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日益增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特别是对于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如何办适合的学校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010 年,在沈阳市行政区划的大背景下,我校由原东陵区划入沈河区。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 35%,家长及子女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传统的“吸金石”效应,本学区生源质量也逐步下滑,学生各方面基础均相对薄弱。经过对校情、学情的充分研究分析,学校也召开了多层次的教师会、家长会、学生会,探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教育问题,进而整体
2、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做了一些尝试,但始终没有成体系的去研究。2011 年,我校被纳入沈阳市第一批百所提升学校,上级部门给了很多政策倾斜,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仍是学校要突破的瓶颈; 2012 年 5 月,我校作为初中学校代表,参加了“沈阳市教育质量检测与评估”项目, 我校八年级 6 个班学生全部接受了数学2学业水平测试、社会性评价调查、家庭背景问卷调查。2012 年 10月,我校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反馈给我们三份报告,报告中呈现出来的数据,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有三分之一外来务工人
3、员子女的学校,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自2013 年开始,我们就着手这一课题。(二)选题意义和价值本课题从学校现有三分之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实际出发,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如何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适合的教育为突破口,以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随着沈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省市务工人员选择到沈阳就业,他们为沈阳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按照国家政策,作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办学校,我们无条件接收,但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不同的省市,区域教育差距比较大,教材衔接问题,文化差异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通过课题研究,探求适合外来务工人员
4、子女教育的方式和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为上级学校提供合格的毕业生,为提高沈阳市人口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我校作为公办的、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初中,如果能在教学及管理上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不但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还能为同类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可借3鉴的案例。(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报道中,未见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这一说法,但有“境外打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这一说法。在法国,16 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无论户籍是否在法国,都能享受到跟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管这些
5、儿童少年有没有合法的身份,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法国人的观念是:这些外来员工只有经过教育才能让他们融入法国社会。如果不让他们受教育,以后国家就很难管,他们失业怎么办?犯罪怎么办?因此这不是他本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在美国,实行教育凭证制度,即由户口所在地的教育管理机构给学生发放就学凭证,学生可以凭“就学凭证” ,选择任何学校读书,也可以到外地学校上学;在日本,巴西人子女教育为例,政府要求公立学校按照本地区学生入学标准接纳前来日本打工的巴西人子女就近入学,而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由于打工者家庭收入远远低于社会救济标准,所以包括这些孩子学校供餐在内的费用也由日本政府负担,同
6、时地方教育委员会向接收巴西打工者子女入学的公立学校增派西班牙语教师,专门负责帮助巴西孩子解决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与任课教师沟通。同时,各个社区的公民馆都会为居住在本社区的外国人免费开办日语补习班,派出所和警察局会安排懂相应外语的警察与外来人员交流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要让外来人员彻底融入日本社会,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他们的生存、生4活和教育问题。国内最早涉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 1995 年 1 月 21 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记者李建平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农民工子女教育探讨 。2001 年以后, 关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途径的研究成为热点,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政策条文, 国务院
7、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78 号) ,主要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2006 年开始沈阳市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府的角度关注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近几年,一些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针对流动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被提到议事日程,但是,由于大家都在摸索研究阶段,还找没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特别是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每所学校有没所学校的具体情况,研究需要因地制宜。(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重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获得教育的公平,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我们
8、的教育教学之中来,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难点:1.研究过程中,需要把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别进行对比统计,需要尽量避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产生被歧视感。2.由于务工人员工作的不稳定,使学生频繁流动,使得教育连5续性、系统性得不到很好的贯彻,研究工作也会相应受到影响(五)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开发书法校本课程,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来。2.利用本课题,挖掘学生的小课题我家乡的风土人情,充分利用学生来自不同省市的这份资源,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
9、热情。(六)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从外地流入新城市的 614 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 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二、研究的依据(一)理论依据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多种智能的整体发展,必须配合每位外来务工人员所具有的独特智能,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心智组型,教师应配合学生不同的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学。(二)政策依据6教育公平性原则。教育必须秉承着公平的原则,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够共同享受教育的阳光雨露
10、。(三)实践依据: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现状,要立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现实的发展水平,并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整体设计和安排学校的各种教育要素的结构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与“学”处于和谐的状态中,加速学生的发展。三、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研究,它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有序地推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理论探究和实践运用相结合。2合作性原则学会与人共同承担素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保证。即使选择的课题是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离不开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在开展研究课
11、题过程中要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3实践性原则学生是课题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深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了解学生日常学习最真实的一面,主动寻找课题研究的切入点。4灵活性原则7任何经验都有其认知或实践的局限性,我们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因地制宜的策略创新,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1. 通过本课题研究,变区域差异的劣势为优势,让学生学会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2.通过本课题研究,从学校德育入手,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 通过本课题研究,从课堂教学
12、入手,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特别是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最佳方式、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 通过本课题研究,摸索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的管理模式,追求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办出学校特色。(二)研究内容1.分别调查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根据学校几次阶段考试成绩,分别统计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水平情况,对比研究差异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地域差异、风俗、习惯等)分组,为学生设置关于展示各自家乡风土人情的小课题,从而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可学习资源,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8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了解沈阳的风土
13、人情,从而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之情。4.开发书法校本课程,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书法具有很强的修身养性之效,一定对平静学生的心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很有帮助。5.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我校的学习生活中。6.通过座谈会、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五、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六、研究的过程与实施(一)具体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 年 11 月-2014
14、年 2 月)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完成课题申请书的书写。2、了解相关政策,学习教育教学理论。3、 向全校学生下发调查问卷(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围绕学生来源、父母职业学历、家庭子女数量、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学9习适应性、自尊感、同伴交往能力等内容。4.统计最近三次比较有权威的考试成绩,对比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绩,找出差异度。第二阶段:初步研究阶段(2014 年 3 月-2014 年 8 月)1、根据问卷结果和成绩对比结果,对比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差异,形成调查报告。2、寻找四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较多的实验班级,为每名学生建立研究档案。3、根据调查报告,完善课题研究方
15、案。4、对照方案,开始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4 年 9 月-2015 年 8 月)1、按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逐步落实研究过程,并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适当调整人员和完善研究方法。2、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课题研究交流会。3、及时收集相关的材料入档。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5 年 9 月-2015 年 11 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2、整理装订能反映完整的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3、向上级推荐优秀的课题论文。(二)研究的措施1、做好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通过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和10审议,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完成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提出调
16、整与修改意见,最后实施研究。对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做分析,对各方面指标做出评析,对研究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2、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研究前摸清研究对象的底数,找出具体问题的,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当课题研究到中期时,检验研究中期成效。当课题研究结束时检验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3、开展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要有计划安排,有过程性材料,如活动反思、总结等。组织学习培训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和研究交流等。4、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的自我提问,对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将行为记录贯穿研究活动的始终,重在对实践活动过程与效果的反思。不断地讨论交流,在与同事的交流讨论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对自己研究行为进行反思。5、收集资料收集学习资料、研究反思、论文、案例、经验交流材等活动资料。撰写研究各阶段的总结报告。保留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变化资料。6、自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