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1 页 企业标准文 件 编号 : PCB设计工艺规范 V1.0 编制: 日期 : 审核: 日期 : 会签: 日期 : 批准: 日期 :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2 页 文件履历页 制修订责任部门 工艺技术室 生效日期 下发之日起 相关部门 开发技术室 制修订流程 工艺模块修订技术模块会签总工审批下发 文件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基本原则 3 4.定义 3 5.规范 内容 4 6 附件 14 制 /修订时间 制 /修订原因 主要修订章节、内容 2014-02-10 1、 新制下发 详见正文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
2、文) 第 3 页 PCB设计工艺规范 编号: 1. 目的 规范产品的 PCB工艺设计,规定 PCB工艺设计的相关 要求 ,使得 PCB 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等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质量、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产品的 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 PCB的设计、 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3. 基本原则 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3.1 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3.1.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元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印制板和电路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非功能跳
3、线(仅用于布线过程中的电气连接)除外。 注:如因结构 、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3.2 可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相应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标准的要求。 3.3 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降低焊接不良率。 3.4 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实用,成本最低。 4. 定义 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 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文中尺寸未注
4、单位默认为 mm。 THD: 直立分离式元件,此文代表插装在电路板板面的所有元件; SMT: 表面贴装技术 。 SMD: 表面贴装元件。 元件孔: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4 页 5. 规范内容 5.1 PCB的材料、尺寸、轮廓工艺要求: 5.1.1 PCB材质推荐使用 FR-1,CEM-1 和 FR-4 三种, FR-1、 CEM-1 铜箔厚度为 1 盎司, FR-4 为 0.5盎司 。 5.1.2 PCB 板厚度优先选择为 1.6mm。 5.1.3 PCB尺寸要求:原则上 PCB的整体尺寸(拼板后)需满足 SMT、 AI、波峰
5、焊等机器对尺寸的限制, PCB的整体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窄边 W 在 100-200mm,长边 L 在 150-350mm 之间;如图 5.1.3。 5.1.4 工艺边要求: 为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要求 PCB距长边边沿 5mm内无元件,否则需要添加工艺边,统一按照上工艺边 4mm,下工艺边 6mm进行添加,如图 5.1.4。 5.1.5 定 位孔的要求:为满足 AI要求,在 PCB长边的底部需设置如图 5.1.4.1两定位孔。同时为了便于 ICT及 FCT测试, PCB最好有三个成锐角三角形排列的定位孔。定位孔的孔径 D=4.0 0.1mm,定位孔、安装孔周围 2mm范围内不能有铜箔;
6、放置时应尽量拉开距离,且距离板边缘至少 2mm以上,保证生产时针床,测试工装等测试方便。 5.1.6 拼板方式: 设计者在设计 PCB板材时需要考虑到板材的利用率, 这是影响 PCB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当 PCB的单板长或宽小于 80mm时,推荐做拼版,推荐使用的拼版方式有两种种:同方向拼版,中心对称拼版。 1、对于规则的 PCB,推荐使用同方向拼板,如图 5.1.6.1 2、对于一些不规则的 PCB(如 L 型 PCB),推荐使用中心对称拼板,如下图 5.1.6.2: 图 5.1.5 L =4 4*6 L =15mm*X( 8 X 22) 10 4 6 图 5.1.3 W L 图 5.1.4
7、 图 5.1.6.1 图 5.1.6.2 3-18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5 页 图 5.1.4.1 图 5.1.4.2 5.1.7 若 PCB要经过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艺,在垂直传送边的方向上拼版数量不应超过 2 个,如图 5.1.7.1; 平行传送边方向的 V-CUT线数量 2(不含工艺边 V-CUT); 对于细长 (长度不超过 200mm) 的单板 建议按照下图 5.1.7.2所示拼板。 5.2 PCBA工艺路线设计 5.2.1 PCB 设计应充分考虑公司现状, 保证加工工序合理,使加工效率最高 ,设备工夹具等投资最小, 便于提高制成板加工效率和直通率。 5.2.2 PCB
