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 许营中学 徐秀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食盐溶解于水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和溶液的特性。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一事实。 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物质的溶解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和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微粒 观。 通过探究不同的物质溶解后导致水温变化的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能量变化和微粒间相 互作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了解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生活关系的密切, 提供学习化学的兴趣。 4、重点 :溶液的形成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5、难点:微观分析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 学情分析 溶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学生对溶液存在诸多错误认识,如他们认为水、牛奶、橙汁 等都是溶液;对溶液的均一性没有科学认识,会认为一杯糖水下半部分比上半部分甜。因 此教学既要联系生活经验,又要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知,多思考、多观察、 多想象,修正生活概念、转化为生活经验。 教学设想: 本课时教学从混合物入手,演示食盐、黄泥土等在水中混合的情况,让学生对均一稳 定的溶液特性产生感性认识。并通过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 运动和变化时导致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瓶纯净水,提出问题是纯净的水吗,为什么?原来
3、水中溶解了许 多物质。引出课题溶液的形成。 演示实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展示常见的四种物质:黄泥、食用油、氯化钠、硫酸铜,提出问题:它们能溶解在水 里吗?在教师帮助下,有学生演示四种物质与水混合的情况;获得结论:氯化钠和硫酸铜 与水相处的比较融洽,我们说它们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在我们化学上称他们为溶液, 分别叫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而黄泥水、食用油与水相处并不是很融洽,很快就会分 离,这时形成的混合物就不能称之为溶液。 【教师活动】:出示一瓶饮料,确定它就是溶液,并请一名同学品尝感觉它的甜味, 得到饮料的甜味上部、中部、下部一样甜,说明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说它是 均一的。 【教
4、师活动】:展示一瓶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没有看到氯化钠析出来。为 什么我们放一杯盐水,时间久了就会看到氯化钠析出来那?只要水不蒸发,氯化钠就不会 分离出来,这说明溶液是稳定的。得出溶液特性:均一、稳定性。 【自主学习】:课本 58 蓝框内容了解溶液定义;并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的含义, 知道溶质和溶剂的区分。 【自主学习】:为什么溶液是均一、稳定的那?自主学习课本 58 页最后两段,借助多 媒体,由学生自己总结。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食盐溶于水时,我们感觉到水的温度变了吗?通过视频浓硫酸溶解放 热使水沸腾,那么有没有物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那?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提出
5、问题: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会变化吗? 建立假设:可能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会变化。 收集证据:1、向两只小烧杯中加入约 50ml 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 2、取 34 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只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用 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取 34 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加入一另只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液体 水 氢氧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温度(单位) 获得结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 交流评价: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有的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会使溶 液温度降低。有的也可能温度不变。 【自主学习
6、】: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那?自己阅读课本 60 最上面一段内容,总结原因。 【自主学习】:自己阅读 60 页最后一段,并借助多媒体了解溶液用途。 【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达标训练】:完成学案上的试题 【布置作业】: 板书: 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 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二、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有的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会使溶液温度降 低。也有的溶液温度不变。 【达标训练】: 1、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溶质 A.泥沙 B.香油
7、 C. 蔗糖 D.冰块 2、在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将氯化钠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氯化钠会沉淀出来 B.氯化钠不会分离出来 C.氯化钠可能会变成其他物质 D.无法确定 3、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 冰水混合物 4、下列与溶液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 B.溶液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如果温度不变,水 不蒸发,食盐是不会丛水中析出来的。 D.一种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5、一杯氯化钠溶液,测得上层密度为 A,下层密度为 B。则和的关系是( ) A.A 等于 B B.A 大于 B C.A
