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龋病.ppt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065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龋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八章--龋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八章--龋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八章--龋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八章--龋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龋 病,健康牙齿,龋患牙齿,龋病 的危害,龋病的结局-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是颌骨炎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掌握: 1.龋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局 2.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骨质的病理 改变 3.菌斑的形成过程以及与龋病发生的关 系。熟悉:三联因素学说的具体内容。了解:龋病病因其他学说的重要内容,一、概述二、龋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三、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一、概述,龋病,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龋病好发部位之一:咬合面,咬合面窝沟龋的特点:潜行性破坏,龋病好发部位之二:颈部 颈部是牙结构上的薄弱部位,结构、力学

2、.,龋病好发部位之三:邻面 食物嵌塞,自洁作用不佳,釉质发育不全,牙颈部楔状缺损,牙磨耗,发病情况,1 、在口腔疾病之中发病率占首位。2 、被WHO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病、癌症)3 、2007年卫生部对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 调查的结果表明:,龋病的发病机制,化学细菌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1、化学细菌学说 1889年由Miller提出:寄生在牙面上的细菌作用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发酵产酸,酸使得牙齿硬组织脱钙。这一观点是否正确?,龋病的发病机制,Miller首次提出了龋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细菌、碳水化合物、牙齿硬组织。这在龋病病因的研究史上具有重

3、要意义。 缺点:存在一定的缺憾,未能指出特异的致龋菌群及其在牙面存在形式。,2、蛋白溶解学说 1947年由Gottlieb提出: 它认为口内细菌产生蛋白溶解酶先使釉质中釉板等有机物含量丰富的部位溶解破坏,继而产酸菌进入产酸使无机物溶解,则发生了龋。但后期很多致龋实验不支持这一学说。,龋病的发病机制,3、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1955年由Schatz提出:蛋白酶将有机物分解,同时产生螯合作用的有机酸,枸橼酸、乳酸等。与牙中的钙盐结合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导致脱矿,使牙体组织破坏形成龋病。,龋病的发病机制,但是这一学说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有力的根据,引起病变的螯合剂和蛋白酶都有待证实。,4、三联因素学说

4、 60年代,三联因素学说-细菌、食物、宿主。 70年代,四联因素学说-细菌、食物、宿主、时间。,龋病的发病机制,60年代初,KEYES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以补充,提出了三联因素学说。其基本论点是: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宿主三个主要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三联因素),B:细菌F:食物H:宿主,B,F,H,龋,龋病病因,B,F,H,T,B:细菌F:食物H:宿主T:时间,龋,四联因素学说,细菌和菌斑变形链球菌 (致龋菌黏附于牙面) 食物蔗糖 (超强的致龋能力) 宿主易感牙 (牙的位置、形态、结构都 与龋病有关) 时间(时间的力量),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唾液 糖蛋白形 成 的基质和细菌构成。

5、,细菌:,变形链球菌的致龋力最强,菌斑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构成:,组织学上-基底层: 唾液糖蛋白(获得性薄膜) 中间层: 表层 : 球菌、杆菌、丝状菌、细菌残渣、脱落上皮细胞,体积上-细菌:6070% 基质等:3040%,重量上- 水 :80% 固体物质:20 %,形成:,不溶性细胞外多糖,葡糖基转移酶,牙面,菌斑,分类,龋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一)釉质龋 1.平滑面龋 2.窝沟龋,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磨片),A:透明层 B:暗层 C:病损体部 D:表层,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磨片),A:透明层B:暗层C:病损体部 D:表层,光镜下釉质早期龋形成

6、四层改变的原理,釉质早期龋(三角形病损),釉质早期平滑面龋(显微放射摄影),病损体部脱矿最严重,釉质早期平滑面龋(偏光显微镜),釉质早期龋 (光镜磨片),釉质早期龋(显微放射摄影),A:表层B:病损体部(生长线明显),釉质早期龋,釉质早期龋牙齿表面扫描电镜,病损区晶体破坏,A:周缘晶体破坏B:晶体中央溶解,病损呈三角形改变,尖向釉牙本质界,底向表面: 透明层:病损最前沿,晶体 开始脱矿,孔隙容积1% 暗层:脱矿加重,孔隙容积2%4%, 有再矿化 病损体部:脱矿最重,孔隙 容积5%25% 表层:因再矿化而相对完整,孔隙容积5%,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的病理改变:,窝沟龋,窝沟龋(光镜,磨片),窝沟龋特

7、点:沿窝沟侧壁,向沟窝底部进展形成底朝釉牙本质 界,顶向牙表面的三角形病损,窝沟龋(显微放射摄影),窝沟龋(进一步发展),窝沟龋(显微放射摄影),窝沟龋(进一步发展),釉质窝沟龋的病理改变:病损呈三角形改变,底向釉牙本质界,尖向表面。成因: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注意:咬合面窝洞,口小底大。,(二)牙本质龋,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牙本质龋,A:透明层;B:脱矿层;C:细菌侵入层,牙本质龋(光镜,磨片),III:脱矿层; II:透明层; I:脂肪变性层,I,II

8、,III,牙本质龋 A:细菌侵入层;B:坏死崩解层,牙本质龋(光镜,切片):细菌侵入层中的横向裂隙(箭头),牙本质龋切片细菌侵入层中的液化坏死灶(箭头),牙本质龋切片A:细菌侵入层;B:坏死崩解层,A,B,牙本质龋切片:细菌侵入牙本质小管,牙本质龋:液化坏死灶(星号),*,牙本质龋(坏死灶使小管形成串珠样改变),牙本质龋切片(小管内充满细菌),牙本质龋切片(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的坏死灶),牙本质龋切片(箭头所指横向裂隙),牙本质小管内细菌( 透射电镜),牙本质龋(小管内充满细菌,透射电镜),牙本质小管内细菌(透射电镜),牙本质小管内细菌(透射电镜),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病损形态呈三角形,顶部朝向

9、髓腔,底部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牙本质龋病变模式图,牙本质龋病变层次及意义,坏死崩解层:牙本质结构完全破坏,有大量细菌细菌侵入层:有菌,脱矿与有机物溶解并存脱矿层:细菌产的酸 ,导致了脱矿,无细菌 透明层:细胞突变性 ,小管中钙盐沉积,(三) 牙骨质龋,条件:牙骨质暴露特点:多发于牙颈部、进展快、累及牙本质发生:菌斑下、沿层板及穿通纤维进展,牙骨质龋 特点,牙骨质龋切片,牙周袋内牙骨质龋形成,牙骨质龋沿穿通纤维向深处扩散,牙骨质龋切片,龋坏沿牙骨质层板扩散,形成裂隙,龋坏沿穿通纤维侵入,牙骨质龋菌斑(P)的深面牙骨质龋形成,部分牙骨质脱落(箭头),牙骨质龋(牙骨质龋进一步发展,形成根部牙本质龋),龋病进展方向,牙釉质-牙本质龋,不同时期牙本质龋,小 结:龋病发展的动态过程,思考题,1.什么叫龋病?2.什么叫菌斑,菌斑是怎样形成的?3.试述釉质平滑面龋的病理改变。4.试述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5.简述龋病发生发展的过程。6.为什么说研究釉质龋,平滑面龋十分重要?7.牙骨质龋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8.简述龋病的病因学说。9.你认为龋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怎佯才能预防龋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