8、设计时需考虑生产工艺,生产工艺路线选择以生产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为原则,优先推荐图5.2.2.1所示工艺路线:正面插装,底面红胶贴装波峰焊接路线: 其次选择:正面锡膏贴装加插装,底面红胶贴装波峰焊接路线: 5.2.3 常用工艺路线示例及其优缺点: 序号 名称 工艺流程 特点 1 单面插装 成型 插件 波峰焊接 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一次 , 元件为 THD 2 单面贴装 焊膏印刷 贴片 回流焊接 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一次 , 元件为 SMD 3 单面混装 焊膏印刷 贴片 回流焊接 THD 波峰焊接 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二次 , 元件为 SMD、 THD 4 双面混装 红胶 印刷 贴片 固化 翻板
9、 THD 波峰焊接 翻板 手工焊 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二次 , 元件为 SMD、 THD 5 双面 贴 装、单面 插装 焊膏印刷 贴片 回流焊接 翻板 焊膏印刷 贴片 回流焊接 手工焊 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二次 , 元件为 SMD、 THD 6 波峰焊双 焊膏印刷 贴片 回流焊接 翻板 贴片 PCB组装加热次数为三次 , 元件为 SMD、 THD 图 5.2.2.2 图 5.2.2.1 图 5.1.7.1错误 图 5.1.7.2正确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6 页 面混装 胶印刷 贴片 固化 翻板 THD 波峰焊接 翻板 手工焊 5.3 元件选型及设计要求 5.3.1 元件的选
10、择应考虑生产工艺限制,避免给生产工艺带来困难,造成制造成本升高,主要如下: 1、贴片 IC的引脚间距不小于 0.8mm;小于 0.8mm引脚间距的贴片 IC连焊严重; 2、红胶工艺的贴片件高度不超过 4mm; 3、片式贴片元件封装应优先在 1206、 0805和 0603之间选择; 4、插座尽量选用 PIN针间距 2.54mm的元件,个别客户指定插座可按照客户要求; 5、元件选择需考虑引脚间距,需保证可设计上锡宽度 0.4mm的焊盘; 8.3.2专用元件的设计应考虑到降低成型难度,如:数码屏、液晶屏的 PIN针长度应选用不需进行剪脚成型而可直接插装使用,以降低我司劳动成本。 5.3.3 有方向
11、性的非标元件(如变压器,数码管),设计时不应设计成对称性,以利于防呆。 5.4 插装元件的通孔设计 PCB板 插装元件管脚应与通孔公差配合良好 , 通孔直径 (方形引脚 以对角线为准)最小不小于 0.75mm;通常 大于管脚直径 0.3 0.6mm,特别元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通孔直径。 非 AI件建议按照下表设置合适孔径(单位: mm): 序号 元件引脚 D 标准元件通孔直径 特殊产品(变压器、插针式工字电感类、压敏电阻) 1 D 0.8mm D+0.3 D+0.4 2 0.8mm1.5mm D+0.5 D+0.55 AI件元件插孔设计标准:按元件引线直径 D+0.5mm来计算; 如: 卧插件:
12、 =1.30.1mm ( 塑封整流二极管等 0.8mm引线的元件) =1.20.1mm ( 0.7mm引线的元件) =1.10.1mm ( 1/2W、 1/4W 电阻、电感、跳线等 0.6mm引线的元件) =1.00.1mm ( 1/6W、 1/8W电阻、玻璃二极管等 0.5mm及以下引线的元件) 立插件: 1.10.1mm ; 5.5 插件元件的安装方式设计 5.5.1 跳线 引脚间距的种类 在 7.5mm、 10mm、 12.5mm、 15mm之间进行选择, 原则上种类 应尽量少。 5.5.2 轴型元件的引脚孔距根据元件本体尺寸设定合适间距,间距设计应能保证折弯点与本体点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13、以避免折弯时损伤元件,如图 5.5.2所示当 d 0.8mm时: D 2mm; 当 d0.8mm时 D 在 2mm基础上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7 页 相应增加 ;同时考虑标准化,相同或近似的元件,脚距设置相同。 图 5.3.2 如: 1/8W电阻及体积类似元件:间距设计为 7.5mm; 1/4W电阻, IN4007、 IN4148等类似 元件,间距设计为 10mm; 5.5.3 相同元件的安装形状应设计为相同的标准方式,相同元件多种安装方式会增加编码数量、成型设备的投入,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常用器件建议的安装方式如下: TO-220系列的元件可设计为三种: TO-92系列的元
14、件可设计为如下两种: 轴型立式件: 5.5.4 立式件的引脚孔距设计原则上应和元件实际脚距相同。对如图 5.5.4.1所示元件及外形类似元件,并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8 页 外形尺寸可满足图 5.5.4.2所要求,可进行 AI自动化作业,在元元件引脚间距选型和引脚孔距的 PCB设计上,都应优先选择 5mm( TO-92封装以整体跨距计算),以提高生产效率。 图 5.5.4.1 图 5.5.4.2 5.6焊盘及封装设计 5.6.1应建立适合本司的标准封装库,封装库文件应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设立不同的库文件,特别是 SMD元件由表面贴装波峰焊库和表面贴装回流焊库进行区分; 5.6.
