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往往是教师过分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教学内容在更多的时候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的现实,这种过分偏重学科世界、看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单一模式,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够、关系不融洽,师生的交往也往往呈现单一的认知关系,学生的学习锻炼也似乎成了简单的服从和机械的练习,而不是对真实的学习生活的愉悦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灵气和活力。如果课堂教学总是远离儿童的生活,不断重复着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没有学生自身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对精神的真实感悟,那么,课堂教学便不能成为学生整个生活的组成部分。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日渐
2、失去学习和生活的源动力,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因此,体育课堂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开放的课堂,更应该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欣喜地感觉到素质教育的温馨和教学过程中人性的回归,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它倡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在当今这个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它好似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干涸的体育课堂,使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这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所要
3、极力倡导的体育教学生活化。一、什么是体育教学生活化所谓体育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自主进行体育新课标所规定的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学习中愉悦身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生活化的体育课堂中真正2得到实现,并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的生化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所选内容应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在学习
4、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一个“社会信息教育学习生活”一体化的人类生存形态中,不断寻求身体、心理、社会需要的满足,体验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乐趣与价值,促使他们不断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并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创设一些“生活情景” ,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让每一个孩子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飞,在玩和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例如:在学习体操棒玩法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群上学小精灵一天的学习生活经历,通过“早上起床锻炼好” 、 “愉快的学习、游戏生活” 、 “遇险” 、 “七嘴八舌话自救” 、“阳光总在风雨
5、后”等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与情景中了解体操棒各种不同的功能,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2场地和器材的“生活化”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有效保证。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的思想基础上配置的,许多器材不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有些很少真正得以使用。而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生活中的遗弃物和废料,用来进行学习和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信息,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寻找到各种不同的器械进行自我锻炼。如用“易拉罐”作为投掷时的3“投掷
6、物” ,也可以在游戏时当“标志物”用,还可以开展简易的“保龄球”运动,更可以进行叠高和搭建比赛。又如,一张旧报纸,可以折成飞机进行游戏,可以团成纸球打雪仗,可以卷起来当“体操棒”使用,也可以当抢座位的“座位”使用,还可以用来进行顶风跑的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奔跑速度。这些由学生收集、开发的生活器材,即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3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无论是网络技术提供的信息,还是各种教学软件对生活场
7、景的介绍或对生活过程的演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设计成“劳动模仿操” 、 “抛掷秧苗”等劳动情景;在教学“搬运接力”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抢运粮食” 、 “欢庆丰收”等场景;在教学“抛接” 、 “跨越式跳高”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有趣的超市” ,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抛接的器材和跳高的助跑方向、起跳脚和起跳高度等;在教学“换物赛跑” 、 “穿过小树林”等内容时,可以设计成“种树” 、 “浇水” 、 “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一系列情景,使学生在具体化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
8、炼。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效果,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把生活情景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让他们用自已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样的安排,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4体育教学课外延伸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但仅仅是一半而已,学校体育教学只能为学生4学习体育打基础、起好步,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课外养成自觉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之余,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体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比精彩,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体育的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生活
9、体育。如和爸爸、妈妈开个家庭运动会,比赛跳绳、扳手腕、踢毽子、做仰卧起坐等;开展家庭高尔夫球赛(用旧报纸挖两个洞当场地,把球吹进洞) ;和爸爸妈妈来个体操赛和叠罗汉比赛;用气球进行顶球比赛;和父母一起郊游远足;在父母的帮助下学骑自行车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来源于游戏,体育来源于生活中。二、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首先,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的溺爱,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闭、孤独等不良性格,甚至还有些比较极端。这些都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与人交往和接触社会,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
10、学生这些方面的引导和训练。体育课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任,也是孩子们自主交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己的“社区” ,而且体育课在很多时候都要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去进行活动,这就为孩子们学会怎样去与人交往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但要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只有把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即把体育教学生活化,通过教师的循循教诲,即教会孩子们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接纳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孤僻的孩子,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合作中体验到集体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比
11、赛,如接力赛等,让他们充分地熔入到集体中,找到合作带来的快乐。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打乱班级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5中学习,从而让他们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陌生的社会。其次,有关部门最近对我省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我省学生的身体、体重等生长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儿童青少年身体的匀称度继续有所改善,以往普遍存在的“豆芽菜”体形得以进一步改观。然而,学生体能素质,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明显下降,成了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反映速度、下肢爆发力、耐力和力量等各项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的下降尤为明显。此外,学生肺活量指标的大幅度下降和 6367
12、%的近视眼患病率都成了教育部门的心病。究其原因,除了应试教育体制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家长和学校给于学生过多的“应试溺爱” ,限制了学生校内外的活动时间,忽视了对学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等精神的培养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学生体力劳动时间和体育活动时间的减少外,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体育教学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是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游离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想。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有必要进行体育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使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再次,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之
