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例蕈样肉芽肿的早、中期临床及病理学改变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病理科 毛换伟 蔡有龄 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 特需专家门诊 殷致宇蕈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 ,是一个真性淋巴细胞恶性肿瘤。MF 虽然是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但它的自然病程可长达 2030 年。多始发于成人,慢性过程,特别是红斑期,虽然其一般病程约 2-5 年,但也可长达 30 年,平均 6.1 年,可持续多年而无内脏受损。斑块期及肿瘤期的发展时间不明,相对较短。当进入斑块期,预后多不良,而结节的出现又预示终末期的到来,常合并系统性改变。可见 MF 早期的发现,特别是红斑期的发现,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极其重要。MF
2、的临床表现较多,缺乏特异性形态,常常类似其它皮肤病,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过去曾诊断为蕈样霉菌病 【1】 、斑块型副银屑病、苔癣样型副银屑病、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的疾病,现在证实它们都是 MF 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临床表现。【临床资料】34 例 MF 男性 24 例,女性 10 例。在获得确诊前的病程确诊前病程1 年 14 年 59年1030年30年病程不详病例数 7 12 1 11 1 2所占百分比20.59% 35.29% 2.94% 32.35% 2.94% 5.88%1/3+的病人病程很长,超过 10 年,甚至长达 50 年之久。绝大的病人在院外长期未能获得正确诊断。可见 MF 在诊断
3、上的困难! 发病年龄皮疹形态:红色小丘疹、部分浸润性红斑、覆有少量鳞屑的丘疹、浸润性红斑丘疹、有少量鳞屑的红斑、红色糠秕疹、水肿性红斑、浅褐色斑片、淡红斑、暗红色浸润斑丘疹、淡红色硬肿斑等。临床诊断: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副银屑病、玫瑰糠疹、光敏感性皮炎、湿疹、皮肌炎、离心性环状红斑、硬肿病、毛发红糠疹、鱼鳞病、红斑待查等。病理诊断:20 例 MF 红斑期,14 例斑块期。发病年龄 20 岁 2030 岁 3140 岁 4150 岁 50 岁病例数 5 3 7 6 13所占百分比14.71% 8.82% 20.59% 17.65% 38.24%【分析】(一).MF 临床表现:MF 的皮损表现传统
4、分为 3 期,即斑片期(蕈样前期或红斑期) 、斑块期及肿瘤期 【2】 。病人可顺序经过这三个期,也可不经前面的一期而直接进入某一期。同一患者身上三期可以表现可以同时存在 【3】 。斑片期在临床与病理上常与斑块期重叠。斑片期的临床表现:皮疹可分为非萎缩性及萎缩性斑片,两者亦可混合存在,呈红色、黄红色、淡褐色,多伴有色素沉着或减退 。皮疹可广泛而多形,同一病人可同时出现红斑、丘疹、苔癣样、鱼鳞病样或皮肤异色症样改变,因而临床上类似银屑病、副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丹毒、红斑性狼疮、鱼鳞病或皮肤异色症等。由于早期 MF 的皮疹缺乏特异性,许多病人常拖延数年甚至十余年未能明确诊断。34 例
5、 MF 中 20 例红斑期临床送检时:已认定为 MF 者 1 例(5%) ;疑为 MF 者 8 例(40%) ;未疑及 MF 者 11 例(55%) 。约 95%的患者在接诊时,不能确认为 MF,或没有疑及 MF。可见红斑期 MF 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也说明病理学在 MF 诊断上的重要性。(二).MF 病理学特征:在病理上,MF 的早期没有特征的 MF 细胞的出现,浸润的细胞外观上与普通的淋巴细胞没有什么不同,这给以细胞学作为主要诊断依据的 MF 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经过对 MF 临床及病理的长期研究,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与免疫组化方法的进步,使我们终于可以认识到 MF 的早期临床及病理学的
6、改变,并做出正确诊断。MF 红斑期的病理学特点:表皮正常厚度、轻度肥厚或萎缩,仅在真皮的浅层血管周围,出现正常大小的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淋巴细胞侵入表皮,沿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4】 。单核细胞的亲表皮性,是诊断 MF 的重要根据。而免疫组化染色证明侵入表皮的细胞为 CD3 阳性的 TH 细胞。如何判断单核细胞的亲表皮性?当表皮出现炎症的时候,棘细胞内、外水肿,出现海绵变性甚至网状变性,此时在水肿区也可以见到淋巴细胞。但是 MF 的单核游入,与炎症无关,它不伴有表皮的水肿,这是 MF 的特征。一个没有严重水肿的表皮而有淋巴细胞的游入,是 MF 诊断的重要根据。在表皮萎缩的病理切片中,表皮变薄,基
7、底细胞液化变性,界面下有淋巴细胞浸润,病理上应与 LE 及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鉴别,但后两者均无淋巴细胞游入表皮的现象。MF 的红斑期,淋巴细胞常单个存在于基底细胞间,很少成群,只有在斑块后期及肿瘤期,才出现异型的 MF 细胞, 及表皮内成群的单核细胞,形成 Pautrier 氏肿疡,这种微脓疡与湿疹的水疱不同,疱内并无血浆。MF 斑块期病理上有诸多特征,表皮呈牛皮癣样增生,有 Pautrier 氏微脓瘍,在 17%37.5%的病例中可以发现 【5】 。真皮浸润呈苔癣样,真皮深层亦累及,有异型单核出现。【讨论】(一).从皮损形态分析红斑期 MF 为蕈样肉芽肿前期,可持续 410 年,平均 6.
