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71KB ,
资源ID:375257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52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doc

1、1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北京大学 温儒敏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批评、指正或者讨论。现在的语文教学的确是存在很多弊病的,而且病得不轻,比如教学内容方法僵化,繁复,琐碎;形式主义,花架子,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活动几乎完全指向中考与高考,反复操练,题海战术,等等。这些年实施课程改革,大家都在想办法给语文课“治病”,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果。但情况如何?不见得很好,在某些学校甚至越来越糟。十多年前,也普遍搞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学生对语文课越来越不感兴趣。后来实施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比以前活动多了,对话多了,多媒体广泛运用

2、了,国培等教师培训也花了很多功夫,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那些先进的理念得不到贯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调动不起来,而基础训练反而比以前差了。我们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在课改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应试教育,特别是到了初三和高二之后,语文课基本上就是被中考与高考裹挟,考试至上,分数第一,百变不离其宗。我们大家都感到很累,很焦虑,也很沮丧。我们不能不被中考和高考所左右,必须承认中考、高考这一巨大事实。让学生考得好,考上好的大学,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即使面对考试,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仍然不见得好,中考高考水平也很难上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最普遍的事实是,学

3、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不愿在这门课上多下功夫。校长为了高考和中考拿分,也轻视语文,往往让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这些年来,语文课真的已经被边缘化了。都说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可是在很多学校,语文课的地位并不高。我们语文老师有失败感。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大家可能很直观的就从应试教育大环境找原因。我们很无奈,抱怨应试教育,把一切责任推给应试教育,推给不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几乎都是一边抱怨,一边还得参与。这种无奈,让我们精神上都可能有点分裂了。其他学科有没有类似情况?会有的,但好像没有语文这样严重。现下语文是最无奈、最容易产生失败感的学科。所以说,语文教学的病很重,急需诊疗。2我们能否改变一下心

4、态,改变一下思路?既然应试教育大环境是巨大的存在,是国情,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有根本改变;既然中考和高考指挥棒仍然在我们头上挥舞,我们的教学在相当程度上不可能无视考试的需求,那么我们语文老师能做什么?是否可以这样来考虑,就承认应试教育大环境存在这一巨大现实,尽量去应对,让我们的学生考得好,同时又不把他们的脑子搞死?能否干脆搭上应试教育这个船,然后做素质教育的事,能做一点是一点?我想是可以的。我们要学会平衡,尽可能利用自己拥有的有限的空间,去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改一点,就是一点。怎么去平衡?怎么去改进教学?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先来给语文课诊断,找出病根。语文课百病缠身,最主要的病是什么?

5、病根在哪里?就在于不读书和少读书。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现在的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也不喜欢、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我们教了多年的语文,学生也花费很多时间心血在这门课上,可是到头来很多学生都只会做题考试,对读书不感兴趣,也不会读书。即使考上了大学,甚至名牌大学,许多学生还是不会也不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现在的语文课很少考虑如何去培养读书的兴趣,或者有所考虑,到实践中却不到位。我们的语文课很可能还起到负面作用,破坏读书的口味和习惯。很多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时,还是很喜欢读书的。到了高年级和初中,也还较多接触各种图书。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三开始,读书的兴致和数量一路下滑

6、,在整个高中,读书变得尤其功利,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让学生读那些和考试无关的书。当然,也有少数学生一直都比较喜欢读书,但是,整个中小学的读书状况是不好的,年级越高,读书情况越差。这是基本情况。试想,读书少或者不读书,只读教材教辅,那么功利,怎么可能学好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围绕中考和高考,既不注重培养读书兴趣,也不引导读书,又怎么可能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往往抱怨应试教育,抱怨环境,可是,我们自己的语文教学呢?是否也应当在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上做些检讨?中考和高考是巨大的现实,毫无疑问,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让学生考得好,考出高分,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但不应当和读书对立起来。相反,培养起读书的兴

