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797KB ,
资源ID:359955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599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都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都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DOC

1、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 础 建设 及 综合 开发 规划 ( 2009 2012 年)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综合 办公室 2009 年 6 月 2 目 录 前 言 . 3 一、规划背景 . 5 (一) 农业基础建设发展 历程 . 5 (二) 农业基础建设 现状 . 6 (三) 存在的 问题 . 9 (四)机遇和优势 . 11 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 . 12 (一)指导思想 . 12 (二)建设原则 . 12 (三)建设目标 . 14 三、规划范围、建设规模和进度 . 15 (一)规划范围 . 15 (二)建设规模 . 16 (三)建设进度 . 16 四、主要建设内容 . 16 (一

2、)以 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 . 17 (二)以 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 . 18 (三)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 循环 工程 . 19 (四)以农田景观 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 . 21 五、投资标准与概算 . 21 (一)以 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 . 22 (二)以 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 . 22 (三)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 循环 工程 . 23 (四)以农田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 . 24 六、效益分析 . 24 (一)经济效益 . 24 (二)生态效益 . 25 (三)社会效益 . 25 七、保障措施 . 25 八、

3、2009 年计划任务与投资安排 . 28 附件 1-附件 11 专家论证意见 3 前 言 耕地是 不可再生的 稀缺资源,是 人类 赖以生存的 根本 保障 。 农田 不仅具有 生产功能, 而且 是首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居城市重要的生产性绿色空间 。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 和 人口不断增加,首都 耕地 急剧减少 , 1979-2008 年全市耕地平均每年递减 10 万亩 ,其中 , 2000 年 底全市耕地面积为 493.5 万亩 , 2008 年底 为 347.5 万亩 , 平均每年 减少约 16 万亩 。 2008 年 10 月 16 日国务院 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

4、6-2020 年)的通知确定北京市耕地保有量到 2010 年 为 339 万亩、到 2020 年 为 322 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为 280 万亩( 附件 1)。为切实保护、利用、建设、管理 好首都宝贵的耕地资源,市委十届五次全会 和六 次全会 分别 提出 了 “尽快启动编制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规划, 2009 年启动实施” 和 “尽快编制 完成 现代农业基础建设规划, 2009 年启动 建设 30 万亩综合示范工程 ” 的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委全会 的相关 要求,特编制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 2009 年2012 年)。 本规划是未来我市耕地资源保护和 耕

5、地质量 建设的重要依据,是“ 221 平台”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深化 。 规划的实施是切实提高 都市型现代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景观服务能力 ,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性 工作 ;是切实推动新农村建设, 提升 农业 生产基础、 改善生 态 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 重要 举措 , 与“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双轮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 , 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建设任务 , 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根本要求 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首都宜居生态城市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4 本规划主要依据 以下相关政策文件 编制 :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年 2020 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北京市 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2006 年 2020 年 )、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09 年 2012 年) 、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2006 年)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意见 ( 2008 年 12 月 25 日

7、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 。 本规划编制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数据、 2005-2008 年 测土配方施肥 检测数据、 2006 年农业生态环境普查数据、 林业二类调查数据 , 根据抽样调查和典型设计等方式测算 所得 数据。 本规划 为第一期规划, 期限 为 2009 2012 年, 原则上每年实施30 万亩 (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田节水项目每年实施 20 万亩,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每年实施 10 万亩) ,四年 实施 总面积 为 120 万亩,重点建设 以 九大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 为主的 基本农田 。 根据 第一期规划实施情况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将适时

8、编制第二期规划, 于 2012 年以后继续推进剩余 的 基本农田 、 耕地 建设。 本规划中都市型现代 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 ,特指 以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 以 质量提升 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循环工程、 以农田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 配套工程 ,包涵 12 项主要工程 和技术 措施: 水源及 输水 工程 ,田间节水 配套 ; 增施有机肥 、 配方肥(缓释肥) ,推广 玉米秸秆 还田和 土壤 深松; 控制 农业 面源污染、 农业 废弃物循环利用 ;土地规模整理、林网 修补 完善 、田间 路网修补 、农田景观提升 。 5 一、规划背景 (一) 农业

