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唐庄宗 李存勖兴衰的过程,总结历史教训。 2.学习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结构特点。 3.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 。 4 理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唐庄宗李存勖兴衰的过程,总结历史教训; 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难点: 掌握文中众多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 教学方法: 点拨法 讨论法 朗读感悟法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设计 : 从作者欧阳修导入。 二、 整体感知 : 1 解题:什 么是伶,伶官 , 伶官传序 ? 2 听读音,熟悉生字词 3 自由朗读,
2、谈谈本文说了 什么 事, 提出了哪些观点, 有什么论据来证明论点。 古文观止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提出 论据 :庄宗得失天下 ,并围绕展开。 4 细读,找出不会的字词。教师选重点字词提问。 三、新课推进: 归纳文义: 问题一: 在以下年份里,在 主人公 庄宗 李存勖 身上 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 尽可能用书上的原句来回答 ) 明确 :(板书) 908 年 接受 三矢,继父遗志 912 年 系燕父子以组 923 年 函梁君臣之首 926 年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问题二: 晋王的三 支 箭代表什么? 另外,拿着这三
3、支沉甸甸的箭,庄宗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明确: 1.代表 晋王 李克用 的三个 愿望。他有三个仇人: 梁王朱温;2 燕王刘仁恭;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 后两 人“皆背晋以归梁”, 晋王希望庄宗为他报仇血恨, “与尔三矢,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 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啊。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请学生划出本段中与矢有关的动词。重点:受、藏、请、盛、负、纳 ) 提示并总结: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对父亲遗命的态度是:恭恭敬敬。 3朗读指导:作者欧阳修在写本文时是带着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的,对本文的情节叙述也是包含感情的,
4、我们在朗读时须加以体会。如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充满怒气;而后表示恭敬的几句,写得是庄宗凯旋,读时应该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分别请学生朗读)。 具体分析: 作者是如何 极力 渲染 庄宗得天下的 , 又是怎样描绘庄宗失天下的?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论证,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1得天下 : 912 年庄宗“系燕父子以组”,一仇已报; 923 年“函梁君臣之首”, 再加 916 年打败耶律阿保机,三仇已报,建立后唐,当了皇帝,君临天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可以说是盛极一时 。 明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 失天下 : 庄宗
5、 926 年身死国灭,仅仅三年国家就灭亡了 。 明确: 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未及见 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 3作者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结合文中词句理解。 小结: 得天下 - 15 年 -盛 失天下 - 3 年 -衰 、重点讨论 讨论一 : 庄宗灭敌立国, 由弱到强, 用了 整整 15 年时间; 而由盛至衰,只 是 短短的 3 年。 盛的时候是那么强大,但是却一下子衰败了,是 什么原因呢 ? 明确:称帝后庄宗骄傲自满,宠爱伶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大肆残害忠良,离心离德。(结合课文 89 页相
6、关链接) 得出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 讨论二: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3 伶官而是庄宗呢 ?最后一段能否删了?为什么? 明确:补充写作背景,交代作序目的。 讨论三:欧阳修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什么历史教训? 明确: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要求学生翻译,重点字词:兴,亡,于) 、 拓展延伸 : 古今 历史上 有哪些 忧劳兴国、 逸 豫亡身的例子? 四 、 作业布置: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将你所受到的启发整理成书面文字写出来。 五 、 板书 设计: 908 年 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弱 912 年 系燕父子以组 ( 15 年) 923 年 函梁君臣之首 盛 ( 3 年) 926 年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