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 考 毕 业 论 文题 目: 大学生就业歧视分析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熊剑峰 准考证号 010409308345 指导教师 卓志宏 职称 讲师 日 期 2015 年 1 月 04 日 2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本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3目 录摘要4关键词4一、引言4二、(大学生
2、就业歧视研究意义) 41、(大学生就业歧视严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42、(大学生就业歧视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43、(大学生就业歧视对整个社会的平等观念、法制观念等产生了严重的冲击)4三、(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 41、(经验歧视) 42、(年龄歧视) 43、(地域歧视) 54、(学历歧视) 55、(性别歧视) 56、(健康歧视) 57、(出身歧视) 5四、(克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分析) 61、(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分析成因、转变观念、积极面对) 62、(高校须健全就业指导工作) 73、(政府应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就业制度) 74大学生就业歧视
3、分析重庆工商大学 专业名称 熊剑峰指导教师 摘 要:目前,社会上就业问题日趋严重,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断遇到歧视更是不争的事实,这更加加剧了就业的困难,还让社会变得不和谐,加剧了社会的矛盾,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大学生就业歧视日益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分析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遇到的各种歧视,从而寻求一个克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歧视;就业能力;对策一、引言时下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不仅加剧了就业的更加困难,让社会变得更加不和谐,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从分析了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和各级单位的共鸣,从而寻求一个客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
4、策。让大学生们在刚出校园时就能感受到社会的“阳光”,能更好的从社会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二、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意义人力资源是重要的资源,舒尔茨说过“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所获得收益,高于其他在土地等其他资源的投资所获得收益。”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将更好的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是当务之急。1.理论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普遍的就业困难中,大学生就业歧视就业困难格外突出,本文的研究是就业歧视问题。 2.现实意义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
5、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充分就业、人才科学规划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大学生拥有了平等的就业权可以使用人单位更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2)找出就业歧视存在的真正原因和一些隐蔽因素,更好地予以对策,解决这一问题。(3)深入了解就业结构和动向,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就业导向。 (4)反对就业歧视,努力消除或减弱就业歧视,可以创建一个更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的和 谐发展。 因此,反对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大学生本身,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三、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1经验歧视5目前一般的用人单位都喜
6、欢找“熟手”,希望能得到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比如一家酒店招聘服务人员,要求至少 3-5 年相关酒店岗位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其实可以理解,因为熟手上手快,能迅速的为单位带来更多的效益。但大学生也有大学生的优点,他们才出来愿意学习,任劳任怨,会把更多的热诚投入到工作中,有些“熟手”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仅仅是凭着自以为是的经验而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有时候最基础的才是最重要的。2年龄歧视从年龄上看我国大学生包括两类,应届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年龄都在 30 岁以下,非应届大学生(主要指放弃原工作,继续深造的)有部分超过 30 岁甚至 35 岁。30 周岁的以下的人尚可,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扬
7、年龄限制之大旗,让无数大龄应聘者输在起跑线上。年龄歧视使许多大龄毕业生就业难,择业更难。要知道其中绝大部分大龄毕业生身上的担子很重,“上有老,下有小”,一人不能就业,全家都要挨饿啊。而有些企业又只愿意招聘大龄有一定经验的应聘者,让年轻的应聘者的机会变得更小,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也就变小,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就变小了。3地域歧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只招聘有本地户口或在本地有住房的人。我的高中张某,在外地读的全日制本科人力资源专业,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刻苦努力每年都拿学校的奖学金,只为毕业后能留在当地找个好工作,将来能养家糊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毕业后他那些简历和奖学金证书找了四五份工作都连连碰壁,结果都是一
8、样,都只招当地人,因为觉得外地人流动性太大。这让他很沮丧,无奈之下只好回家乡找工作。很显然地域歧视已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4学历歧视关于学历要求,目前用人单位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要求高学历,专科生可以胜任的职位,偏要招本科生;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只招研究生。一些用人单位还有更苛刻的招聘标准:非名校,非名专业,非名师,非博士,第一学历非名牌高校的都不予以考虑。普遍单位用人的观念是:名牌大学,高学历学生才是有能力有知识文化的人才。一般学校的学生只能注定平庸,很难找到好工作。这样以来更多有能力的人会更加的被埋没。5性别歧视女大学生不断受到歧视已成为招聘过程中的重要现象。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已形成固有的
9、偏见:一是女性能力天生就弱于男性。二是女性结婚生子会成为用人单位的负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一些单位公然声明:本岗位只招纳男性。即或没有这种赤裸裸的要求,也会在具体操作时对男性和女性进行不平等的处理。纵使女性再优秀,能力再强,也只好望“位”心叹。要知道从古至今都有“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说。古代的穆桂英、花木兰等,现代的居里夫人等都是很好的女性典范的例子。 6.健康歧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错,健康的体魄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它是我们顺利工作,努力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根本保证。匪夷所思的是许多招聘单位将并非传染病患者或不是处于传染期的大学生拒之门外,让他们丧失就业平等权。据我了解,一大学毕业生到某
10、单位应聘,考试环节非常出色,因检查身体时被查出没有任何后遗症的小病而遭淘汰。本来这一群人就处在巨大的社会压力或生存压力之下,健康歧视让这些人员更加处于自卑与孤立无援之中,更加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7出身歧视出身对任何人来说是不能选择的,就如同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出身不同会形成两类不同的人群:穷人与富人。富人意味着有金钱,有权力,有地位,当然也有好的人际关系。与穷人相比,他们永远高人一等。反应在就业大潮中,多数用人单位往往录用的是出自名门的子弟,不管他们能力高低。因为他们无法抵御金钱美色的诱惑,无法摆脱人情对他们的束缚。那些寒家子弟苦于缺乏强大的财富,权力做后盾,纵使有通天的本领,也只能哀
11、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除了这六种主要的歧视之外,还包括下列一些形式:民族歧视,姓氏歧视,星座歧视,属相歧视,长相歧视等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正挑战着就业公平,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6四、克服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分析(一)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分析成因、转变观念、积极面对首先,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做好心理准备。尽管平等就业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这项“纸上的权利”要转变为“行动中的权利”尚需时日与条件。受制于现实的各种因素,大学生就业歧视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摆正就业态度,正视就业现实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之处。其次,我们还要深入分析歧视存在的本质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为我
