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探究电阻定律 【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电阻定律,掌握 ,.明确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的特点。 会画等效电 路。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电阻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动手能 力。通过会画等效电路图,体会等效思电阻定律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电阻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电阻定律的应用价值以及客观世界的有序性。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定律 【教学难点】来源:Zxxk.Com电阻率的概念 【教法与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 电压和电流决定的。而是由 电阻本身决定的。那
2、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 么样 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 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 一、电阻定律 1、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 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 用多用电表测量导线的电阻 R,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导线的长度 L,用螺旋 测微器测金属导线直径进而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导体 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金属丝 螺旋测微器 多用电表 米尺(毫米刻度尺). 【实验步骤】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填入实 验记录表格,求出其平均值 d,计算
3、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1(金属导线的横截面 积 S 可由其直径 d 算出,即 )2)(S 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 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 3 次,填入实验记录表格,求出其平均值 L1 用多用电表测量导线的电阻,测 3 次求出其平均值 R1 重复以上步骤,依次测出 L2、S2、R2,L3、S3、R3 填入 P64 页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看电阻与它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又什么关系? 2、实验结论 数据分析:先定性观察:R 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后根据数据表 格推理得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与电阻长度成正比;与电阻材料有关。 , 其中 K 代表
4、了材料对电阻的影响。我们用电阻率来表示它,符号换成 。即LSR 。 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的好。 计算 由 得 只要知道导体的电阻 R,横截面积 S,长度 l,即可求出导 体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 ,即当导体有 1m2 截面积,长 1m 时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电 阻率的大小。 单位 欧姆米( m ) 决定因素: 电阻率由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温度决定。强调: 的大小由导 体 材料决定。 LSR这个公式也非决定式,因为电阻率是由材料决定的。同 时, 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一般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有的材料的电阻率 并不受温度的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多学一点 金属电阻率与
5、温度的关系。 )阅读书 P65 表格,感受一些材料的电 阻率,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阻率上的差别。 注意: 与 的区别IURSl 说明: 为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式,表明导体电阻由导体本身因素l (电阻率 、长度 l、横截面积 S)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由此可更加明确电 阻的定义式 中 R 与 U、I 无关这一点使我们对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有I 了更好更深刻的认识 二、探究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1、物理情景:家里的灯是并联, “满天星”是串联,那么串联、并联 有什么特点? 2、分析论证 结合教材 P66 图 3-18 、图 3-19 推到串联、并联的电阻关系 n 串联 R 总 = Ri i=1 n 并联 1/R 总 = 1/Ri i=1 学生活动:请把上述结果与 3.1 节中用多用电表测得结果相比较,它们相 吻合吗?为什么? 3、案例分析:结合教材 P66 图 3-20 、图 3-21、图 3-22 求出混联电路的电 阻。会还等效电路图。 【总结本节内容】 1 是电阻的计算式, 是电阻的决定式IURSlR 2电阻 R 反映了有形状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率 反映了材料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形状无关,但与温度有关 3明确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的特点 【作业布置】教材 P67 (1) (3)书面作业 (2) (4)课后练习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