河,心中的叹息油然而起。几天前,考察时就有人说,渭河主河道的水量很小,有时会断流。至此,我们目睹了真正的渭河,才感受到了这一点。 过陇西文峰镇不久,上了高速公路,很快又看到了一段渭河。这是武山鸳鸯镇附近的渭河。有人曾说,鸳鸯镇附近是两河交汇处,榜沙河在这里汇入渭河,榜沙河的水量很大,远远超过渭河。很难说是榜沙河汇入了渭河,还是渭河汇入了榜沙河。榜沙河是渭河的四个最大支流之一,尤其在漳县水流量大。难怪漳县的人开玩笑说,渭河的源头在漳县。“泾渭分明” ,渭河作为载入史册的

16、名河,也是黄河上最大的支流,接纳了太多的支流汇入。日渐干涸的渭河显得有点萧条和落寞,在榜沙河的陪伴下,滔滔东去。 我想,这正是渭河的伟大,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悄无声息,永远慈祥可亲,以包容的态度一次次承载着太多的东西,赋予了两岸人民生命的养分。 不知不觉,车下了高速公路,武山到了。 渭河峡谷 渭河从甘谷县流入麦积区,进入陇山与秦岭相夹的峡谷地带,一路劈荆斩棘,然后冲向宝鸡市后,缓缓流入关中平原,最后汇入黄河。 23 日,考察团一行按照原计划,从麦积区出发,沿渭河一线的 302国道,前往宝鸡。这也是此行路途中的惊险路段,谁都没完整走过,但大家都充满激情和向往。 9上午

17、8 时许,在麦积区委宣传部、文物局同志的带领下,从麦积区出发,沿渭河北岸行走五六公里,翻过一个小山丘。从山上往下看,远处渭河畔就是伯阳镇,而柴家坪遗址就在小山丘下面的两个二级台地上,靠近渭河的为下坪,靠山的为上坪,统称柴家坪遗址。 车子行驶到山脚下,向左拐驶入乡村便道,周围都是民房,顺着小路来到一块刻有“柴家坪遗址”字样的石碑前。专家介绍,这是省上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1.7 万平方公里,是一处相当大的古文化遗存。现全部是天水著名花牛苹果产地,从现场发现的红陶、彩陶碎片来看,最早期是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距今 5100 多年,在麦积区博物馆看到出土的陶塑人面形器,是罕见的原始雕塑艺术珍

18、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考察完柴家坪遗址后,从伯阳镇沿渭河正式进发,途中依次经过关峡村等,地势相对平坦,两岸都有居民房屋,红瓦白墙,一派祥和美丽的新农村面貌和田园风光。 到了水关村,进入狭谷地带,越往前走,山势越来越陡。不时有落石横卧于道路中央,甚至占去半幅行车路面,车辆只能绕道而行。沿途大多都是向山借路,曲曲折折,峰回路转,河面时宽时窄,最窄处水面不到 10 米,水流湍急,能听到哗哗流水声。 如果不是渭河,秦岭和陇山会连接为一体,渭河的南岸为秦岭,北面是陇山,也是天水麦积区和宝鸡陈仓区的天然分界线。车子拐弯,手机信号一会儿提醒进入陈仓区,一会儿提醒进入麦积区,相互交错。陇海线的火车高架桥不时

19、出现在渭河之上,一列列火车也不时在桥梁、隧道中穿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10大约 40 分钟,车到了千年古镇吴寨,据说,这里是三国蜀将马超和魏国大将张?A 打仗的地方。当时,这里也许是蜀国的边防哨所,马超只留少数部队在这里值守。因渭河两岸周围都是高大群山,道路艰险,突然发现大量魏兵从天而降,出现在吴寨,猝不及防下,马超部遂撤退。时间已过近 2000 年,如今的吴寨从当年的哨所变成现代化的古镇村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地图上显示快到集村,车子驶过一个山势峻峭的急弯,突然发现在渭河北岸上凸起一块台地,背风向阳,三面环河。同行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张天恩研究员告诉我们,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关桃园遗

20、址,距今 7000多年。2002 年,他亲自带队参与考古发掘,一年后出了成果报告。这里的遗存主要是前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清理了大量的窖穴、灰坑,以及房子、墓葬等,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器、骨器及玉器。 关桃园遗址紧邻陈仓区的拓石镇,关桃园原名“官道塬” ,40 多年前,文物统计人员来这里调研,向当地老乡问地名,也许是发音导致,或因疏忽,文物统计人员误将“官道塬”写成“关桃园” ,并上报国家部门列项,所以现在的文物界一直使用“关桃园遗址” ,把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地名变得极为普通了。 在麦积区龙凤村附近,我们发现了以前在石壁上开凿的石洞公路,半崖半路,异常险峻,五六十米的崖下就是滔滔的渭河。现在石洞旁开凿了新的隧洞,所以遗弃不用。在虎头狭隧道旁边,在距离河面约 1 米的地方,能够清楚地看到一排栈道的小方孔,说明渭河以前有军队或商人从此通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