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教学目标,课文朗读,质疑问难,有关资料,思考讨论,课外作业,感秋意,听秋声,赏秋景,品秋味,教学目标,感秋意,闻秋声,赏秋景,品秋味,梳理文脉,感受散文缘情;写景,意味隽永的韵致。,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因景;寄伤,色彩冷清的情感。,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生于书香家庭,3岁丧父。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社会罪恶,表露内心苦闷,意义积极,或有颓丧情绪。其作品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作者简介,背景简介,从192
2、1年到1933年,郁达夫以极大热情参加左联活动进行文学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等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闲居独处,在游历山水中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辗转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品故都秋“味”,写下散文故都的秋。,课文朗读,感秋意,闻秋声,赏秋景,品秋味,赏秋景,听秋声,感秋意,品秋味,质疑问难,感秋意,闻秋声,赏秋景,品秋味,通过预习,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思考讨论,故都的秋的总印象,总印象从开篇的文眼里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情感的统摄嵌于文中和末了宕开一
3、笔的联想: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作者用心中之秋写笔下之秋。从五个方面刻划故都的秋的景象,景象无不留有作者心的痕迹:北国院内赏秋景、北国槐下知秋物、北国蝉底听秋声、北国雨后感秋意、北国秋清话秋果。至于传统的文章里明秋情的内容,是联想的展开,不在景物描写之内容。,不用浓墨重彩,一篇故都的秋满写着赞美、眷念的韵味的和幽远、落寞的情怀。故都的秋早已都被作者涂抹了一层清、静、悲凉的色彩。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究竟在哪里呢?在秋院的破壁腰,在秋槐的落蕊旁,在秋蝉的残鸣中,在秋雨滑落下,在秋果的成熟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京韵的互答时。,在现实的人生里,作家的内心被过早地投下了忧郁、落寞的阴影。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境、秋味儿,被鲜明地笼上了一层郁达夫式的主观色彩。但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情感体验而受到扭曲,以致失却了它固有的特征。在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里,那院落的牵牛、槐树的落蕊,秋蝉的鸣叫,还有那秋风秋雨等等,是多么清晰而逼真地将再现了故都之秋的韵味。,课外作业,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将课文中的情境仿写成一首小令。,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