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9 ,大小:444.50KB ,
资源ID:49961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499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诊断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诊断学教案.doc

1、 中医诊断学教案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90 学时)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科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授课内容 绪论 授课时数 3( 120 分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诊断的内 容与发展简史等可展示实物资料。 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 概念的含义。 2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简史。 教 学 过 程 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15 分钟)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

2、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证的概念。( 30 分钟)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25 分钟)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25 分钟)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0 分钟)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5 分钟) 重点 、 难点 、 思考题 重点: 病、证、症各自的含义及关系;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难点: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思考题: 1. 什么是“症”?症有何临床意义? 2. “病”与“证”的概念有何不同?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参考文献 1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2

3、2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中医诊断学应试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绪 论 概述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即中医诊察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二)诊病 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三)辨证 即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抽象。亦即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四)病案 即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又称病历,古称诊籍。 二、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4、(三)以常衡变 三、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 (二)诊法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中 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一)渊源 (二)发展 (三)展望 五、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二)不断进行临床实践 (三)注意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5 分钟 ) ( 30 分钟) (25 分钟 ) (25 分钟 ) (20 分钟 ) (5 分钟 ) 教学手段以标题板书和内容讲述为主。 小 结 基本内容: 本章节 讲述了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重点讲述: 病、证、症各自的含义及关系;中医 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难点分析: 中医诊断

5、学的基本原理。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复习思考题: 1.整体审察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 2.病证结合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 3.四诊合参的原则,对于诊断疾病有何意义? 4.我国第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什么?其内容对后世有何影响? 5.试述病、证、症三者之间关系?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 2 次课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讲授 学 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

6、2.8 2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2 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中医诊断学应试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问诊”、“主诉”的含义及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 2熟悉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 般情况、既往史、个人生活史。 3了解问诊的意义、家族史。 4掌握“恶寒”、“畏寒”、“恶风”、“发热”的概念。 5掌握“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与时间安排: 1问诊的含义、意义及方法( 20 分钟) 2问一般情况( 5

7、分钟)、主诉( 15 分钟)、现病史( 20 分钟)、既往史( 5 分钟)、个人生活史( 10 分钟)、家族史( 5 分钟) 3掌握“恶寒”、“畏寒”、“恶风”、“发热”的概念( 10 分钟) 4掌握“恶寒发热”、“但寒不热 ”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30 分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问诊示范,列举病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问诊的含义; 主诉; 现病史 难点: 确定主诉; 主诉与主症的关系; 如何围绕主诉询问 (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第一章 问 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二、主

8、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恶风 、 恶寒 、 畏寒 、 发热 的概念。 (一 )恶寒发热 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症状,多见 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恶寒重发热轻 风寒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 风热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 伤风表证。 (二 )但寒不热 指病人只感怕冷不觉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寒热特征。 新病恶寒 里实寒证。 久病畏寒 里虚寒证。 (20 分钟 ) ( 5 分钟) ( 15 分钟) ( 20 分钟) ( 5 分 钟) ( 10 分钟) ( 5 分钟) ( 10 分钟) ( 20 分钟) ( 10 分钟) 教学手段以标题板书和

9、内容讲述为主。 小 结 基本内容: 本章节 讲述了问诊的概念、主要内容。 重点讲述 : 主诉; 现病史; 在外感表证中,与寒热轻重的相关因素。 难点分析: 如何 确定主诉; 主诉与主症的关系; 如何围绕主诉询问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复习思考题: 1. 问诊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2. 寒热的表现形式(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现病史的含义? 4解释但热不寒和但寒 不热的含义。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案首页 第 3 次课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问诊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世

10、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8 2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2 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中医诊断学应试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2 掌握 “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 3掌握“有汗无汗”的临床意义及“特殊汗出”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4熟悉“局部汗出”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及“疼痛”的病机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与时间安排: 1但热不寒 ( 25 分钟) 2但寒不热( 5

11、 分钟) 3 问汗( 50 分钟) 4掌握“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临床意义( 40 分钟) 教学方 法:课堂讲授,问诊示范,列举病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寒热”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特殊汗出; 问疼痛的部位与性质 难点:潮热、微热的病因病机。 (教案末页) 小 结 基本内容: 本节 讲述了但热不寒、但寒不热、问汗和问疼痛四大内容。 重点讲述 : 但热不寒; 特殊汗出; 疼痛的部位与性质 难点分析: 潮热、微热的病因病机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恶寒、畏寒、壮热、潮热各自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试述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各自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疼痛按性 质分有哪些?分述其

12、概念及临床意义。 教案首页 第 4 次课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本科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问诊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8 2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2 3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4中医诊断学应试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头晕”、“心悸”、“脘痞”、“耳鸣”、“耳聋”、“目眩”、“失眠”、“嗜睡”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掌握“耳鸣”和“耳聋”的虚实鉴别、“嗜睡”和“昏迷”的鉴别 3了解问“头身胸腹不适”的范围,“重听”、“目痛”的临床意义 4掌握问“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5掌握“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与时间安排: 1问头身胸腹( 10 分钟) 2问耳目( 10 分钟) 3问睡眠( 20 分钟) 4问饮食口味( 50 分钟) 5问大便( 30 分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问诊示范,列举病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问饮食 难点: 心悸、腹胀、耳聋、嗜睡的病因病机; 口渴与饮水、不同口味的临床意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