7、趣,有比较宽的读书面,喜欢读书,那语文素养也就会提升上去,成绩也不会差,甚至中考高考也更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3我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对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过调查和观察,发现少数喜欢读书,有读书的习惯和兴趣,阅读面宽的学生,一般思维比较活跃,成绩也会很好。这类学生比较有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但很多很会考试,但不太喜欢读书,阅读面较窄的学生,思维就可能比较沉闷、死板,越到高年级和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读书多少和思维活跃程度、创新能力高低,就越是形成正比。所谓高分低能,这个能力的“低”和读书的多少大有关系。现在学生不喜欢读书,上学年级越高,读书状况越低,这是因为中考高考和各种考试制约了语文教学,捆住了手脚

8、,学生没有时间去读书。这种说法有部分道理,但不是充足的理由。我们可能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把语文教学低效、贫血、不健全,把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原因,一股脑儿全都归咎于高考或者中考,都在责怪应试教育,就是不从自己教学上找原因。应当承认,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语文教学包括学生读书肯定会受到制约,但总也还会有些空间,这就是我们教学中能否发挥的问题了。事实上,一个有水平的老师,都会懂得一些必要的平衡,既面对高考中考,又竭力防止陷于题海战术。我们可以做到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有没有这样的学生?有的。从北大招生情况看,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视野开阔,语文素养一般也会比较高,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所以

9、我们当老师的不要把一切负面的东西全都归咎于应试教育,我们要面对应试教育这个现实,采取某些必要的平衡。让学生多读书,同时又应对考试,考得好,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这是个心态问题,懂得必要平衡的老师,一般来说心态比较好,教学效果也不会差的。以上说的是反思一下,语文课要有引导读书的自觉意识。看待读书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既要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准备,为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打底子。我们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读书。所以我们讲语文课要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把这当作头等大事。读书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方

10、式。我们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有教养,从小就花大本钱让孩子学钢琴、学跳舞、画画,当然也是一些素养,有利于提高素质,但比这些更加重要的、或者说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就是读书的生活方式。再强调一句,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孩童时期,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是建树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重新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还是多读书”,触及到语文教学的核4心,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是有特别的针对性的。从语文教学本身来看,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重视读书。我想可以这样来提出:“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还是多读书。”这不是什么新的观点,但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重新提出这个朴素的道理

11、,从“多读书”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提出改进的方向,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几年推行课程改革,自然有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虚浮烦躁,坐而论道,翻来覆去,急于求成,往往是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要出发,弄得一线老师也目迷五色,无所适从。这样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定力,摒弃形式主义,回到朴素的立场,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今天我们讨论读书问题,也有其现实意义。我们希望回到更加朴实的立场来看待课改,看待语文教学。用这样的心态立场来看待语文课,为语文课的“本质”下定义,我看就可以这样来表述:语文课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

12、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带动起来。我这里特别强调读书,并非别出心裁,又要玩弄什么新的概念。我强调的其实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里边就已经在强调了,只不过大家未必见得重视。课标有很多处都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其中有一句话我影响最深,也认为最精辟。就是这一句:“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说得多么好!多有现实针对性!这句话是课标的精髓,我们应当格外关注。这次研修,我希望大家能围绕读书问题反思研究一下,要想办法从读书这个根本上去改善我们的教学。以下我就围绕读书,和大家一起反思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语文课

13、有没有引导读书的自觉?有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备课的时候,可能会写下多条教学目标,有没有考虑读书的兴趣问题?你的课是在哪个环节上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书来读?等等。总之,我们的课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面是否有安排?我觉得现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在读书方法的引导上,做得很不够,或者说,在如何引发读书兴趣这一点上,缺少自觉。所以这方面的反思和5加强是必须的。你们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有很多可贵的经验,但我希望有一点是任何授课设计都必须考虑进去的,那就是激发读书的兴趣,教给读书的方法。首先要重视读书问题,有这方面的自觉。大家可以在自己的班级中做点调查,看看你们的学生读书兴趣到底有多高,