12、们面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给予方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通过对大学生招聘的实例调查统计,大学生就业基本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种形式。前者注重专业知识、证书技能,后者则更强调工作经验、社会资源。以下是两种招聘的一般就业条件:一是校园招聘,应届竞争。应届毕业生的相同点在于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同点主要是学校、专业、证书技能、校园履历等等。而此类招聘中强调的条件限制依次是:1.专业知识;2.技能证书;3.履历奖项;4.大学区分;其他条件等等。二是社会招聘,社会竞争。已毕业大学生在招聘中将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水平、职业背景的社会人员的竞争,在招聘中强调的条件限制顺序依次是:1.专业知识。2.技能证书。3.工作
13、履历。4.其他条件等等。比较这两点招聘,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最为重要的仍然还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反观就业中的各种歧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已内化在招聘单位所设置的各种应聘条件、门槛之中。换言之,对于大学毕业生,要知道如何去面对就业中的各种歧视,首先就应该看到这些歧视的问题本质。那就是在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下,苛刻的用人单位期望能够应聘到真正有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大学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针对于学历、年龄、性别、外型、户籍、健康等在就业中的歧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则大学生必须让自己努力达到应聘单位的招聘预期,即主动面对就业歧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与工作能力,以足够优秀的自己去克服就
14、业中存在的各种歧视。认清这一点,对处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应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再次,正视现实,分析成因之后,大学生要切实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双重意义上的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大学毕业生通过转变观念,合理调整期望值,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道路。当前,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帮助和扶持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当然,创业维艰,既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又必须全面评估各种可以预测与难以预测的风险,不冒进,不盲目。最后,大学生要积极面对应对可能遭受的歧视。大学生在学习与求职期间,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就业歧视有正确的认识,既不夸大,也不回避。平时可以多与职业指导师进行咨询交流,明
15、确自己的求职意向,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就业歧视有清晰的认识,然后从容面对。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一旦受到就业歧视,要冷静分析形势,理性维权,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既不鲁莽,又不姑息。(二)高校须健全就业指导工作7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于培养人才。因而高校需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时,为了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渴求日益急迫,以及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期望值不断提升的严峻就业形势,高校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掌握和应用,及时更新最新知识体
16、系、果断摒弃老旧知识框架,切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同时,高校也应该持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指导与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信息服务,将大量的就业基础性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为此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知识结构、就业策略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努力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与专业化,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特征、就业偏向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人本关怀,实现就业渠道多样化,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三)政府应促进经济发展、完
17、善就业制度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就业歧视之所以能够在当前招聘中大行其道,正是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中的买方市场。因而,只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为大学生就业营造更好的宏观环境。就此而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需求,是解决包括就业歧视在内的所有就业问题的必要前提与经济基础。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例如建立和完善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开设专门的窗口,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服务和招聘活动;有关就业主管部门针对于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歧视设置就业歧视举报申述
18、和管理监察制度等等。法律制度对于有效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关于就业,特别是就业歧视的法律仍不健全,加之法律监管执行力度远远不够,因此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以立法手段对大学生求职中的歧视问题进行矫正,从而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机会。在现行的基本法律制度指导下,政府应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的干预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有关部门在制定和出台具体应对措施时,也应当参照相关法律拟订,从而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损害大学生的就业利益,同时对措施可能造成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进行力的限制,对受到歧视或处于不利地位的
19、大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只有在健全统一的国家就业法律的框架内制定的各种规范,才能切实限制政府有关部门的地方保护政策、有效遏制政府单方面干预排斥异地优秀生源,为消除户籍歧视、吸纳优秀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供可能。参考文献1 朱红艳.大学生就业歧视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8).2 李利敏.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探讨J.魅力中国,2011,(15).3 毛天平,谭元容.大学生就业歧视于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3,(8).4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N.华商晨报,2010-7-28.5 吴吉滢.浅谈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及防范J.硅谷,2
20、012,(18).6 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8附件一毕 业 论 文 成 绩 评 审 表毕业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日期 指 导 内 容 学生签字 指导老师签字9注:1、指导老师指导论文次数不得少于 3 次,论文指导记录由学生据实填写。2、由学生打印签字后与论文(定稿)一同交指导老师。10毕业论文评语(由指导教师填写),评阅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题目难度及完成工作量; 应用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 )文档质量及规范性;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论文(设计)水平与创新;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态度与平时表现; 独立工作能力;特殊贡献方面。成绩: 指导老师签字: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由答辩小组填写),审阅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题目难度及完成工作量; 应用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 )文档质量及规范性;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论文(设计)水平与创新;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自述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辩时的认真程度和应变能力;学生答辩问题的正确率;特殊贡献方面。成绩: 签字:年 月 日