9、基础建设发展 历程 以产量为中心的农业基础建设阶段( 建国初期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中后期 ): 新中国成立后, 围绕 解决 温饱 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和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兴修 水库、塘坝,疏通河道 , 发展 农田地面灌溉 ; 为了减少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投入大量人力、机 械 。 完成了大规模平整土地任务, 改进 了 地面灌溉技术, 农田建设转向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 通过 本阶段农业基础建设的实施,全市农田平整度、灌溉保障率大幅提高, 建设了一批优质田、吨粮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市粮食总产达到 260 万吨左右 。 以效益为中心的农业基础建设阶

10、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 末 至上世纪末 ): 改革开放以 后 , 围绕 解决农民 卖粮难和收入低等 问题, 市委、市政府 加快 了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面对 水资源日渐紧缺的严峻形势,针对不同作物特点 重点建设以喷灌为核心的节水灌溉,基本实现了农田灌排的自动控制, 重点推广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 ,小麦田基本实现了 秸秆 禁烧和免耕覆盖 。 通过本阶段农业基础建设的实施, 巩固了 农业结构调整 成果 ,粮菜 种植 比 重差距变小,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到 2000 年农民人均收入 已 达 4687 元 。 以多功能开发为中心的农业基础建设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进入 21 世纪,随着城市扩展、人口增

11、长和生活质量 提 高, 宜居生态城市建设 对首都 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 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在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与预警系统,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建立有机肥培肥地力6 和有机化栽培示范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和节水工程建设 ,治理季节性裸露农田,实施“ 221 行动计划” 。 通过本阶段农业基础建设的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备受关注,农民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得到政策性补偿,走廊农业、园区农业和沟域 经济 发展 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 农业基础建设 现状 在 建设 都市型 现代农业的探索实践中,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取得了一系

12、列 阶段性成果, 为 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进一步 发展 奠定了 基础。 1 农业用水量逐年下降,农业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了减少使用地下水、有效利用天上水、高效利用土壤水、 合理利用再生水的一系列试验、示范工作,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开始推广,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花卉) 和果园的集雨灌溉等节水措施进入示范阶段。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加, 节水 灌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 2008年全市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达 到 420 万亩 次 ,全市农业用水量由 2001年的 17.4 亿 m3减少到 11.98 亿 m3, 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

13、水 量的比重已由 44.6%下降到 34.1%。 2001-2008 年农业灌溉 用水 情况表 (亿 m3)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占全市用水比例 44% 44.6% 38.2% 40% 38.3% 37.3% 35.6% 34.1% 总用水量 17.4 15.5 13.4 13.5 13.2 12.8 12.4 11.98 清水 17.4 15.5 13.4 13.5 12.04 10.78 10.18 9.34 再生水 1.18 1.99 2.26 2.64 7 2 耕地肥力质量有所提升,土肥 检测 体系日臻完善。 多年来,大

14、力推进玉米秸秆还田、保 护性耕作以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业已 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相对于 1980 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 55%的 耕地肥力升高 (截至 2008 年底, 京郊耕地高肥力 占 17.6%,中等肥力 占 48.5%,低肥力 占 33.9%) ;二是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有所提高;三是土壤科学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初步搭建了全市耕地质量空间信息管理和决策咨询平台,为 “ 221” 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四是土肥检测体系逐步完善, 10 个区县样品年检测能力达到 4000 个以上,基本 满足 了本区县现有土肥工作的需要;五是壮大了技术队伍,基层及农民技术员数量有所增加, 服务水平与

15、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3 农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清洁,循环农业示范模式初步形成。近年来,通过发展“三品认证”,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性,鼓励保护农田环境质量;通过加强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开展农业环境普查,大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控制农田污染 ,已经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农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清洁。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评价,全市清洁级耕地面积占 97.8,适宜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生产 的发展, 截止到 2008 年 底,全市共有 562 家、 1023 个产品、生产面积 67.16 万 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已达 16.83 万亩;共有 4

16、04 家企业、 1711个产品、 18.97 万亩农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成效显著。据对北京市主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示范区调查结果表明,防控技术的实施 每茬农作物 可以减少施药 3-8 次 /茬,节省农药 施用量 20%以上,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有明显提升;化肥利用率提高 5-7%。三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初步形成。累计建设完成8 60 个生物质气化工程和 50 多个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完成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和综合治理 362 家,研究开发了太阳能无害 化处理菜田废弃物技术并获 得 发明奖。 4 土地整理复垦、农业综合开发 稳步实施, 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在保

