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热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查比热容表。 3、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 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 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实验器材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
2、、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 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知识点之间关系(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 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各知识点需注意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 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 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课堂检
3、测 1.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同一种物质升高 相同的温度时,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 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小的吸收热量少. 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 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2)升高相 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_. 4.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 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
4、,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 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 c 甲_c 乙.(填“”“=”或“”) 5.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决定于_、_和 _.已知铝的比热容是 0.88103 J/(kg),质量是 100 g 的铝块,升高 30 需要吸收_ J 的热量,降低 30 放出_ J 的热量. 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 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 。我在设计此 课时,从沿海渔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 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 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 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 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 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