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50KB ,
资源ID:310699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06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照片”化为“新闻照片”的典范.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照片”化为“新闻照片”的典范.doc

1、1“历史照片”化为“新闻照片”的典范2004 年 11 月 12 日, 南方都市报第 A05 版(第一重点)报道了一则新闻:阿翁走了 。上半版是一幅压题通栏黑白照片,照片右下角有三行文字说明:“在这张 2000 年摄于巴勒斯坦伯利恒阿拉法特官邸的资料照片中,阿拉法特(中)正远离镜头而去。 ”文字说明中的“资料照片”是过去某个时候拍摄的,从时间的角度讲,它也就是“历史照片” 。这是一幅精彩之作,堪称历史照片化为新闻照片的典范。 下面,将从新闻学、文化学和符号学这三个视点出发,尝试对这幅照片进行一种“跨学科”的解读。 解读一:新闻学视点 巴勒斯坦国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亚西尔?

2、阿拉法特于巴黎时间 11 月 11 日凌晨 3 时 30 分在巴黎病逝。面对如此重大的世界性新闻事件,不论是报纸记者还是电视记者,他们都必然怀有一种职业冲动,就是特别希望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他们想要获取的,不仅是文字信息,而且也希望拍摄到富有冲击力的图像信息。 比较而言,在这个新闻事件上,文字信息比图像信息更容易获得。因为,只要记者愿意去开发“新闻来源” ,他们总是会从各种新闻来源那2里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在新闻阿翁走了中,作为记者的新闻来源的人士有:巴民族权力机构秘书长阿卜杜拉?拉希姆、巴黎的贝尔西军医院发言人埃斯特里波、巴解组织官员亚西尔?拉布。各种不同的新闻来源能够为新闻事件呈现

3、出一个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面貌,而读者一般也有兴趣阅读这些方方面面的新闻信息。但图像信息则有所不同,在读报或看电视时,读者、观众有一种普遍的心理:最希望看到的是核心新闻人物阿拉法特的视觉形象,换言之,阿拉法特应该是这条新闻视觉图像的焦点。 新闻阿翁走了配发的是一幅“历史照片” ,而不是“新闻照片” ,其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记者根本就没有机会拍摄到阿拉法特病逝的新闻照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历史照片”创造性地转化为“新闻照片” ,正是为了满足受众的读图心理。这幅“历史照片”的转换非常成功,它制造出了一种非常巧妙、和谐的“语境置换”效果。 这则新闻报道(文字图片)包括了两个语境(context) ,

4、一个是由文字稿所表述的“新闻语境” ,另一个是图片所呈现的“历史语境” 。虽然这两个语境分别都具有各自特定的语境元素,但是两个语境却是和谐的。和谐的达成依赖于两个字“走了” 。在这里, “走了”是一个双关语。它既指某人离开了某个地方,也指某人死了。编辑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走了”的双关含义。其中,用历史照片来指涉阿拉法特“离开了某个地方”的含义,用文字稿客观地报道阿拉法特病逝的最新信息。说到“置换” ,则有一个谁置换谁的问题。这里,显然是“历史照片”把“新闻照片”给置换了,前者成了唯一可见的图像,后者隐而不见。 3解读二:符号学视点 因为有了“语境置换” ,历史照片“阿翁走了”在意指实践方面才就显

5、得饶有趣味了。 从符号学的视点来解读,重点是把注意力放在“能指”和“所指”上面。这幅照片的能指非常简单:占据照片中心位置的是戴着一方头巾的阿拉法特,他朝着自己的官邸走去,留给读者的是一个背景。照片的左右两侧是他的卫兵,身穿制服,手持钢枪,神情庄严威武。照片的远景是一扇敞开的大门,屋内漆黑。在这幅照片当时的那个语境“历史语境”之中,读者能够读出的所指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照片记录了阿拉法特的一个背影:他回自己的官邸来了,卫兵们列队迎接他。但是,这幅摄于 2000 年的照片用在 2004 年阿拉法特病逝之后,这样“能指”与“所指”之间产生了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读

6、者透过能指走向官邸的阿拉法特、忠诚的护卫队,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所指:“生死之别” 。这个所指在强烈的反差中被召唤到场:那时阿拉法特充满生命活力,而现在他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那时他迈动脚步回家,而现在他却静静地死去了。 最有象征意味的是那道“门” 。在照片中, “门”这个能指简直就是一个“阴阳界面”:门外是“阳” ,门内为“阴” 。因为门外光线明亮,而门内一团漆黑。阿拉法特朝着门内走去,这是四年前的一个日常性的瞬间,但是现在看来,好像他就是在和这个门外世界告别,而要走向那4个我们无法观看的门内世界。由于阿拉法特将被葬在他的官邸内,即门内世界,因此, “门”作为阴阳界面的象征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7、。读者可以从情感上认定:门内世界永远属于阿拉法特,无论他活着,还是死后。 一般说来,一幅巧妙地转换为“新闻照片”的“历史照片” ,通常都可以用来进行符号学的分析。因为,这种转换必然会使“历史照片”携带大量与新闻照片发生关联的信息,它的意指实践就会特别丰富。读者可以透过历史照片中可见的“能指” ,去体味新闻语境中那些可以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来的各种信息。 解读三:文化学视点 我们知道,很多事物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或者这样说吧,凡是打上了文化烙印的事物都会发展出一套它自己的文化。照片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可以对照片当然包括新闻照片进行文化学的分析。历史照片“阿翁走了”为什么能够事实上充当“新闻照片”

8、呢?新闻学的理由并非唯一合理的解释,文化学的解释也颇有启发意义。 简言之,这幅照片具有一种“文化委婉语”的修辞效果。 “文化委婉语”是很常见的。对于某些事物,人们出于感情的原因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往往不直截了当地提到它们,而是换一种更为隐讳的说法。虽然直截了当的说法与委婉语在所指上并无差别,但是能指的不同在这里是“走了” 、 “死亡” 、 “病逝”之间的不同往往包含了完全不同的态5度和评价。对于“文化委婉语” ,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文字性的委婉语。其实,文化委婉语也完全可以运用于图像,甚至是运用于新闻照片。这幅照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即便记者想办法拍到了阿拉法特病逝的新闻照片,编辑还是很有可能选择“阿翁走了”这幅历史照片。原因很简单,当一个伟大的英雄、政治家、作家去世了,人们出于对他们的崇敬,往往不愿直接说“死了”之类的字眼,也不愿看到他们憔悴不堪、痛苦万状的形象。这时,人们往往选择“文化委婉语” 。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不是用新闻照片来为我们呈现阿拉法特病逝的悲惨图像,而是通过“语境置换”的方式,采用一幅让读者缅怀的历史照片。这就是该照片所采取的独特修辞手法图像式的“文化委婉语” ,它用得非常成功,已与整则新闻阿翁走了浑然一体。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