17、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方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 仅 2005 2007年全市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 130 个,建设总规模为 39.3 万亩,新增耕地 、 园地 6.4 万亩, 通过 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建设、农田道路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几大工程 建设 , 一是 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 。 经对怀柔区调查,整理后的土地, 农产品产量增加近 20、生产成本降低近 20 ; 二是 服务 了占补平衡,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 通过对现有田块重新布局和土地权属重新调整,改善传统农地利用格局,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

18、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 按照“ 改造中低产田, 建设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 高标准农田 ” 的 建设 目标,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 在公示管理、监理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金管理、验收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 5 农业的生态景观价值备受关注,隐性价值开始显现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 人们 对农业功能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特别是农业的生态 与 景观服务价值 受 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北京农业的功能 已 不 再局限 于 生产 出 多少产品,更重要的 是

19、为宜居城市提供生态屏障与优美景观环境 ,农田 耕地越来越成为9 首都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景观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通过近几年的 多项工作的推动 ,农田的生态与景观价值逐步显现 : 一是 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最新测算, 2008 年 全市农 业生态服务价值 (含森林资源贴现价值)为 6157 亿元 , 与 2006 年的 5814亿元相比增长了 5.9%; 二是农民创造的巨大生态服务价值得到认 可 ,生态 林 补偿 和生态作物补贴机制开始建立;三是 促进一产向三产延伸 , 以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节点建设为契机,

20、打造了一批生态农业主题公园,如 玉米迷宫 、 西瓜、南 瓜 、春夏秋冬 蔬菜 、四季花卉、观赏鱼等主题农业公园(园区),通过农业与旅游等二、三产业的紧密结合,带动 了 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 据统计, 2008 年 都市 农业旅游 产值 达 20 多亿元 ;四是季节性裸露农田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多时相、多星源卫星遥感、地面调查和区县统计方法, 2008 年 全市农田覆盖面积 313.34 万亩,覆盖率 90.05%,较 2006 年同期增加了53 个百分点 ; 其中生物覆盖率 51.79%,比 2006 年增加了 13 个百分点 。 农田覆盖度的提高,对抑制冬春季节农田扬尘、改善

21、首都生态环境 、建设 宜居城市 以及奥运会 的 成功举办 发挥 了积极作用。 ( 三 ) 存在的 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都明确提出,现代农业要 “突出变化” 、 “体现成效”, 取 得 “ 实质性 进展 ”, 北京市 农业基础 建设 现状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 “三生功能” 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农田水利灌排设施需要更新改造。 上世纪八十年 代 建设的10754 眼机井服务期 已 超过 20 年,农田节水设施 明显 老化。 由于 1999年以来持续干旱和城市应急水源的启动,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较10 快,造成部分机井出水不足,农田灌溉保证率下降,急需对节水工程及水源工程进行更

22、新改造。 2.农田有机质 含量 有待提升,以满足“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需求。 耕地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结果和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 相关 数据表明,部分地区 农田 施肥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 。 据市土肥站调查,化肥施用量为 90 公斤 /亩年,高于全国平均 值 ,化肥投入的边际效益开始下降; 大兴、密云和顺义 三个区 县还 分别有 92%、 75.9% 和 74.5%的 农田 土壤有机质 含量低于全市平均值 15.6g/kg;二是 营养不平衡 。 部分地区 土壤 氮磷 含量超量,钾 含量 不足,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如平谷大桃)因氮肥施用过量 导致品质下降;三是重视氮磷钾大量

23、元素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 农田肥力质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 要求 。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满足食品安全的需求。据调查,因农民用药方法不规范和药械质量问题, 施用的农药量 仅有 10%-20%沉积在作物上,农药利用率低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不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将对土壤和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残枝、落叶等废弃物,如能有效循环利用,将变废为宝成为优质燃料、饲料或肥料, 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则 会传播土传病害,滋生有害微生物,影响农业生产环境,还 会 造成视觉污染破坏农田景观。据调查,全市菜田每年产生的废弃物约 200 万吨,循环利用潜力很大。 另 据耕地环境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和 2006 年农业环境普查 结果 ,与 1985 年全市耕地环境背景值相比, 一部分 农田土壤中存在着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