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二 班级 时间 2010.12.5课题: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
2、,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1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
3、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 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 史。既有 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2园林之冠。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
4、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 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 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 长,形成其集 锦式的特点。 2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 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 ,童话有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 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听读课文,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1)
5、辨明字音: 轩榭(xun xi) 池沼(zho) 邱壑(h) 模(m)样 镂(lu)空蔷薇(qing wi) 相间( jin) 嶙峋(ln xn) 庸俗(yng)重峦叠嶂(zhng)(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造句略 (3)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文章是从_角度,抓住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
6、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2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找出答案:(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第 2 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2)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 7、8、9 自然段)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建筑的色彩美 3、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7、。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4、以第 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学生齐读第 4段。 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 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 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 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 鱼,充 满生气。 “图画美” 贯穿整个段落。 四、难点探究。 (实验班)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
8、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 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 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 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 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2
9、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 审美观为 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 4、5 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 的审美感觉。 6 句虽未点明绘 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 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 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掌握本课生字词、文学常识;2. 依据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第二课时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回忆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
10、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2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
11、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 二、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
12、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 “决不” ,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5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
13、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 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 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 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2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
14、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 览无余地呈现在游 览者跟前,而是 渐次展开,给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15、1、猜读活动 下面的诗句写的是苏州园林的_景。 (一)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二)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提示:(一)假山, (二) “荷叶”或“鱼戏莲叶图”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绿地是城市之肺6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由 150 平方米的 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 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树成荫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 3 至 6 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 、 、 ,灰尘减少 10%至 27%,城市噪音减弱。
16、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 压、神 经衰弱患者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 2 至 3 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 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 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 专家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 620 万个,经济损失达 4 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过滤 阻挡 吸收 B过滤 吸收 阻挡 C吸收 阻挡 过滤 D阻挡 过滤 吸收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 (3) “据专家估算 ”中加粗词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4)文中画线句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_。 教学反思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