8、 小于 B D.无法确定 【思考讨论】:下列溶液里的溶液和溶剂各是什么? 食盐水 红糖水 白酒 碘酒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 溶剂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一些乳化现象。 (2)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乳化剂。 (3)初步学会把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比较归纳出乳浊液的概念及乳化剂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 五、教学难点: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 六、教法
9、采用实验探究,引导分析的方法。 学法 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 七、教学设计 【引入】当你手上沾满油污时,仅仅用水就能洗去吗?用餐完 毕,人们如何处理餐具上的油渍,使之洁净如新呢?这个问题同学 们不难回答:生活中人们都用洗洁精完成上述事情的。那么,你知 道洗洁精为什么能够除去油污或油渍吗?其中存在乳化作用的缘故。 【板书】 乳化作用 【演示实验 712】 【讲述】油难溶于水,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 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 乳化;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 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洁精中就含有乳化剂。 乳化在工农
10、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板书】一、 乳浊液 1.概念: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食用油水乳浊液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叫做乳化剂。 3.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达标练习】1、厨房洗涤有油的餐具时,常有以下方法:只 用冷水洗涤;只用热水洗涤;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用清 水漂洗;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用清水漂洗。 根据你的经验,试回答:a、洗涤后仍有很强油腻感的洗法是 _,其原因是什么? b、洗得最干净且比较容易的洗法是_,其原因是什么? 【挑战你自己】 1、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经过不断搅拌,可以形成溶液 的是_。 面粉 煤油 酒精 碳
11、酸钠 食用油 硝酸钾 冰块 2、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豆浆 B、石灰水 C、泥水 D、生理盐水 3、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汽车修理师,他的衣服上常常沾满油污, 小明的妈妈有时用洗洁精清洗,有时用汽油清洗,你能说出洗洁精 和汽油去油污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 1、乳化作用 【布置作业】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其之间的相对性。 2了解溶液“浓”与“稀”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学难点溶液“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用品 NaCl 固体、xNOs 固体、蒸馏水、熟石灰固体。试管
12、若 干、酒精灯,试管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溶液的组成。 2溶液区别于悬浊液和乳浊液的特征。 设疑:用 1 滴水和食盐能否配出食盐溶液?用 1 滴水能否溶解 l 千克 食盐? 演示:实验 72。 讨论:要让试管内残留的(溶解后剩余的)食盆或硝康钾固体溶解, 有哪些方法? 明确:继续加水;加热 演示:实验 7-3 和实验 7-4。 讨论:将实验 7-2 两支试管内的清液取出即是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 溶液。问这样的氯化钠溶液能否继续溶解氯化钠?这样的硝酸钾溶液 能续溶解硝酸钾? 明确:如果不改变温度,也不补充水,那么,这样的氯化钠溶液 不再溶解氮化钠,这样的硝酸钾溶液也本能再溶解硝酸钾。
13、升温 或者加水后,这样的氯化钠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氯化钠,这样的的 酸钾溶液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 二、导入新课: 指导阅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讨论:概念中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这的前提? 明确: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溶解了某种溶质的溶液能 否继续溶解这种溶质就没有定论。 课堂练习:分析下列说法的错误。 1室温时,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盛有 10 毫升水的试管中,发 现试管底部有固体物质存在,用吸管取出其中清液,即得室温时的 饱和氢氧化纳溶液。 2.3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发现氮化钠全部 溶解,则所得溶液为 30时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3硝酸钾的
14、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430时,食盐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比不饱和食盐溶液中的溶 质多。 必要时提示: 1“试管底部有固体物质存在”不等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2“氯化钠全部溶解”也许是这些氯化钠恰好能全部溶解。 3两种硝酸钾溶液的温度不一定相同。 4两种食盐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引导归纳并板书。 1一定温度下,对于大多数溶液 指出:考虑到少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时,低温时溶解得 多些,而在较高温度时溶解得却少些(如氢氧化钙)等因素,归纳中 出现了对了大多数溶液”的限制。 承启:一定温度下的溶液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分,也有浓溶 液与稀溶液之分,它可以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这两 种分类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演示:实验 75。 归纳:(1)浓溶液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稀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 (3)两种分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课堂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3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是其浓溶液。 (2)任何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在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小结: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对性。 (2)浓溶液与稀溶液之间的相对性。 (3)浓溶液与饱和溶液,稀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作业与练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