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8.50KB ,
资源ID:348907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890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德西效应”谈外部奖励在教学中的使用.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德西效应”谈外部奖励在教学中的使用.doc

1、1从“德西效应”谈外部奖励在教学中的使用摘 要: “德西效应”表明施加外部奖赏并不总是产生积极影响,有时会降低某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本文从德西等人的认知评价理论出发,提出外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善用外部奖励,将外部奖励与学生学习本身联系起来并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外部奖励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德西效应 外部奖励 认知评价理论 内部动机 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需要恒久地坚持,这对还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因而来自外界的鼓励和支持是很重要的。外部奖励经常被用来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

2、是,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有时候看到奖励确有其效,有时候却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激励效果,学生“积极学习”的行为依然不得不靠老师不断地督促和维持。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对外部奖励的使用不当而出现了“德西效应” 。 一、什么是“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 1 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2做题,以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结果发现,无奖励组

3、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降低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表明,通过施加外部奖励并不总是产生积极影响,在某些时候,奖励不但不能对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能会起到副作用,减少某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奖励在教育教学中很常见,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采用各种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奖状、表扬、排名次、发奖品、作业中满五个“优”得一个“红苹果” 、满五个“红苹果”得一张激励卡、单元测试为“优”者得一颗星、满三颗星得一张激励卡家长们经常采用激励手段:允诺学生如果考试取得好成绩,就买一套阿衰动漫全集或一

4、套乐高拼装玩具这些是家长和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常常采用的手段。但是,这些奖励并不是总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二、 “德西效应”产生的原因 1.认知评价理论 德西等人提出的“认知评价理论”解释了外部奖励是如何影响内在动机的。心理学家将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比,内部动机更能给学生学习带来稳定、持久的动力。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学习内在动机产生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与胜任感两种需要之上,核心是自我决定感,这种自我决定感产生于成为自身行动的原因。德西等人认为外部强化能起到两种作用:一种为控制行为的作用,表现为使人按照外部强化的要求学习;另一种为提供信息的作用,使人知道学习行为的正3误成败。一旦外部奖

5、励被归为控制行为,就会伤害学习者的自我决定感,进而降低学习的内部动机。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外部奖励同时具有控制与信息的意义,关键看受到奖励的个体如何诠释。当个体将外部奖励理解为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控制、自己的一种“贿赂”时,外部奖励就会损害内在动机;如果个体认为外部奖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和嘉奖时,向个体传递的是一种成功信息,外部奖励则对内在动机起到保持甚至增强的作用。 2.德西效应的产生原因 表面上看, “德西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外部强化削弱了内部动机,细究起来则是由于外部强化使用不当造成的:外部强化如果仅仅被作为控制行为而不是认可行为,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样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外部奖励没有实

6、现我们期望的目标,那是因为外部奖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外部的奖励上面,而不再关心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对于使用外部奖励,假如确实想在教学中实现目标促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并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外部奖励必须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相联系,学生所接受的不仅仅是言语的表扬或奖品的价值,更是对自身学习进步的承认与赞许,增强学生自我决定的满足感。 三、德西效应对外部奖励使用的启示 外部奖励,无论是口头奖励,还是实质奖励,如果运用妥当,就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如因使用不当而削弱学生内部动机则会产生德西效应,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德西效应的产生原理,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4实施外部奖励时

7、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合理使用外部奖励。 要想科学合理地使用外部奖励,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努力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本身进行关注。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差异等要十分清楚。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能实行“一刀切” ,要有针对中等生的评价标准,还要有针对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的衡量尺子,每个学生只要相对有进步,教师就要以某种方式给予肯定。其实,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大奖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而外部奖励只是媒介和手段。 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使用外部奖励,让外部?励的使用不仅仅是技巧或手腕,更是让它的使用回归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本身进步的承认

8、与赞同上面;使学生在获得言语表扬或物质激励时,不易将关注的目标从学习本身转移到奖品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奖品直观地看到老师对自己努力的认可,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逐渐获得一种来自自身内部的、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 2.以口头奖励为主,慎用实质奖励。 德西等人将外部奖励区分为两种类型:口头奖励(Verbal Rewards)和实质奖励(Tangible Rewards) 。口头奖励通常保持明确的积极表现反馈,具有明显的信息意义,即当个体受到他人的口头奖励时,表明他的能力和表现比较突出,所以会增强个体的胜任感,进而增强内在动机。与口头奖励不同,实质奖励通常被人认为是一种引诱,让人参与某件事或表现

9、出某种行为,如果没有这些奖励,个体可能就不会做这5些事或表现这种行为。因此,就整体而言,实质奖励会被个体知觉为控制性的,会导致内在动机的削弱。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也就是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产生兴趣。一旦学生觉得是在为奖励品而学习,就无法在心理上体会学习过程中的满足感,也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由于有形的实质奖励比无形的口头奖励更易造成学生的控制感,因此,外部奖励使用中应以口头奖励为主,慎用实质奖励。 3.针对具体学习,避免概括化表扬。 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避免用“某某某,你真棒!” 、 “某某某

10、,真是个好学生!” 、 “某某某,太优秀了!”等语句。这种与学生学习和进步完全分开的言语表扬,最终会与物质奖励一样,将学生的目光从学习本身引开,演变成一种控制,而不是认可和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慢慢地,学生关心更多的是能够获得老师多少次表扬,而不是自己有多大的进步。 其实,数学老师完全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某某某的解题思路与众不同。 ”而不是说:“某某某同学,真聪明。 ”语文老师可以说“某某某的作文,感情真挚,其中某某句子让人印象深刻” ,而不是说“某某某同学,真是优秀学生,作文是你们班写得最好的” 。表扬要努力做到针对具体的学习活动本身,而不是简单地、概括化地对学生身份进行定性。只有让学

11、生感到教师的表扬是信息性的,而不是控制性的,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表扬中获得胜任感和自我成就感。 64.减少可预期性,采用不确定性奖励。 外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 ,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或采用不同的方式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多数教师通常在正式实施奖励之前向学生介绍奖励方案,此时的奖励就成了预期奖励,这容易使学生感觉自己“听话”或“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取奖励,从而将奖励知觉为控制意义,并引发内在动机的下降。在使用外部奖励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其效果:学生产生的是学习过程的满足感,还是被人引诱的控制感。 可预期的奖励往往会不自觉地演化成一种控制,意外的、非关联的奖励表明教师对学生无时不在的关注和关心。对学生而言,教师

12、及时、积极的反馈评价,尤其是意外的、非预期的奖励,会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更满意,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其学习的内部动机更易被激发出来。 四、结语 德西效应的出现让我们明白外部奖励并不总是有效的,使用不当则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因为奖励过多使学生失去了内部动机,而是外部奖励使用不当发挥了副作用。我们在使用外部奖励时应尽量降低外部奖励所表现出来的控制性,把外部奖励与学生学习本身相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这样才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一丹.“激励”功过谈由三则激励小故事说开去J.湖北教育(教学版) ,2007(12). 72360 百科.http:/ 3唐?.德西、班杜拉关于“强化与动机”的研究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1). 4李晓东.外部奖赏对内在动机的影响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 5赵德成.外部奖赏是否削弱内在动机?J.今日教育,2006(3). 6郑英.教育真性情?奖励篇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1(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