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7 ,大小:174KB ,
资源ID:360275      下载积分:10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602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ppt)为本站会员(ga****84)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ppt

1、药物分析实验实验一 葡萄糖的分析,一、教学目的,了解葡萄糖的全检过程;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检查的基本原理 、操作方法及杂质限量计算;正确使用纳氏比色管、检砷器工作原理。,葡萄糖结构,D-葡萄糖,中国药典收载:,二、基本原理,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还原碱性酒石酸铜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本实验除了检查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外,还检查溶液的澄清度(目的检查不溶性杂质,如糊精、蛋白质等)、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因制备时使用的酸可能带有亚硫酸盐,可溶性淀粉为引入的中间体)。,C6H12O6 + 2 Cu2+ + 4OH- = C6H12O7 + C

2、u2O + 2 H2O,实验要求,记录每个试验项目的称样质量记录酸度的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氯化物的检查、硫酸盐的检查的实验现象给出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判定实验报告,主要试剂及器皿,酚酞指示液25%氯化钡溶液0.020mol/L NaOH溶液稀硝酸10 g/mL NaCl标准溶液稀盐酸100g/mLK2SO4标准溶液器皿: 50mL纳氏比色管电子天平,试剂:,三、实验操作,(二)鉴别 取本品约0.2g,加水5mL溶解后,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即生成氧化亚铜红色沉淀。,(三)检查1.酸度的检查,取葡萄糖2.0g至50mL比色管,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3滴与0.020mo

3、l/L氢氧化钠溶液0.20mL,应显粉红色。记录:称量质量和实验现象标准要求:溶液应粉红色单项判定:合格不合格,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取葡萄糖12.5g至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25mL,观察,溶液应澄清无色。记录:称量质量和实验现象标准要求:溶液应澄清无色单项判定:合格不合格,4.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检查,取本品1.0g至试管中,加水10mL溶解后,加0.1mol/L碘试液1滴,应即刻显示黄色。,7.氯化物的检查,取葡萄糖0.60g至50mL纳氏比色管中, 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如溶液不澄清,应过滤),

4、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样品溶液。 另取标准10g/mL氯化钠溶液6.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约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样品溶液和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1mL(用滴管滴20滴)0.1mol/L硝酸银溶液,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在黑色背景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样品溶液如发生浑浊,与对照品比较不得更浓(0.010%)。,杂质限量的计算,氯化物的限量,实验记录举例,8.硫酸盐的检查,取葡萄糖2.0g至50mL纳氏比色管中, 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 (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如溶液不澄清,过滤),加稀盐酸2mL,摇

5、匀,即得样品溶液。 另取标准硫酸钾(100g/mL)溶液2.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于样品溶液和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 ,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放置10min,在黑色背景下,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样品溶液如发生浑浊,与对照品比较不得更浓。(0.010%),硫酸盐的限量,9.铁盐的检查,原理:铁盐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铵生成红色可溶性硫氰酸铁配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断供试品铁盐是否超限。,铁盐的检查试验方法,取葡萄糖2.0g至50mL纳氏比色管中, 加水20mL溶解后,滴加硝酸

6、3滴,小火煮沸5min,放冷,加水稀释使成45mL,加硫氰酸铵(30100) 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Fe溶液(10g/mL)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白色背景下从上向下观察,不得更深(0.001%),10、重金属检查法,硫代乙酰胺法原理:,重金属检查方法,取50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标准铅溶液(10g/mL)2.0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稀释至25mL;取葡萄糖4.0g至于乙管, 加水20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加水稀释至25mL;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min,同置白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不

7、得更深。,11.砷盐原理 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定药物中砷盐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AsO33-+3Zn+9H+ AsH3+3Zn2+3H2O AsH3+2HgBr2 2HBr+AsH(HgBr)2 黄色 AsH3+3HgBr2 3HBr+As(HgBr)3 棕色,检砷装置的准备: 取60mg醋酸铅棉花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轻轻而均匀的装入导气管中,装管高度约60mm,用镊子取出一片溴化汞试纸,置旋塞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用橡皮筋固定。,砷盐检查方法,样品砷盐检查:取葡

8、萄糖2.0g至检砷瓶中, 加水5mL溶解后,加(浓)盐酸5mL与水稀释至28mL,加KI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min后,加锌粉2g,迅速将导气管塞于瓶口上,并将检砷器置在25下反应45min,取出溴化汞试纸,将生成的砷斑与2ml标准砷溶液(1g/mL)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砷斑比较,颜色不得更深(0.0001%)。注意:KI试液与氯化亚锡还可抑制锑化氢的生成。,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As 1g/ml)2ml,于另一个试砷瓶中,加盐酸5ml与蒸馏水21ml,照上述方法自“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即得。,四、注意事项,1比色管的正确使用:选择配对的两支

9、纳氏比色管,用清洁液荡洗除去污物,再用水冲洗干净。采用旋摇的方法使管内液体混合均匀。 2正确选用量具:根据检查试验一般允许误差为10%的要求和药品、试剂的取用量。 3平行操作:标准品与样品必须同时进行实验,加入试剂量、顺序等均应一致。观察时,两管受光照的程度应一致,使光线从正面照入,比色时置白色背景上,比浊时置黑色背景上,自上而下地观察。 4砷盐检查时,取用的样品管与标准管应力求一致,管的长短,内径一定要相同,以免生成的色斑大小不同,影响比色。锌粒加入后,应立即将检砷管盖上,塞紧,以免AsH3气体逸出,反应时勿随意晃动。5. 砷盐检查实验结束后,醋酸铅棉花自导气管上部全数夹出,废液倒入回收桶,切勿倒入水槽以免造成堵塞。,本实验技术要点:,1.比色管正确使用;2.点滴瓶用法;3.检砷瓶用法拿法及用法(醋酸铅棉花塞入的位置、长度及蓬松程度;导气管的密闭程度等);,下周预备实验-G板和H板的制备(每人做一个G和一个H ),1.G板:玻璃背面先贴上标签(G板),取硅胶G粉5g,加18毫升水,向同一个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气泡,从中心倒入洁净玻璃板,研钵棒助涂布均匀(快速),拍板,转向,再拍板,平推,勿动!-做完让老师看板,认可后方能离开。2.H板:玻璃背面先贴上标签(H板),取硅胶H粉5g,加18毫升CMC-Na,同上法制板,平推,勿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