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6 ,大小:303KB ,
资源ID:429663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296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简短文言文52篇精选.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简短文言文52篇精选.doc

1、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过,渡。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急忙,快。4、契: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2、?惑,愚蠢,糊涂。15、求:找。文学常识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的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

3、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 闵(m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ng):生长,成长。 揠(y):拔。茫茫然:疲倦的样子或疲劳的样子。谓:对说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往:去,到去。槁(go):草木枯干。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耘苗:给苗锄草非徒:非但。徒,只是。益:好处。文学常识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4、、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注释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使:派,让,指使。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说:通“悦”,喜欢。廪食(ln s)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

5、食:给东西吃。以:同“与”。以:给。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好喜欢,爱好。文学常识先秦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其作者是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祖宗的人,赏给他的部下一壶酒。部属

6、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允许我们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喝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画脚啊。”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就画成了,那个人便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那个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注释1祠(c):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自己的部下。3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相谓:互相商议。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7蛇固无足:蛇本来

7、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5引:拿起。17成:完成。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22相谓:这里是商量的意思。相,互相。谓,告诉。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北人啖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dn)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

8、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

9、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注释1.北人:北方人。2.识:知道。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文学常识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作者: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

10、“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5.席:酒席。6.啖:吃。7.并壳:连同皮壳。8.或:有人。9曰:说。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11.去:去除,去掉。12.护:掩饰。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14.并:一起。15.欲:想要。16.以:用来。17.答:回答。18.何:哪里。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20.坐:因为,由于。21.强(qing):本文中指“勉强”。黔驴技穷原文黔无驴(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以为神。蔽(3)林间窥(4)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5)。他日,驴一鸣,

11、虎大骇(6),远遁(7);以为且(8)噬(9)己也,甚恐。然往来(10)视之,觉无异能者(11);益习其声(12),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3)。稍近益狎(14),荡倚冲冒(15),驴不胜怒(16),蹄之。虎因喜,计之曰(17):“技止(18)此耳(19)!”因跳踉(20)大(21),断其喉,尽其肉,乃(22)去(23)。译文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一只)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做神物,(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过了一会儿)(老虎才)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12、,小心翼翼的(观察它),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便)逃到远处,认为(它)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可是(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老虎)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老虎又)渐渐靠近(驴),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不断)碰撞、挨近、冲撞、冒犯驴,驴非常愤怒,(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注释(1)黔(qin):黔中道的简称,今属于贵州地区。

13、(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庞然:巨大的样子。(3)蔽:隐蔽,躲藏。 (4)窥:偷看。(5)慭慭(yny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莫相知:不了解它。 莫:不。(6)骇(hi):害怕。 (7)远遁(dn):逃到远处。 (8)且:将要(9)噬(sh):咬。(10)往来:来来回回地。 (11)异能:特殊的本领。(12)益习其声:逐渐习惯它的叫声。 益,逐渐。 习,熟悉,习惯。(13)搏:击,扑。 (14)狎(xi):态度亲近而不庄重。(15)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16)不胜(shng)怒:禁不住愤怒。 不胜,不堪,禁不住。 胜,禁得住。(17)计:心里盘算。文学常识柳

14、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唐代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18)此:只,仅。(19)耳:罢了。(20)跳踉(ling):跳跃。(21):虎怒吼。(22) 乃:才。(23)去:离开。杯弓蛇影原文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2)有亲客(3),久阔(4)不复来,广(5)问其故(22),答曰:“前在坐,蒙(6)赐酒,方欲饮,

15、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7),既饮而疾(8)。”于时(9)河南(10)听事(11)壁上有角(12),漆画作蛇(13)。广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15)?”答曰:“所见如初。”广乃(16)告其所以(17),客豁然(18)意解(19),沉疴(20)顿(21)愈(23)。译文乐广字修辅,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

16、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注释(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疏远。(5)广:即乐(yu)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7)意甚恶(w)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7、。(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12)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15)不(f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20)沉疴(chn k):久治不愈的病。疴,重病。(21)顿:顿时,马上。 (22)故:原因。 (23)愈:恢复。文学常识应劭(sho)(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按刘宽碑

