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90.51KB ,
资源ID:888613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8886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有答案.doc

1、自动控制原理选择题(48 学时)1开环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反馈控制方式是按 进行控制的。 (A)偏差;给定量 (B)给定量;偏差(C)给定量;扰动 (D)扰动;给定量 ( B )2自动控制系统的 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A)稳定性 (B)动态特性(C)稳态特性 (D)精确度 ( A )3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22)()(5)(dtrtrtc(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D ) 4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8)(6)(3)(2 trcdttcdt 。 (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

2、性系统 ( B) 5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3dctdrtt(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C) 6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cos5trt(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D ) 7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drdtrttct)(5)(6)(3(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B )8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属于 。 )(2trtc(A)离散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 )9. 设某系

3、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1286)(ssRCG(A) (B)tte2, tte,(C) (D) ( tetsin tte2,)10.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2186)(2ssRCG(A) (B)tte2, tte,(C) (D) ( C ttsintt2)11. 设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则单位阶跃响应的模态有:,23186)(2ssRCG(A) (B)tte2, tte,(C) (D) ( A ttsintt2)12.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不包括 。(A)微分方程 (B)差分方程(C)传递函数 (D)状态方程 ( C )13适合于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

4、系统是 。(A)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C)非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定常系统 ( A )14传递函数的零初始条件是指 时系统的 。0t(A)输入为零 (B)输入、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C)输入、输出为零 (D)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 ( B )1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加速度响应(C)单位斜坡响应 (D)单位脉冲响应 ( D ) 16系统自由运动的模态由 决定。(A)零点 (B)极点(C)零点和极点 (D)增益 ( B ) 17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源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A)18

5、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阱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B )19信号流图中, 的支路称为混合节点。(A)只有信号输入 (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 (D)任意 ( C )20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 (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1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扰动作用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2

6、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输入信号下的误差传递函数的 与输入信号下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A)分子 (B)分母(C)分子和分母 (D)分子和分母都不 ( B )23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sRC(A) (B) HG21HG21(C) (D) ( A )21 2124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sNC(A) (B) HG21HG21(C) (D) ( B )21 2125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sREG1(s) G2(s)H(s)R CNBE(A) (B) HG21HG21(C) (D) ( C )21 2126如图所示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7、 )(sNE(A) (B) HG21HG21(C) (D) ( D )21 2127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A )28.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上升时间为 。(A) (B) s504. s4.1(C) (D) ( A )35929.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峰值时间为 。(A) (B) . .(C) (D) ( B )s s30.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动态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则调节时间为 。(A) (B) 504. 4.1(C) (D) ( C)

8、35931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 0.632 时对应的 。t(A) (B) T2T(C) (D) ( A )3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 0.95 时对应的 。t(A) (B) (C) (D) ( C )343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输出值为 0.982 时对应的 t 。(A) T (B) 2T (C) 3T (D) 4T ( D )3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 A )35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初始值是 。(A)0 (B) T (C) (D)1 ( C )1/T36一阶系统的单位

9、阶跃响应曲线的斜率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变化 (B )37若二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B)10 1(C) (D) ( B ) 038若二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10 (B) 1(C) (D) 0 ( C )39.若二阶系统处于零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10 (B) 1(C) (D) 0 ( D )40.若二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A) 10 (B) 1(C) (D) 0 ( A )41.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发散正弦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

10、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A )42.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单调发散,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B)43.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正实部的特征根 (B)两个正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D)44.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则系统具有 。 (A)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B)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C)两个负实部的特征根 (D)一对纯虚根 ( C )45. 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

11、期的趋于稳定,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 (A) 1 (B) 1(C) 都对 (D) 都错 ( C),AB,AB46.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阻尼振荡频率 无阻尼振荡频率。 (A)大于 (B)小于(C)等于 (D)小于等于 ( B )47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 ,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5(A) 1 (B) 10(C) (D) ( C )69.0 69.4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超调量 ,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5(A) 1 (B) 10(C) (D) ( D )69.0 69.49.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当开环增益 K 增加时,系统 。(A)阻尼比 增大,超调量 增大; %(B)阻尼比 减小,超调量 增大;(C

12、)阻尼比 增大,超调量 减小;(D)无阻尼自然频率 减小。 ( B n) 50.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调节时间与闭环极点的实部数值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 都有可能 ( B ,ABC)51.已知典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为 ,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现为 。1.0()等幅的振荡 ()发散的振荡 ()衰减的振荡 ()恒值 ( C ) 52.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为 。 42sG(A) 0.25 (B)0.5 (C) 1 (D) 2 ( D )5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4s(A) 0.25 (B)0.5 (C) 1 (D) 2 ( A

13、)54.以下属于振荡环节的是 。 (A) (B) 312)(SG231)(SG(C) (D) ( D )255.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614253034ss(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C )56.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1304ss(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A )57.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42302ss(A)系统稳定 (B)

14、系统不稳定,有一个正实部根(C)系统不稳定,有两个正实部根 (D)系统不稳定,没有正实部根 ( A )58.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 11107504.6758sKs(A)系统稳定 (B)系统不稳定(C)系统条件稳定 (D)无法判定 ( C )59.已知某系统的劳思表如下所示,系统稳定时 的取值范围是 。1K32 11107504.6758sKs(A) (B) 1K 134.6K(C) (D) ( C)34.6 60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输入)5(1.0()ssG为 时的稳态误差是 。2)(tr(A)不确定 (B)零(C)常数 (D)无穷大

15、 ( D )61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稳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5(1.0()ssG,输入为 时的稳态误差是 。tr)((A)不确定 (B)零(C)常数 (D)无穷大 ( C )6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开环增益和型次分别为 。 )5(7)SG(A) 7,型 (B) 7,型 (C) 1.4,型 (D) 1.4,型 ( D ) 63根轨迹法是利用 在 S 平面上的分布,通过图解的方法求取 的位置。(A)开环零、极点;闭环零点 (B)开环零、极点;闭环极点(C)闭环零、极点;开环零点 (D)闭环零、极点;开环极点 ( B )64根轨迹法是 的并且对称于 。 (A)离散;实轴 (B)连续;实轴

16、(C)离散;虚轴 (D)连续;虚轴 ( B )65相角条件是根轨迹存在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 ,AC都不对 ( C ) 66闭环零点由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 和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 组成。 (A)零点,零点 (B)零点,极点(C)极点,零点 (D)极点,极点 ( B ) 67根轨迹起于开环 ,终于开环 。 (A)零点,零点 (B)零点,极点(C)极点,零点 (D)极点,极点 ( C ) 68当开环有限极点数 大于有限零点数 时,有 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处。 nm(A) n (B)(C) (D) ( D mn)69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 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

17、和为 ,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 (A)左边,奇数 (B)右边,奇数(C)左边,偶数 (D)右边,偶数 ( B )70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单位阶跃函数 (B)单位速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 (D)正弦函数 ( D )71.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 (A)由系统的结构、参数确定;(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 有关; ( A t) 72 不是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A)极坐标图 (B)伯德图 (C)尼科尔斯图 (D)方框图 ( D ) 73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8(2)(ssG。(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

18、稳定 (D)无法判别 ( A )74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8(2)(s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B )75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0(2)(ssG。(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B )76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0(2)(s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C )77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8)2s(A)稳定 (B)不稳定 (C)条件稳定 (D)无法判别 ( A )7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 。1)0(8)2sGRN,(A)1,1,0 (B)0,0,0 (C)0,1,-2 (D)0,0.5,-1 ( B )79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其奈氏图如下,则闭环系统 。)1(8)s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