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公元),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有“诗史”之称。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
2、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 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 的影响是深远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岳和春望。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用诗词鉴赏六步骤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并能背诵默写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意,做到学以致用。,自主探究,教师补充介绍
3、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范读诗歌望岳,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然后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说说每一联的两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自读望岳,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3.整首诗表达出一种什么意境,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体会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所蕴含的哲理,并背诵。,教师明确:,3题:整首诗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4题: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望岳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句是_(修辞),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_的心情,令人顿生悬
4、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_。,设问,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地域广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首 联:,望岳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割:分割。,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_。,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_。,山势之高峻,赏慕有加,颔 联:,
5、望岳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颈 联:,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一定要。,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七八句化用孔子“_”之句,深化主旨。,登泰山而小天下,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尾 联:,
6、望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了泰山的_气势和_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_的远大抱负。,高大雄伟,神奇秀丽,“兼济天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望岳,(1)主题思想,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合作探究,教师范读诗歌春望,学生反复朗读,运用学习第一首诗歌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找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说说每一联的两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春望开头四句以一个什么字统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在春天草木繁盛的时候,诗人为何触发了伤感之情?4.诗
7、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春望时代背景介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八月,杜甫从鄜 (f) 州 (现在陕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春 望, 春望自学目标,(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575年) 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a如何
8、理解题目“春望”?,(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b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c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春望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_的感情。,修辞:,对 偶,国都沦陷,万物被洗劫殆尽,徒有山河依旧。春天业已降临,但人去城空,草木自然荒芜不堪。,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忧国伤时,首 联:,春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
9、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修辞:,对 偶,借花鸟之景抒_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因_,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感伤,感时伤别,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颔 联:,春望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断。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焦急心情。,其情真意切,最能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 联:,春望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
10、踟蹰,可见_程度之深。,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_,更平添一份悲哀。,伤痛、愁闷,老将至矣,尾 联:,教师明确,2题: “望”,由远而近。3题:都城沦陷,因战争破坏二草木茂盛,一片荒凉之状,因而诗人伤感。4题: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内心世界。,春望(1)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荒凉,人事全非的春望之景,表达了自己在连绵战火中家书隔断,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焦虑心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感人至深。,石壕吏,“三吏” “三别”的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
11、带又经骚乱。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声载道。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壕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用诗词鉴赏六步骤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2.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一男
12、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朗读,ho,y,y,sh,qn,yng,y,y,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
13、,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字词:,投宿,越过,跑,多么,上前,说话,最近,苟且的活着,吃奶的孩子,老妇,应征,能够,断绝,只,2、写了哪些人物 ?你对这些人 持怎么样的看法?,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 能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吗?,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 官吏捉人的故事。,石壕吏自 学 目 标,自主探究,教师范读诗歌石壕吏,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然后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3.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苦难作了
14、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教师明确,1题:这首诗按故事情节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2题: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的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话制造悲愤的气氛。3题:“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妇衣不蔽体,贫困可知,可见战争破坏严重。,1.从内容上看,这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类似的诗歌我们还学习过什么?,叙事诗,木兰诗,4、课文题目为石壕吏,为什么全文却以老妇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作者以老妇人的悲苦来反衬差吏的凶暴,这样写不仅
15、节省笔墨,而且更真切感人。并且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歌的含蓄性特点。,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家和万事兴,石壕吏:,态度蛮横,如狼似虎,奸诈刁蛮。,老妪:,危急之下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苦难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人。,诗中有主要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学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诗中找依据。2.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3.本文是如何表现主题的?,教师明确,
16、1题: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2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怨恨和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3题:本文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揭示主题。,想一想,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的深切同情。,告辞,投宿,住宿,高潮:,线索:诗人的行踪,有吏夜捉人,听妇前致辞,请从吏夜归,独与老翁别,夜久,发展:,开端:,暮,夜,天明,
17、结局:,石壕吏课文板书设计,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石壕吏课文总结,杜甫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文本来具体说明),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表同情;,课 堂 测评,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写法, 作用是 。3、妇人致词内容分三层:,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对比,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家无壮男,十分贫困。,为保家庭,自请服役。,三子从军,两儿战死。,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石壕吏课 堂 练 习,望岳与石壕吏相比较,风格完全不同。同是一个作者为什么会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盛世景象,安史之乱,同是一个作者为什么会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