18、阴故吏名作仲援、仲远者皆误)。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168188年)被举为孝廉。中平六年(189)至兴平元年(194)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卒于邺。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

19、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6.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置: 放,搁在。8.之:代词,它,

20、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13.操:拿、携带。14.已:已经。(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19.度(d):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25.遂:于是。 26.曰:说。27.宁(nng):副词。宁可,宁愿。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1、。29.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31.吾:我。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文学常识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自相矛盾原文楚人(1)有鬻(2)盾与矛者,誉(3)之曰:“吾(4)盾之坚(5),物莫能陷(6)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7),于物无不(8)陷

22、也。”或(9)曰:以(10)子(14)之矛,陷子(14)之盾,何如?”其人弗(11)能应(12)也。夫(13)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它都能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注释(1)楚人:楚国人。(2)鬻(y):卖。(3)誉之:夸耀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吾:我。(5)坚:坚硬。(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

23、、“刺穿”的意思。文学常识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0年),卒于秦王嬴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是战国七雄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非子原为韩国贵族,后为秦始皇赏识,遭到李斯等嫉妒,最终下狱而死。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是韩非子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

24、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7)利:锋利。(8)无不:没有。(9)或:有人。(10)以:用。(11)弗:不 。(12)应:回答。(13)夫(f):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凿壁借光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14)其佣作而不求偿13。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

25、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

26、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就不顾匡衡而去。注释逮:到;及。穿壁:在墙上打洞。映:照耀。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文不识:邑人的名字。佣:雇佣。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愿: 希望。得:得到。资给:资助、供给。遂:终于。大学:大学问家。偿:报酬。(14)与:帮助。文学常识西京杂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

27、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嗟来之食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译文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

28、着水,傲慢地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尽管黔敖向他道歉,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了。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后来也道歉了,也该去吃一点”注释1、大饥:饥荒很严重。2、黔敖:人名,春秋时齐国的富商。为食:摆放食物。3、食(s):同“饲”拿饭给人吃。4、于:在5、蒙袂(m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6、辑屦(j):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辑:拖着不使脱落。7、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8、奉:同“捧”,端着。9、执:拿着。10、嗟:喂,叹词,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1

29、1、扬其目:瞪着他的眼睛。12、予(y):代词,“我”。13、唯:连词,“因为”。14、嗟来之食:带有不敬意味的施舍。15、斯:此,这种地步。16、从:于是。17、谢:道歉。18、终:最后。19、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20、微与:不必这样啊。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21、从而谢焉:(黔敖)赶上去向他道歉。文学常识礼记2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

30、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朝三暮四原文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2)狙(3)之意(4);狙亦得(5)公之心(6)。损(7)其家口(8),充(9)狙之欲(10)。俄而(11)匮(12)焉,将限(13)其食,恐(14)众狙之不驯(15)于己也。先诳(16)之(17)曰:“与(18)若(19)芧(20),朝(21)三而暮四,足(22)乎?”众(23)狙皆(24)起而怒(25)。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26)。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

31、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注释1. 狙(j)公:养猴子的老人。2. 解:了解,理解,懂得,明白。3. 狙:猕猴4. 意:心意。5. 得:懂得。6.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7. 损:减少。8.口:家口,口粮。9.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10.欲:欲望11.俄而:一会儿,不久。12.匮:缺乏。13.限:限制。14.恐:恐怕。15.驯(

32、x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16.诳(kung):欺骗,瞒哄。17.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18.与:给。19.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20.芧(x):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21.朝:早上。22.足:够,足够。23.众:所有的。24.皆:都。25.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26.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文学常识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采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善用寓

33、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月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文从前有一个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的人。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拥有的道德。”他回答说:“那就让我减少这种行为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鸡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注释(1)今:现在。(2)攘:窃取,偷。(3)其:代词,他的。(

