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 与xylg|及 的区别xylg|xylg|),(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如: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3.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在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即逆否命题)的真假4.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 ,则 A是 B的充分条件(B 是 A的必
2、要条件) ;若 A=B,则 A是 B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 ”判断B5.(1)含 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 1;2n 2n(2) ;BABA(3) ;)(,)( BCACCIIIIII 二、函数1.函数与映射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函数是针对非空数集,而映射是针对任何集合;相同点是都要求 A中的任一元素在 B中都有唯一元素与之对应;注意理解象、原象、一一映射等定义;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 A中不同元素在 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2.函数的奇偶性(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注意对
3、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的优先判断,如:判断函数 的奇偶性2|xy(2)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如上例(3)若 f(x)是偶函数,那么 f(x)=f(x)= ,如:已知偶函数 ()fx在区间)(xf0,)单调递增,则满足 (21)fx 3的 x 取值范围是 ( 13, 2)(4)若 f(x)是奇函数,0 在其定义域内,则 (可用于求参数) ,如:已0)(f知函数 为奇函数,求 的值( )1()2xfaa21(5)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变形:f(x)f(-x)=0 或 (f(x)1)(xf0) ,如:函数 f(x)=lg( )是 (奇、偶)函数x12(6)奇函数
4、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3.函数图像(1)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尤其要记住几种特殊的对称关系,如:关于 x轴对称、关于 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关于 y=x对称、关于 y=-x对称等(2)证明图像 与 的对称性,即证明 上的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1C21C的对称点仍在 上,反之亦然,如:已知函数 ,函数 g(x)132)(xxf的图像与 f(x)图像关于直线 x=2 对称,求函数 g(x)的解析式(g(x)=)45192x(3)曲线 :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 方程为:f(2ax,2by)= C2C0如:已知
5、函数 ,函数 g(x)的图像与 f(x)图像关于点132)(xxf(1,2)对称,求函数 g(x)的解析式(g(x)= )12x(4)若函数 y=f(x)满足 f(a+x)=f(ax)恒成立,则 y=f(x)图像关于直线 x=a对称;一般地,有 f(a+x)=f(bx)恒成立,则 y=f(x)图像关于直线 x= 对称2ba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 xR 时,f(x +a)=f(xa) 或 f(x2a )=f(x) (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 2|a|的周期函数;有 f(x +a)=-f(x)或 f(x)= ,则)(1axfy=f(x)也是周期为 2|a|的周期函数;一般
6、地,f(x +a)=f(x+b),则 y=f(x)是周期为|a-b|的周期函数;如:已知定义在 R上的函数 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且)(xf满足 =- ,则 (0))(xf)2(f )8()2(1ff(2)若 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 x=a对称,则 f(x)是周期为 2a的周期函数;(3)若 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 x=a对称,则 f(x)是周期为 4a的周期函数;(4)y=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a,x=b(ab)对称,则函数 y=f(x)是周期为 2的周期函数ba5.方程 f(x)=k有解 kD(D 为 f(x)的值域);如:若方程 在30xm上有解,则实
7、数 的取值范围是 -2,20,2m6.af(x) 恒成立 a 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如:设 ,当 时, 恒成立,则实数321()5fxx2,1()fx的m取值范围为 (7,)7.(1)指数、对数的基本运算公式(见书上)(2) (a0,a1,b0,nR+); naablogl(3) = ( a0,a1,b0,b1)(换底公式)Nalbl(4)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即 a,N同大于 1或同小于 1,则对数aog值为正,而 a,N一个大于 1,一个小于 1,则对数值为负) (5) (对数恒等式) = N ( a0,a1,N0 );alog8.能熟练地用定
8、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尤其是抽象函数的单调性,如:定义在 R上的函数 y=f(x) ,对任意实数 m、n,恒有 f(m+n)=f (m)f(n)且当 x0时,0f(x) 1.(1)求证:f(0)=1,且当 x0 时,f (x)1;(2)求证:f(x )在 R上递减9求反函数时,不要忘记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
9、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已知定义在1,4上的函数 f(x)x 2-2bx+ ,求 f(x)的最小值 g(b)4b12.掌握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0);(0)axbcayyx函数 (分离常数)cxacx (双钩函数))(ax定义域 ),(),( ,0),(值域 a ),2,a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 当 b-ac0时,在 上递),(,(c减当 b-ac=a12yxa|b六、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
10、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段法3.掌握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在使用 a+b (a0,b0)时要符合“一ab2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均值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 ;22)(;)(ba如:求函数 , 的最小值 (5)xysin42,0(七、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1.从一点 O出发的三条射线 OA、OB、OC,若AOB=AOC,则点 A在平面BOC 上的射影在BOC 的平分线上;2.线面角公式:AB 是平面 的一条斜线,斜足为 A,AB 在平面 内的射影为 ,B设 AB和平面 所成的角是 ,AC 是平面 内任一条直线,AC 和 AB的射影1所成的角是 ,设BAC=,则 cos cos =co
11、s;AB223.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A(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3)向量法:即求两异面直线所对应的向量的夹角4.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5.二面角的求法(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
12、,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 射 原 cos,其中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S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 。6.空间角的向量求法7.空间距离的求法(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
13、线,然后再进行计算;(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8.距离求法的统一公式 |nABd9.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于其体对角线长;10.球的体积公式 V= ,表面积公式 ;掌握球面上两点 A、B 间的距34R24RS离求法:(1)计算线段 AB的长, (2)计算球心角AOB 的弧度数;(3)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 AB的长;八、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1.两个计数原理的应用2.排列数公式: =n(n-1)(n-2)(
14、n-m1)= (mn,m、nN*),当 m=n时为mnA)!(mn全排列 =n(n-1)2!1;3.组合数公式: (mn), ;(1)231mnC 10nC4.组合数性质: rnrnnC1;5.二项式定理:(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210(1 nrbaTnrr(2)注意第 r1 项二项式系数与第 r1 系数的区别;6.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1)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罉;(2)若 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 1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为 ;若 n为奇2n2C数,中间两项(第 和 1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为 和121(3) ;3120210 nnnnnn CC7.f(x)= 展开
15、式的各项系数和为 f(1),奇数项系数和为 ;nbax)( )1(2f偶数项的系数和为)1(2f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1)P(A) ;(2)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公mn式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 P(AB)P(A)P(B);(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 P= (5)如果事件 A、B 互斥,;)1(knknpC那么事件 A与 、 与 及事件 与 也都是互斥事件;(6)如果事件 A、BB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 A、B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 1P(AB)1P(A)P(B);(7)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事件 A、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 1P()1P( )P( );九、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