14、这方面是什么状态?这也是检查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语文教育的规律来看,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读书方法的掌握,远比现在这种面向考试、精读精讲、反复操练的做法要高明,也更加重要。引导读书的自觉,首先是对当下我们习惯了的普遍实行的语文教学方式有清醒的认识,看到它的弊病和无奈,探求出路。人都难免有些惰性。习惯了的事物,往往就视作当然。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都是课堂教学和课文讲解带动整个教学,依赖教材,依赖课文精讲,依赖课后作业操练。这种普遍的做法,大家很习惯了,所谓改革,也就增加一点学生的活动,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能认为这一套做法,是应试教育带出来的。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有时我们也对此不满意

15、,但又跳不出来。这一套依赖教材,依赖课文精讲,依赖课后作业操练教学模式,当然和应试教育有关系,应试教育强化了它的模式,变得更加死板,低效。但这套教学模式不是应试教育带起来的现代教育的产物。从晚期兴办新式学堂开始,就实施这套语文教学模式。原先传统的语文教育,不是这样的。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在读书。传统的语文教育,并没有明确的教学体系,也没有教材、课堂精讲和作业操练,只是要大量反复的读书,整本整本地读书。从蒙学开始,就是读书为主,先生是很少讲的。从千字文、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左传,等等,一路读下来,似懂不懂读下来,慢慢就读得熟了,由不懂到懂,文字过关了,写作也过关了。这

16、种方法是浸润式的学习,整个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文化的感觉有了,语言的感觉也有了。当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这种以读书为主的方法太过奢侈。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古人的办法。现代人要学的东西比古代多,除了语文,还有外语、数理化等等,靠古代那种大量读书、浸润式的方法显然不适应了,所以新式学堂开始,这一百多年来,就改为“概论式”的学习,即以课堂的讲习为主,课文的分析作为重点,把各方面的知识加以体系化,以概论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学国文,古典诗文还是占很大比重,不过不同于传统语文课习的办法,也是采取文选的体例,不再是一本一本的读,而是一篇一篇的读。这时期的6国文学习虽然和传统不一样了,但还是注重读的

17、。因为学生在中学期间读书已经较多,一般基本典籍都大致接触过了,到了大学文科,就更多地采用“概论式”的学习,强调知识系统性。比如左传,在文学史课中,就介绍一点关于该书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文学史位置等等,都是知识性的,然后举出一些段落或者句子,让学生以斑见豹。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古文阅读,六十年代之后,王力先生编写了古代汉语教材,采用的是文选加知识讲解的体例,并且希望通过古代语法、修辞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到能阅读古书的教学目的。大学的这种概论式教学方式,又直接传递和影响到中小学,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后,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也开始突出知识性传授,学习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加上文选的阅读讲解,而

18、且是精读精讲,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有没有好处?当初设计,是为了多快好省,尽快出人才。可是语文采取这种方式,读书就少了。记得我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读小说、诗歌,激发我们读书的兴趣。大概当时老师也是意识到光是讲课加练习,难于提升语文水平,所以还补充一点读书。可是现在呢,本来比较怠慢读书的教学,又加上应试教育,就越加紧缩,动弹不得,学生越来越不习惯不喜欢读书。反过来,也就越加抑制了语文素养的提升。我回顾这段教学的流变史,是为了证明,现有的普遍的语文教学模式,并非只是这些年应试教育的产物,它是有些历史的,也是有其不合理的,需要反思,需要有些调整。从语文学习的规律看,特别是语言的

19、习得,需要语感的积累,光是精读精讲加练习,只有知识性获取,是难以实现语言习得乃至语文学习的效果的。所以读书非常重要,读书的过程,读书的积累,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语文。我们在语文课改方面有太多的经验,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改革措施,但最重要的要先想办法去除病灶,改变不读书少读书的状况。要千方百计把读书兴趣的培养放到头等位置。只要把读书兴趣培养起来,有了读书的习惯,学生就会自己找书来读,阅读面拓宽了,何愁语文素养不提升?何愁中考、高考成绩上不去?又何愁语文课被边缘化?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强化读书教学的意识,有这方面的自觉,这是语文教学改变病态、转为健康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利