8、1 年。其皮损缺乏特异性,是最难诊断的阶段。如果一个病人的皮损有多种形态,类似于某个疾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等而又不典型,或某些损害类似皮肤异色症,而另一部分又像有萎缩,且常有色素沉着与减退并存;皮疹形态不一致,边缘不规则,应该想到早期 MF 的可能性。斑块期 MF 为浸润期,皮损呈暗红厚垫状不规则隆起性斑块,表面紧张、光亮,高低不平或疣状,可伴有丘疹或小结节,甚至出现破溃,皮损浸润可不均匀。同一皮损,部分呈斑状,而另一部分则隆起。皮疹的颜色也可各不相同,可呈淡红、黄红、砖红、暗红、棕红或褐色。少数皮损消退后遗留萎缩及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二).从发病年龄及自觉症状分析多发于老年人,34 例病例
9、中 50 岁以上发病占 38.24%。多无明显自觉症状,44.12%的病人不痒或偶尔痒,32.35%的病人痒,17.65%的病人瘙痒剧烈。一个久治不愈、剧烈瘙痒的慢性湿疹很有可能就是早期的 MF,但一个没有自觉症状的红斑,更有可能是 MF 而不是湿疹,世界上没有不痒的湿疹。(三).从病理学角度分析MF 红斑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慢性苔癣样糠疹:慢性苔癣样糠疹为小而坚实的苔癣样淡红褐色丘疹,覆有鳞屑,发生缓慢,鳞屑脱落后遗色素斑点,虽病理有苔癣样浸润及亲表皮现象,但临床迥异可以鉴别。2.中毒性黑变病:有浅层的淋巴细胞浸润,有点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但没有亲表皮现象。3.盘状红斑狼疮:界面的淋巴细
10、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但没有亲表皮现象。MF 斑块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急性痘疮样糠疹(急性苔癣样糠疹):都有真皮的单核苔藓样浸润及单核的表皮游入。但临床迥异,急性痘疮样糠疹初起为水肿性淡红丘疹,也可先有水疱后破溃结痂。病理上,真、表皮有楔形坏死,血管内膜肿胀,有红细胞外溢。2.MF 斑块期,表皮可呈牛皮癣样生长。在皮肤病理切片中,表皮呈牛皮癣样生长,真皮浅层有苔癣样浸润的疾病,只有三个病:(1).肥厚性扁平苔癣(2).梅毒(3).MF 的斑块期。扁平苔癣有粒层的楔状增生与锯齿状的钉脚,梅毒的浸润亦见于真皮深层,细胞中有多数浆细胞,而 MF 则有单核的亲表皮现象及出现 Pautrier
11、氏微脓瘍,可以相互鉴别。(四).从临床愈后分析疾病的愈后与皮损的面积、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有关。淋巴结受到侵犯者,国外统计存活仅 3年。泛发性斑块期 MF 的病人,发生淋巴结或内脏损害的约占 8%,而肿瘤期 MF 患者为 30%,红皮症患者则为 42%。早期病人愈后较好。疾病可持续 2-5 年,甚至 10 年以上,也可长达 30 年,进入斑块后期,细胞学上有明显的恶性表现,切片中极易发现 MF 细胞,病程持续进行,最终进入肿瘤期。我们门诊的病人病程超过 10 年者约占 41.17%,淋巴结受侵犯者占 14.70%。MF 的红斑期与斑块期的区分,病程进入斑块期,愈后有了明显差异:红斑期 斑块期皮损
12、浸润情况 浸润不明显 浸润明显棘层肥厚 多不增厚 增厚明显真皮浸润情况 浸润限于真皮浅层或仅限于血管周围真皮浅、深层均有浸润并可延及毛囊MF 细胞的出现 早期不出现 有Pautrial 氏微脓疡 很少出现 有预后 较好 不良(五).从治疗角度分析由于 MF 的红斑期一般持续较长,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恶性度的估价,因此有人不主张对红斑期的 MF 采取抗肿瘤的治疗,常采用对症治疗的姑息疗法。但是 MF 即使在红斑期,它的变化并不仅限局于皮肤,它也不可能自愈,最终将进入其终点肿瘤期,因此我们建议,对 MF 即使是红斑期,也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针。皮质激素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常复发,不应作为首选药品。维 A
13、酸制剂由于它能使恶变的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对人体没有严重的毒性,可以试用,红斑期还可试用 PUVA 照射。疾病进入斑块期,要进行正式的抗癌治疗,常用的有氮芥、环磷酰胺、甲氨喋啉等,放射线、中子治疗对早期皮损及肿瘤期的患者,特别是瘤体剧烈疼痛者有较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 Alibert JLM(1806).Description desmaladies de la peau:observes lhpital Saint-Louis,et exposition des meilleures mthodes suivies pour leur traitement. Barrois LAinFi
14、ls:Paris.2.Lorincz,A.L.(1996)Cutaneous T-cell lymphoma(mycosis fungoides).Lancet,347,871-876.3. 朱学骏,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3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360.4. 朱学骏,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3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366.5.Smoller,B.R.,Bishop,K.,Glusac,E.et al(1995)Reassessment of histologic parameters in the diagnosis of mycosis fungoides.Am J Surg Pathol,19,1423-1430.备注:本论文曾发表于中华实用医学研究2010 年 7 月 第 6 卷 07 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