13、根本意义就是生活之变化。”并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名言,可以说为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指明了方向。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这一论述,为我们开展体育教学生活化实践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既然我们的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为他们的终身锻炼打基础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体育教学就是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我们的体育教育6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呢?我们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锻炼身体
14、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让他们同样的心灵手巧。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同样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孩子们设计更多更好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投掷”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可以说:体育教学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三、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教育实验已经开始启动的今天,特别是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我
15、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实施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身课堂的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所谓兴趣,就是指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倾向性和选择性。凡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提高学习效率的兴趣,我们都可以称它为学习兴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快乐,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到有趣,从而为教学活动创设快乐与兴趣相结合的情绪背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的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
16、教育失败了。 ”任何学科都一样,枯燥的学习,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再加上还要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体力,有时甚至是超极限的体力,往往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体育望而却步。真所谓:情之所钟,金石为开。兴趣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打开7学习体育成功大门的钥匙。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使他们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健身和健心的目的。如教学“搬运接力”时,如果我们把用于搬运的实心球美化成西瓜,并把学习过程设计成“种瓜” 、 “看瓜” 、 “摘瓜”和“运瓜”等系列情景,就可以使身处瓜乡的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熟悉,兴趣自然高。同时,不用教
17、师多说,学生也知道不能把“西瓜”掉到地上,否则“西瓜”就会碎掉,从而也解决了游戏中的规则问题。其次,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到,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诗歌-手脑相长歌 ,它形象地指明了教育的宗旨是既要让学生学会用脑,又要让学生学会用手。而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感悟生活,又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自主学习。如我们在通过“种树” 、 “浇水” 、“施肥”和“保护小树苗”等一系列情景中实施“穿过小树林”的游戏教
18、学,既使学生通过想像和模仿,学习了种树、护树的一般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负重和奔跑能力,又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学会了种树、浇水、施肥、护树等基本技能,可谓一举多得。再次,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生活化、社会化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体力日益减少,闲暇时间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劳动者的脑力紧张程度和心理负荷都日益增加,现代文明病增多,势必促成劳动者工作之余对各种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体育活动的追求。因此,体育的生活化、社会化和终身化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体育的生活化、社8会化
19、和终身化因素。如我们可以通过体育器材的生活化,使学生明白,锻炼并非要在学校,或者在专门的锻炼场所;也非必须要用专门的体育器材。实际上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场所和器材。又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课余,甚至今后在工作之余,可以和家人、同事、朋友等开展各种有益的健身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最后,体育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落实。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一句名言。在现代社会,拥有健康的心理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发展乃至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
20、育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养吾心身,乐乎吾心。 ”既健康又健心,既强筋骨又振精神,这是体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的功能和价值。作为学校体育,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强身,又健心呢?就需要我们把体育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体育并非是在学习,而是在生活中游戏、娱乐。如通过“早上起床锻炼好” 、 “愉快的学习、游戏生活” 、 “遇险、七嘴八舌话自救” 、“阳光总在风雨后”等故事情景,组织学生学习体操棒玩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及体操棒的各种不同玩法,使学生既得到了身体锻炼,又得到的身心的愉悦;又如通过“有趣的超市”等生活情景教学“抛接”和“跨越式跳高”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抛接能力和跳跃能力
21、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学会自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机会,并在特殊的“超市”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真是既育身又育心,并增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达到了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总之,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课堂,研究生活,努力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使体育教学发挥9更大的育人效果,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浅谈小学体育课中的情景教学设置灵圣 发表于 2010-6-27 上午 06:53:02
22、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给小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思、思中创,从中体验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良好的自身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以及相关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情景设置 一、教学情景设置
23、要故事化。 例如:小马过河,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课中教师可以精心创编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生活小游戏) 、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分组找位置) 、小马想方法过河(用搭桥等各种方法过河) 、到欢庆过河(放松舞蹈) 。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体育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就是情景教学。而以往的情景教学是段落式或框架式,教师与往往都是以技术与技能传授为重中之重,把情景教学放在辅10助与次要位置,其实,这样做恰恰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动机与
24、心理需求。新课程下倡导的情景教学是追求让学生融入情景,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与合作的有效结合,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情景化教学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所谓情境化教学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他们生活与学习中喜闻乐见的故事展开游戏化教学。它的特点是故事化、游戏化和儿童化。二、教学情景设置要生活化。例如:老师教学前滚翻,教学拓展时教师放了一段成龙飞身前滚翻躲避炸弹爆炸的气浪,然后教师说,碰到此类危险时,怎样做才能减轻自己受伤,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学情景设置要生活化,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向生活、经验延伸开去,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罗丹曾
25、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的体育教学应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去展开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来感知、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进行实践,从而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趋向。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有效教学初探 -“六化”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在 40 分钟内自始至终集中精力上课。因此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是提高低年级体育课教育质量的关键。通过以下“六化”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常规教学“互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