20、于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或者反过来,是否可能败坏读书兴趣?北大语文所也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语文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并不喜欢语文课。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我们花费许多精力上语文课,效果不见得好。为什么7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为什么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可能有很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型混淆,模式僵化,扼杀兴趣,包括读书的兴趣。我要专门在这里讲讲课型的问题,这也关系到教学方式问题。现在语文教材很多都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有的小学二年级开始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为什么这样分?只是因为课文较多,不可能全都精读,所以安排部分略读吗?大家有没有想过课型不同功能这一问题?其实教材这样设

21、计,是有道理的。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阅读的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呢,主要不再是老师授课,而应当是学生自己去读,其实就是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方法,拿到略读课中去实践、尝试、体会,所以略读课主要是学生自己读,而且很多情况下,是自主性的泛读。一个以老师讲授为主,方法示范为主,另一个是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是读书的自主性实践。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完成阅读教学。但是如今的阅读课教学往往混淆了两种课型,不分精读略读,全都设计成是精读精讲,什么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生词修辞,等等,扣得很细,就如同手术解剖。这会

22、带来很严重的弊端。课型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基本样式不变,反复进行,学生会腻味,也就没有读书学习的兴趣。课改之后想改一改,又增加了许多课堂讨论,很热闹,课型还是没有变,读书兴趣也还是起不来,阅读能力和口味也不见得提高。举个精读课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文言文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全文 81 个字,很少生僻字,可以做个试验,让初二的学生读一遍,大致都能懂。如果参考课文注释,就基本上没有阅读障碍

23、。但现在通行的教学设计,第一步,用很多时间去解释字词句,包括:斯、惟、帘青、鸿儒、案牍、劳形,等等,还有语法的解释“何陋之有”,等等。第二步,字词解释完了之后,串讲翻译。第三步,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分析。第五步,归纳写作特色。第六步,或者让学生讨论“何陋之有”,以及古人的精神道德之类。第七步,布置作业。当然,中间可能还会穿插反复朗读。我听过一些课,也查过一些教案,基本上就是这一套,大同小异。大家对这样的教学程序也习惯了,很少反思有什么问题,更少想到是否让学生喜欢,有自己的阅读感觉,并由此引发对这一类韵律很美的古典散文的种审美熏陶。就是说,没有把这篇文章语言形式之美,把阅读古文的语感和美感放到教学

24、的设计中。这是很大的缺失。这么一篇简短、优美的文言文,学生参考注释就基本能懂的,非得一字一句地串讲翻译,而且不断抽取所谓中心思想和艺术手法呢?讲得那么多,那么细,唯独没有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玩味,欣赏那种古汉语特有的韵律感,那种简介干练。也就是说,我们的课没有往读书获得语感这方面去引导。其实还不如就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引导体味,特别是那种语感。把这一篇背诵下来,不需要很多时间,然后再附加一些类似的文言文篇章,也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反复诵习。文言文怎样学习?不能只是采用现在这种分析性的精讲记忆的方式,还应当甚至主要应当是增加阅读量。多读,就有了语感,也就是对文言的那种熟悉、亲近和主动识读的感觉。

25、那么对初中生、高中生来说,浅近的文言文阅读就过关了。中考高考根本不成问题。我认识一位高考成绩拔尖的北大学生,他的高考文言文部分顺手拿下,成绩可能是满分。他是理科生,但阅读古文观止、左传等,毫无问题。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无师自通,就是每周一篇文言文,大致读懂,就反复诵读,有的背诵下来。读的多了,就过关了,而且学生的读书兴致也就起来了。我再举个现代文的例子。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也都是类似前面讲解陋室铭的那一套程序。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手法等等,扣得太多太细,还让学生背影的写法、含义等等,就是没有把学生自己去阅读的感觉调动出来。嚼得太细的馒头,再喂给孩子们吃,那有什么味道?9本来课文所选

