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道真的是巧合?都说历年真题是高考的风向标,此话不假。真题无疑是检验我们复习方向以及复习效果的得力工具,每隔一段时间,拿出一套真题来模拟一下,自我评判效果,看看自己不足在哪里,及时纠正复习方向,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高考真题的利用,个人认为风向标的意义要远大于检测的意义,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组建试题库之后,我们要更加注意对历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试题库中到底放着的是成题还是一个个历史片段?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上网简单的搜索了一下,一篇名为高考命题组的秘密生活的文章给了我一些提示。依据此文章我猜测成题的概率应该不大。那既然是历史片段或是历史主题,就有可能会出现重复利用的情况。带着这一
2、疑问我再一次简要的翻阅了一下近五年的高考真题,结果发现果然有重复。这里就举上两例:(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3、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016 年,同一年的高考试题,甲卷、乙卷居然考查了同一试题,这样的情况以前好像没有过。 (注:作者没有系统考查过。 )也许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同一年考查对一线教师或考生来说,不存在借鉴的情况。那么,我们再看一下下面两道主观题:(2014 年全国新课标卷)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 ,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
4、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 “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
5、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 1904 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100 万人。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12 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3 分)(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表 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 15001850 年 18501945 年 19452000 年主要移出地 欧
6、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 1850 年,黑奴约为 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18461924 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 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 万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 年为 9475万,1985 1990 年年增长率为 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 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 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 万人左右,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
7、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271 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000 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 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7 分)以上两道试题分别是 2014 年与 2016 年全国新课标甲卷的第一道主观题,不在同
8、一年份却考查了同一主题:“移民问题”,而且都摘自中国移民史,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题库”。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两道试题的答案:(2014 年全国新课标卷)(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2)作用: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 分)(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 ;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8 分)(2)特点: 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6 分)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4 分)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7 分)通过两道试题的答案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移民,但是答案却是惊人的相似。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高考试题在针对同一主题考查时,答案是可以选择“拿来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