34、4)之:1.助词,的。2.代词,他。(5)或:有人。(6)告:劝告。(7)是:这。(8)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9)道:此处指行为道德。(10)损:减少,减小(11)月攘一鸡:每月偷一只鸡。 月:每月,一个月。 攘:偷。一鸡:一只鸡。(12)以:连词。用法相当于而。(13)待:等到。(14)来年:明年。(15)然:这样。(16)后:以后。(17)已:停止。(18)如:既然。(19)知:知道。(20)其:代词,代那件事。(21)非义:不符合道德、事理。(22)斯:那么就应该(23)速:马上。(24)矣:了。(25)何:为什么。文学常识“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一说

35、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名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及政治、教育、哲学、论理等学说和思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将它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诣府归马原文卓茂初为丞相府使,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失马者,误认其乘马为彼所有,欲牵之去。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已数年,心知其谬,解以与之,挽车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译文卓茂一开始担任丞相府史,替孔光

36、办事,孔光赞他为高尚的人。有一次卓茂外出,有个人指认卓茂的马是他的。卓茂问他:“你失马多久?”他回答道:“一个多月了。”而卓茂有此马已几年了,心中知道他认错了马,但卓茂仍默默地解开马匹给了他,自己拉车而去。回头说了句:“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你到丞相府归还我。”后来,马的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马,就到丞相府来送回他错认的马,并叩头谢罪。注释长者:这里指品德高尚、性情敦厚的人。谬(mi):不可能,错误,荒谬。嘿 (m):同“默”。诣(y)幸:希望谢:道歉文学常识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

37、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愚人食盐原文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

38、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接近傍晚的时候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只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注释1、益:增加2、甚美:(味道)很美。甚:十分,非常3、缘:因为4、患:

39、害5、然:这样6、唯:只7、昔:从前8、适:到.去9、乃:于是就10、故:原因11、薄暮:黄昏12、具:准备、置办13、出:拿出14、怪:对.感到奇怪15、安:怎么16、咸:尽,全部都17、已:停止18、味败:口味败坏19、为:成为20、皆:一样21、非唯:不仅22、益:好处,益处23、之:指代自己24、反:同“返”,相反25、所以:的原因文学常识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

40、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羊裘在念原文乡居有偷儿,夜瞰迂公室,公适归,遇之,偷儿大恐,并弃其所窃来羊裘而遁。公拾得之,大喜。自是羊裘在念,每夜归,门庭晏然,必蹙额曰:“何无贼?”译文乡里有个小偷,夜晚在迂公的房梁上偷窥,迂公刚好回家,正好遇到了小偷,小偷很害怕,并把偷到的东西和羊皮丢掉逃跑了。迂公拾到羊皮后大喜从此念念不忘。每天晚上回到家后,门口很安静,迂公就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为什么没有小偷呢?”注释瞰(窥探)适(刚)遁(逃走)是(从此)晏(平静)蹙

41、额(皱着眉头)文学常识选自明浮白斋主人雅谑粟粥荠菜原文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译文宋朝的范仲淹,年少时与朋友一起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用刀分割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十几根荠菜装在碗内,加热以后吃掉.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死后朝廷赐予他文正的谥号。注释宿:xi,宵,夜。荠(j)菜,一种野菜。盂,y,一种圆口器皿。啖,dn,吃。文学常识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

42、,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43、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译文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一个死蚌。河蚌对鹬说:今天不让鹬嘴出去,明天不让鹬嘴出去,就会有一只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抓走了。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就会蒙蔽老百姓的眼睛,看不清危险的形势,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

44、(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注释1.方:刚刚。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产珍珠。3.曝:晒(太阳)。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6.拑 :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9.即:就,那就。10.谓:对说。11.舍:放弃。12.相舍:互相放弃。13.并:一起,一齐,一同。14.禽:通“擒”,抓获。15.且:副词,将要。16.过:经过。17.支:对抗18.弊:同“蔽”,蒙蔽。

45、19.恐:担心。20.为:替,给。两方为某事争执不下时,往往让第三方胜利。21.愿:希望22.惠王:指赵文惠王。23.相支:相持。对峙的意思。文学常识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叶公好龙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 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注释1.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2.子高:叶公的别名。3.钩:衣服上的带钩。4.写:画。5.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6.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彩绘、花纹。7.“文”通“纹”。8.闻:听说。9.下之:到叶公住所处。10.窥(ku):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11.牖(yu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