26、很多都是比较好的文章,如果不用老师教,学生自己读读,也许还有点意思,老师讲得那么精细琐碎,之后还要布置许多更加琐碎烦人的作业,这样也真是折磨人。这样的语文教育,基本套路就是把好文章切割成若干知识点,然后一点一点喂给学生,让学生背熟记牢,考试也用这种切碎了的知识点来考,老师教的,就是标准答案,跟着走,踩到点上,就能得高分。不用说,这样的教学,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不可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几年下来,一部分听话的乖学生只是学会这样去考试了,不乖的学生,连考试都不会,无论乖不乖,都对语文和读书失去了兴趣。而且更麻烦的,是胃口被败坏了,不认识什么叫做好的文字,什么叫不好的文字。他们只能走自己的野路子,去追求

27、畅销的流行的那些言情、荒诞、穿越、盗墓、玄幻之类作品了。当然,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都负有思想教育的任务,原本是要学生学习主流的价值观,结果呢,很多学生不见得真的接受了所谓正能量的教育,反而去崇拜了郭敬明、甄嬛传之类时尚流行的东西去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认真反思的,从教学内容方法上反思。课讲不好,其中最应当检讨的一点,就是不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担心考试,生怕有什么遗漏,把所有课全都讲成精读,细嚼慢咽,学生就没有自己阅读延伸的空间了。而且精读课全都是差不多的面孔,都是为了应试,怎么还会有读书的兴趣?孩子们本来有些兴趣,也可能被扼杀了。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具

28、体状况来看,这种不区分精读略读课型、而且全都讲成如同手术解剖的精细而琐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不是说要一律反对讲课的精细。课文的分析,有时必须要细,要精,要透,这是毫无疑问的。语文教学也要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好是一课一得。这都没有问题。但这种“细”要有意义,意义就是指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要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为了考试,陷于题海战术。起码这两方面都要兼顾一点,别走极端。为了考试,把课讲得非常精细琐碎,而且千篇一律,面目可憎,那就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了。课上得死板,千篇一律,又几乎全都指向考试。这个弊端是扼杀读书兴趣的,一定要改。现在新编的语文教材在做一种尝试,那就是加大精读和略读两种

29、课型的区分度,干脆改了名字,改为“教读”(精读)和“自读”(略读),这就区分开了。新教材还有一个比较大的10突破,就是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有的在课文后面提出课外阅读的书目,有的在“名著导读”中建议课外读些什么书,怎么去读,等等。自读课文加旁批,提示方法。这样,部编的新的语文教材就建构了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不教或少教读书的方法。大家可能或有些疑惑我们讲了那么多的语文知识,做了那么多练习,难道不是为了提升阅读能力?这个问题提得好,正是我们要反思的:我们花了那么多精力,也许学生考试成绩是上去了,但他们更加喜欢读书了吗?学会

30、读书了吗?不一定吧。应当考虑到这个严峻的事实,我们上了那么多课,做了那么多题,考了那么多试,但我们的许多学生还是不会读书,特别是不会完整地读一本书。我看大学中文系一些研究生还不会读书。方法上不得要领嘛。最近我在海淀区给高中语文老师上课,我说,泛读很重要,要教浏览和快读,这是学生们日后生活中最有用的。我举例说,要求高中生在 2 个小时之内读完一本 15 万字的小说,行不行?在场的老师几乎都轰动起来了,说这怎么可能?我说应当有这种浏览泛读的能力,这也是读书的方法之一呀。你们的学生不会,只会精读,他们就缺少这种能力,日后在他们生活中精读毕竟少,泛读浏览反而是常用的。你们为什么不教这个?这是缺陷。所以

31、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现在有些语文老师不一定了解学生们的语文生活,你讲你的,下课后学生开个玩笑就给你颠覆了。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教的语文课是否注意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读书。我们一定要把读书方法与能力的训练,纳入到教学安排之中,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现在的语文课虽然也注重阅读教学,但对于阅读方法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做得不够。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等等,都有技巧方法,需要学习。但是我们对这些方法技能的传授仍然很粗,这些方面的基础研究也很不够。你教学生默读,总要给点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如何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又读得快。不会默读就读不快。到一些大学的图书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