15、2元件的焊盘设计首先应能保证焊点形状规则,保证焊接强度 ;其次应根据不同的生产 工艺选择对应的焊盘设计,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不良产生,消除潜在隐患,保证焊接质量。 5.6.3 贴片元件的焊盘及封装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9 页 我司产品大部分采用的红胶工艺,故本文以红胶工艺进行说明。 为了减小阴影效应和气泡遮蔽效应,提高焊接质量,波峰焊的焊盘图形设计时要对矩形元器件、 SOT、 SOP元器件的焊盘长度作如下处理: 1、 延伸元件体外的焊盘长度,作延长处理; 2、对 SOP最外侧的两对焊盘加宽或使用偷锡焊盘,以吸附多余的焊锡 由于封装型式不尽相同,不同厂家的会有所差异,
16、以我司常用的贴片元件焊盘为例,建议如下: 1、 1206、 0805、 0603贴片电阻和贴片电容等矩形封装的焊盘设计建议:如图 5.6.3.1 2、 1406、 2308、 DO-213A 等圆柱形类封装的焊盘设计建议:如图 5.6.3.2; 3、 DO-214类封装的整流二极管焊盘设计建议:如图 5.6.3.3; 4、 DO-215、 SOD-323类封装的焊盘设计建议:如图 5.6.3.4; 5、 SOD-215、 SOD-123F类封装的焊盘设计建议:如图 5.6.3.5; L D L/2 L/4+0.75*D 1.2*W 图 5.6.3.2 W L 图 5.6.3.1 L/2 L/4
17、+W 1.2*W 图 5.6.3.3 L1 L2+1.5 2*W L1-0.6 L2 W 图 5.6.3.4 L1 L1 L2+1.5 W 1.5*W L2 图 5.6.3.5 L1 L1-1 L2+1.5 W 1.5*W L2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第 10 页 6、 SOT-346、 SOT343 类封装的焊盘设计建议: 最外侧的两对焊盘加宽 ,如图 5.6.3.6;7、 SOP、 QFP类封装的焊盘间距应尽量宽,并加长,设计建议:如图 5.6.3.8; 8、为提高焊盘的上锡效果,通常会对部分焊盘进行特殊处理,如使用偷袭焊盘,增加透气孔避免气泡遮蔽效应等,如图 5.6.3.8
18、 ; 5.6.4 THD元件的焊盘设计: THD器件的焊盘设计应可保证元件上锡饱满,牢固度良好,同时可避免虚焊、漏焊、上锡薄等不良的发生。 1、手插件焊盘设计以圆形焊盘为主(如图 5.6.4.1);为拉开焊盘间距,也可采用椭圆形焊盘(如图5.6.4.2); AI件焊盘在引脚折弯方向使用辅助焊盘以提高焊接质量(如图 5.6.4.3)。 常见 AI件的辅助焊盘方向示意图: 备注:对卧式 AI件和立式两脚 AI件,辅助焊盘的放置不影响元件方向,故可将相应的封装固定辅助焊卧式 AI件 立式两脚 AI件 立式三脚 AI件 图 5.6.4.1 图 5.6.4.2 图 5.6.4.3 偷锡焊盘 过波峰方向 增加 0.8mm导气孔 图 5.6.3.8 d d d+1.5 W L L+1.5 图 5.6.3.8 图 5.6.3.6 e e-0.4 L d+0.8 d W D+0.6 L+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