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0KB ,
资源ID:4218032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2180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新课标2卷高分作文.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新课标2卷高分作文.doc

1、2017 新课标 2 卷高分作文 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 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

2、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 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 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 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 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 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 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

3、将全部精神用于酝 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 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 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 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 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 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

4、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 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 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 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 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 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 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

5、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 “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 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 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所谓“故乡”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 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骚客,那些身 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

6、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 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 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 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 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 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 这些

7、“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 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 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 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 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 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 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

8、同样的 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 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 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2.正视自己的优点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似一朵绽开的花,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或艳丽、或芬芳、或 淡雅、或清新何须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每个人本身便是一道靓丽的景色。 正如李清照吟出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们并不生来十全十美, 但必生来就独具特点,正视这些别样的特点,你会发现,自己可发展的优点并不少! 不强求自己与别人同化,不逼迫自己学来他人优点,

9、而是找到自身优点,发现自己, 发现你便是那独特的“花中第一流”。与其羡慕别人的“浅碧深红”,渴望将自己油漆成 “浅碧深红”,倒不如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一流的地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不可以已”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这样的思想让 许多已足够优秀的人忽略了正视自己,忽略了正视的重要性。 正视究竟有多么重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养,可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 要的东西 自己。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

10、阴暗的小角落,以至于当我们遇 到需要这些优点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至连“想 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 时你早已知道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 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这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或许,他忽略了正视自己 的话,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以忽略。正视自己,发 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

11、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便是这两句所教授给我的全部。 3.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 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 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 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 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 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的人心惶惶? 这都是我们

12、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 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 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 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 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 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 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 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

13、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 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 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 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 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 族的灵魂! 4 也谈“敢于正视”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可谓要言不烦,意 旨深远。当今时代,尤

14、其需要鲁迅样猛醒的灵魂,尤其需要敢于“正视”的精神! 何为“正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语, 可与“正视”互解。其一,“正视”即是正面直视,不回避;其二,“正视”蕴含勇猛精 进的用世精神,不畏葸卑怯;其三,“正视”体现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不怠惰消沉。在 鲁迅的笔下,那些敢于“正视”的人是“真的猛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幸福者”。可 见,“正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在鲁迅看来,为打破旧社会的牢笼,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猛士”,以“我以我血荐 轩辕”之决心奋斗和抗争。他们必须敢想,才有机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他们必须敢说, 即使会遭围追堵截以

15、至“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必须敢做,即使他们知道未必会有鲜花 奉献至他们死后的坟前;他们必须敢当,大丈夫生于天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两昆仑。”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拒绝“正视”的时代必将 是一个堕落的时代! 这个时代,鲁迅似乎被渐渐遗忘了,遗忘了鲁迅的时代似乎真的洒满阳光。然而,我 们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光鲜华丽的背后看到了隐忧:人们正肆无忌惮地攫取着有限的资 源,更有着对绿色环境巧取豪夺地占有,腐败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高铁上或 是什么娱乐场所、休闲广场之中,人们正为新生活、新资源而廉价地售卖着道德鲁迅 是不该被遗忘的!人们应该重拾“正视”,正视传统

16、、正视道德、正视文化、正视已经严 重影响了“人”的基础教育!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被无视的“问题”可能深埋“地下”,在数年之后成为新时 代文明的“地雷”。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天翻地覆,但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难道 仅仅是要关注孩子积极的情绪?近乎完全功利的教育理念正在使教育走向远离生命尊严的 “迷途”!著名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所反映的仅仅是伦理与法律的纠缠?人们关注的也 许不应仅仅是于欢的改判,而是事件背后可怕的道德与人性!近日发生的“刘国梁被退休” 事件难道仅仅是一次教练员与队员的“意气用事”?面对血性的拼搏男儿,制度与权力是 否应具有人性的温度 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

17、吞吐天地的强大自信来自一个政治家的 智慧与胆魄,而这智慧与胆魄也正是源自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正视”态度。与天奋斗,与 地奋斗,与人奋斗!从不躲避,从不妥协,从不胆怯! 那么,树立大时代自信,请从“正视”开始! 5 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 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 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 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

18、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 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 。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 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 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 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

19、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 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 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 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 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 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 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

20、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 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 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 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 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 会是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 而出在望月的

21、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 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 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 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 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 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 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

22、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 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 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 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 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 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 “自知者明”,

23、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 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 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 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 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 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

24、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 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 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找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 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 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 的方子也救不下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 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读圣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 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色,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 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 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