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德赏识教育 师德赏识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所以,从某种意 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 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 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 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 教师是“为人师表” 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职 业道德
2、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天来的师德专题培训,更加强对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 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 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水平。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赏识教育。赏识- 成功 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 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 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 要骄傲”、 “好上加好” ,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
3、美的激励机制, 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对于赏识的“度” 的问题,我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 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学校教育) 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 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 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 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 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 “
4、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 都是天才”。换句话说, “赏识” 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 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 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 面对现实。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过于强 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 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恐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 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 之后,我们又盼望 保持住这种良好的
5、感觉,我们会惧怕做事,因为它可能打破这个美丽的肥皂泡。在一部 最近火热的韩国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细节:男主角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绝对不要夸奖你的 孩子聪明,要是那样,他们就永远不会学习。 其次,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 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这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 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 原本,赏识孩子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 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拉拉队的喝彩;父母、教师当然乐于充当孩 子的拉拉队,但问题在
6、于,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发现,身后的拉拉队已消失不在,这个时候, 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危险在于: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因为表现良好就期待奖赏和刺激的习惯,他们念念 不忘表扬,因为做好了一件事情而想得到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奖或者金钱奖励。在整 个童年以及少年时代,他们或许会是父母、老师心目中的宠儿,但一旦长成,成人的赏识 失去作用,他们便或多或少地感觉失落,他们没有学会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动力, 他们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加油。 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方, “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 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 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 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而一 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