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种刺激因子 萎缩 变性 肥大 损伤 机体 适应性反应 增生 死亡 化生 抗损伤 清除刺激因子、坏死组织 组织再生、修复 第二节 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及发生机理 1.缺氧 最重要和最常见。使线粒体氧化磷 酸化受阻, ATP减少,钠 -钾、钙泵失活; 活性氧升高,使脂质 蛋白 核酸氧化损伤 ;游离钙升高,使磷脂酶、核酸酶活性升 高,降解磷脂、蛋白及核酸 2.物理因素 机械、高温、低温、辐射等 。导致细胞结构破坏。 3、化学因素 毒物及药物:抑制酶的活性 ,降低运氧能力,封闭线粒体,引起变态 反应,破坏遗传物质,阻碍神经体液的传 递。 4、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释放毒 素,引起
2、变态反应,破坏 DNA结构等 。 5、免疫因素 通过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 引起疾病。 6、遗传变异 由射线、化学、病毒等致的基因突变 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结构、功能和 代谢的异常 二、形态学变化 morphologic change (一)变性 degeneration(亚致死性损 伤) 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新陈 代谢障碍 所致的可逆性形态变化。 表 现为 细胞内或间质 出现 异常物质 或 正常 物质异常增多 。 常伴功能下降。 1. 细胞水肿(水变性) 病因及发生机理: 感染、中毒、缺氧。 ATP减少,细 胞膜钠泵失活。钠、水潴留 病理改变: 肉眼观: 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
3、缘钝圆、 色淡苍白、混浊 镜下观: 光镜: 细胞肿胀,胞浆淡染,含 均一淡红 染颗粒, 进一步发展胞体肿胀,胞质透亮、 淡染,细胞膨大如气球( 气球样变) 。 电镜: 肿大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常见部位: 心、肝、肾等实质器官 。 结局:轻度损伤 恢复 严重损伤 功能降低,坏死 2 脂肪变性 fatty change 概念:由于细胞损伤导致脂肪代谢障碍 而引起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原因及机理:以 肝细胞 为例 ( 1)载脂蛋白合成障碍 磷脂和胆碱减少、缺氧、中毒等,甘油 三脂蓄积于肝内。 ( 2)甘油三脂合成过多 酗酒使 a-磷酸甘油增多。糖尿病、饥饿等 致脂库脂肪大量动用,使脂肪酸
4、增多 ( 3)脂肪酸氧化障碍 感染、缺氧、中 毒等损伤肝细胞线粒体。 病理改变: (肝)肉眼观:大、黄、油、软、轻 镜下观: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 滴 石蜡切片 HE染色为空泡,核可挤向一侧 ; 苏丹 染色为橘红色,锇酸染色为黑 色。 (心肌)肉眼观: 灶性: 中毒缺氧 “虎斑心 ” 弥漫性 :中毒或严重缺氧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脂肪组 织 肌层伸入 Fatty infiltration (left) and fatty change (right) of the heart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 概念:细胞内、血管壁、结缔组织内, 均质、红染、透明、毛玻璃样,蛋白质 沉积 ( 1)血
5、管壁玻璃样变性 常见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 机理:动脉痉挛 内膜通透性 血 浆蛋白渗入内膜 凝固 细小动脉硬化 部位: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 。 (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 常见病:瘢痕组织 纤维化的肾小球等 肉眼:灰白、坚韧、半透明、缺乏弹性 。 镜下:胶原纤维增粗、融合成索状、或 片状,半透明红染均质状 ( 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凝聚而成 镜下: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 小滴。 常见部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心 肌、骨骼肌细胞。 4. 病理性色素沉着 内源性色素:含铁血黄素、脂褐素、 黑 色素、胆红素等 外源性色素:炭尘、煤尘、纹身色素 等 (
6、1)含铁血黄素 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铁蛋 白微粒聚集体 光镜:金黄色、棕黄色颗粒 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局灶性:心衰、组织内局灶性出血 ( 2)胆红素:正常胆汁的主要颜色 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血 红蛋白衍生物,不含铁 光镜:棕黄色或黄绿色 ( 3) 黑色素 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形状不一的,无折 光性深褐色颗粒。 部位:皮肤、虹膜、脉胳膜。 意义:肾上腺功能低下,黑色素肿瘤。 5 病理性钙化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态的钙盐沉 积 称病理性钙化。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 病理改变: 肉眼观:灰白颗粒状或团快状物质,触之沙 砾感 镜下观:蓝色颗粒状至片块状 营养不良性钙化 : 无
7、钙磷代谢障碍,见于坏 死 组织、异物等钙化。 转移性钙化 : 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见 于骨肿瘤、甲状旁腺亢进等。发生于肺泡、 肾小管、胃粘膜等处。 (二)细胞死亡 细胞遭到重度损伤后,导致代谢停止、 功能丧失及结构破坏 细胞死亡 。 此为 不可逆性损伤 。 坏死 ( necrosis) 细胞死亡 ( cell death) 凋亡( apoptosis) 1 坏死 necrosis 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为 不可 恢复损伤。 病理改变: 镜下观( 1) 细胞核的变化:坏死的主要标 志。 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 2) 细胞浆的变化:嗜酸性增强 ( 3) 间质的变化:基质崩解 胶原
