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6 对外汉语班 杨宇昌 20061068根 据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通 过 的 保 护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公 约 中 的 定 义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指 被 各 群 体 、 团 体 、 有 时 为 个 人 所 视 为 其 文 化 遗 产 的 各种 实 践 、 表 演 、 表 现 形 式 、 知 识 体 系 和 技 能 及 其 有 关 的 工 具 、 实 物 、 工 艺品 和 文 化 场 所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a.口 头 传 统 和 表 述 ; b.表 演 艺 术 ; c.社 会风 俗 、 礼 仪 、 节 庆 ; d.
2、有 关 自 然 界 和 宇 宙 的 知 识 和 实 践 ; e.传 统 的 手 工 艺技 能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由 人 类 以 口 头 或 动 作 方 式 相 传 , 具 有 民 族 历 史 积 淀 和广 泛 、 突 出 代 表 性 的 民 间 文 化 遗 产 , 它 曾 被 誉 为 历 史 文 化 的 “活 化 石 ”, “民族 记 忆 的 背 影 ”。 我 国 的 世 界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昆 曲 牡 丹 亭 、 长 生 殿 ( 2001 年 ) 、古 琴 艺 术 ( 2002 年 ) 、 南 疆 的 十 二 木 卡 姆 艺 术 ( 2005 年 ) 和 与 蒙 古
3、 国 共同 申 请 的 长 调 ( 2005 年 )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为 使 中 国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 规 范 化 , 国 务 院 发 布 关 于 加 强 文 化遗 产 保 护 的 通 知 , 并 制 定 国 家 +省 +市 +县 4 级 保 护 体 系 , 要 求 各 地 方 和 各有 关 部 门 贯 彻 “保 护 为 主 、 抢 救 第 一 、 合 理 利 用 、 传 承 发 展 ”的 工 作 方 针 ,切 实 做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147 项)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 510 项)目
4、前 各 省 、 直 辖 市 、 自 治 区 也 都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名 录 ,并 逐 步 向 市 /县 扩 展 。江 西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包 括 : 兴 国 山 歌 , 傩 舞 ( 南 丰 跳 傩 、 婺 源 傩 舞 、乐 安 傩 舞 ) , 永 新 盾 牌 舞 , 弋 阳 腔 , 青 阳 腔 , 广 昌 孟 戏 , 徽 剧 , 宜 黄 戏 ,采 茶 戏 ( 赣 南 采 茶 戏 、 桂 南 采 茶 戏 ) , 徽 州 三 雕 ( 婺 源 三 雕 ) , 萍 乡 湘 东傩 面 具 , 景 德 镇 手 工 制 瓷 技 艺 , 景 德 镇
5、传 统 瓷 窑 作 坊 营 造 技 艺 , 铅 山 连 四纸 制 作 技 艺 , 歙 砚 制 作 技 艺 , 金 星 砚 制 作 技 艺 , 全 丰 花 灯 ( 江 西 省 修 水 县 )等 , 分 属 于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 俗等类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 、 “茶蓝戏” ,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
6、诙谐幽默,传统曲牌有二百八十余首,根据其来源、风格、弦路、调式及使用情况等,可分为“茶腔” 、 “灯腔” 、 “路腔” 、 “杂调”四类。表演时,演员在伴奏音乐中灵巧地运用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长水袖及模仿动物形象的一些表演动作,载歌载舞,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客家特色。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多以“三小” (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有南山耕田 、 打猪草 、 九龙山摘茶 、 妹子 、 同年 、 钓 、 上广东 、卖花线 、 大劝夫 、 四姐反情 、 补皮鞋 、 补缸等代表性剧目。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其中茶童戏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在全国放映,新编现代采茶戏怎么谈
7、不拢 、 风雨姐妹花也先后被搬上银幕。赣南一带是客家人的聚居区,客家先民落户当地后以采茶为生,采茶戏作为当地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地方戏,已成为凝聚客家民心、团结客家乡亲的艺术纽带,是研究客家语言、艺术及民俗文化的重要材料。目前,赣南大部分采茶剧团编、创、演及研究人员匮乏,一些赣南采茶戏全靠老艺人传唱,会唱采茶戏的艺人越来越少,需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该怎样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科学发展观来看:(1)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利用。国家应该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活动,支持他们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作、改编、出版、表演
8、、展示、产品开发、旅游等活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挥其已有的或者潜在的价值, (2)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通过传承、教育手段使之在人、群体、区域或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要注重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者的保护,要关注和尊重相关社区和个体的现实需求,尊重民众自身合理的选择,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作为工作重点 (3)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以鲜活的生产方式和流动的传承方式为基本特征,与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形成了生态的整体。 (4)加强对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久的、浩繁的工程,需要统筹考虑。首先,在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重点保护。其次,及时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传承。再次,要注意统筹协调各种主体。 (5)加强对相关权益的保护。作为 21 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例如:了解我国的非物质遗产又哪些,分布在哪些省,都又哪些类型等等。为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