8、液化 肉眼观 失活组织 及时切除 坏死的类型 1) 凝固性坏死 概念:灰白 干燥 凝固状 条件: 含蛋白质多,含水少 含蛋白水解酶少 类型: 贫血性梗死: 肉眼观 :较干燥,色灰白、灰黄, 分界清,周围常形成暗红色充血出血 带。 镜下观 :早期细胞结构消失,轮廓残 存。 常见器官:(心、肝、脾、肾)贫血性梗死 干酪样坏死: 一种特殊、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肉眼观 :色淡黄、质松软、细腻 , 似奶酪 镜下观 :组织结构完全崩解,为 红 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 常见病:结核病特征病变 2)液化性坏死 概念: 酶性分解 液态状 条件: 含脂质和水多,含蛋白质少 含蛋白酶多或中性粒细胞渗 出 多 类型:脑梗
9、死 (脑软化灶 ) 脓肿 创伤性:乳腺外伤 脂肪坏死 酶解性:急性胰腺炎 3)纤维素样坏死 概念:结缔组织和血管壁 坏死 镜下:病变处呈细丝状、颗粒状、小条 小 块状强嗜酸性的纤维素样物质。 (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所致 ) 常见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急性风湿病 非变态反应性疾病 :恶性高血压的小 动脉 胃溃疡底部的血管 壁 4 坏疽 gangrene 概念:组织坏死腐败菌感染 (H2S Fe2+ FeS) 黑色 病变特点: 坏死组织局部呈黑色或墨绿色,伴 不同程度的恶臭气味。 分类: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严重 毒血症 死亡 大 毒血症小影响 肿胀 污秽 蜂窝状 捻发感 分界不清
10、 污黑 /暗绿 肿胀 恶臭 分界不清 黑色 干燥 分界清 病变 深部创伤 产气荚膜杆菌 水分多 腐败菌多 水分少 腐败菌少条件 深部肌组织与空气相通的内脏肢体好发 部位 气性坏疽湿性坏疽干性坏疽类型 坏死结局: 溶解吸收 分离排出 糜烂 溃疡 窦道 瘘管 空洞 机化 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的过程 包裹钙化 2 细胞凋亡 cell apoptosis 概念: 活体内单个或 小团细胞,基因调 控,程序性死亡, 无自溶改变及炎症 反应。 电镜: 细胞皱缩,质 膜完整,核浓缩碎 裂,形成 凋亡小体 为有胞膜包绕的 细胞器及核碎片 光镜: 细胞变小皱缩 ,染色加深,致密 嗜酸性小体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修
11、复:局部细胞和组织损伤后,机体 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再生 同种细胞 修复 纤维性修复 纤维组织 瘢 痕 再 生 regeneration 概念: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 (一)类型 生理性再生 再生 完全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 不完全再生。 (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按再生能力,可分为三类: 1 不稳定细胞:生理 不断再生 病理 再生能力强 2 稳定细胞: 生理 不再生 损伤 再生能力较强 腺及腺样器官的细胞 ; 间叶细胞 3 永久性细胞:出生后不能分裂增生 神经细胞、心肌、骨骼肌 纤维性修复 (一) 肉芽组织 概念: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 细 胞构成。幼稚的纤维组织 镜下观
12、: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 胞 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功能: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填补创口、缺损 3 机化、包裹 结局: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纤维细 胞 瘢痕组织肉芽组织是机体最重要的损伤修复组织 (二)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 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有利面 : 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与坚固性 不利面 : 器官硬化 瘢痕收缩 瘢痕性粘连 弹性降低 瘢痕疙瘩( keloid) 三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一)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 组织坏死、血管断裂、出血、炎 症反应 2.伤口收缩 肌纤维母细胞增生 缩小创面 2-3天开始收缩, 14天左右
13、停止。 是伤口周围的肌纤维母细胞牵拉结 果。 3.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第 3天开始生长肉芽组织; 5-6天 产生胶原纤维; 1个月左右瘢痕组织形 成。 瘢痕组织能增强组织的拉力 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24小时内,创口边缘基底细胞增 生,移向创口中心处,当彼此相遇时 ,停止生长,形成被覆上皮。 皮肤附属器若完全破坏,则不能再 生,肌腱断裂,以瘢痕组织代替。 (二) 创伤愈合的类型 1. 一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过程:表皮再生覆盖肉芽组织 5 7天 特点:时间短、瘢痕小 2. 二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明显感 染 过程:清除坏死,抗感染, 肉芽组织 +表皮再生覆盖 特点:时间长、 斑痕大 3. 痂下愈合: 指伤口内的渗出物、血液和坏 死组织在表面凝固、干燥后形成硬痂。 (三) 骨折愈合 条件:正确复位 牢固固定 适当锻炼 过程: 1 血肿形成 :数小时后形成。 2 纤维性骨痂形成: 23天后开始机化, 1周分化出透 明软骨。 3 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骨痂分化出骨母细胞形成类骨 组织,钙盐沉积形成编织骨;软骨化骨 。 4 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形成板层 骨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一 全身因素 1 年龄 2 营养状态 3 激素或药物的作用 二 局部因素 1 感染与异物 2 局部血液循环 3 神经支配 4 组织对接情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